新冠第二波感染高峰漸落本市多家醫療機構發熱病例下降近半

上海 30℃ 0
摘要:記者近日從上海多家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哨點診室瞭解到,自兩周前本市第二波感染高峰漸漸回落,現時下降幅度約為50%。現時,上海多家醫療機構發熱病例相比高峰時下降40%至50%。

  記者顧泳

  中國疾控統計顯示,綜合全國監測數據,今年2月至4月上旬全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局部零星散發,4月下旬開始逐步上升,5月下旬上升趨勢減緩,現時呈下降趨勢。記者近日從上海多家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哨點診室瞭解到,自兩周前本市第二波感染高峰漸漸回落,現時下降幅度約為50%。第二波感染有哪些特點?接下來病毒波峰趨勢如何?市民應如何防護?

  從高峰回落,但基數仍高

  上海自4月開始,新冠陽性感染者有所增加,直至兩周前逐漸回落。現時,上海多家醫療機構發熱病例相比高峰時下降40%至50%。以中山醫院為例,兩周前發熱門診日均診治約400人,現時不足200人,其中新冠陽性感染者占多數。“高峰回落,但這一波還不能說完全結束。”專家解釋,4月時,首陽患者占比多,現時是二陽患者占比比首陽多,儘管出現明顯降幅,但發熱門診問診基數仍然比2月、3月高。

  第二輪感染有哪些特點?中山醫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傑說,症狀重的大多是首陽患者,二陽患者症狀明顯較輕,有的甚至沒有發熱或發一天熱就好了。故此第二輪感染重症率大大降低,重症監護資源啟用不多。不少二陽患者選擇居家,沒有來醫院就診。

  專家介紹:“去年國際文獻透露,新冠二陽發生率在3%-30%,從現時觀察到的周圍小樣本來看,感染沒有超出這一文獻報導的範圍,市民無須焦慮和緊張。”

  資源可及,提倡抗病毒藥物

  針對新冠病毒,醫學界現時流行“混合免疫力”的說法,即“接種疫苗+自然感染免疫”。胡必傑表示,隨著人類對新冠病毒認知進一步新增,更提倡普通人群回歸正常生活,沒有必要只為防病毒而捂得嚴嚴實實。

  提倡感染後應用小分子抗病毒藥物,是理念更新的“重要知識點”。相比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現時醫療資源更可及、抗病毒用藥選擇種類更多,人群應用範圍也可以適度劃得更大。具體來說,去年冬天和今春疫情暴發期間,對於多數感染者,提倡居家避免資源擠兌;而今建議非高齡老人或無嚴重基礎疾病的普通人群,如果發熱、咳嗽症狀持續多天,也需及時就醫,應用小分子抗病毒藥物早期干預。另外,隨著時間推移,新冠感染還會出現波峰。專家預判,總體來說感染一波比一波輕。但論及個體,多次感染對人體的累積損傷,比單次感染可能會更明顯,早期應用抗病毒藥物可减少身體多個組織器官因感染產生的損傷。

  胡必傑以流感為例,20年前流感特效藥“達菲”(學名:奧司他韋)剛問世,由於資源不可及,不建議常規應用;隨著資源持續推廣普及,而今一檢測出流感立刻用奧司他韋或瑪巴洛沙韋阻斷病毒複製,已成為福斯共識。

  針對80歲以上高齡老人,以及嚴重糖尿病、腫瘤化療、全身臟器損傷等脆弱人群,專家建議,感染波峰期間還應多加防範。家人如有感染,也提倡適當隔離,保持警惕不要“輕敵”。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