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60多位名師大家開講“今年校慶的學術氛圍特別濃厚”復旦“學術校慶”創新路上進而有為

上海 35℃ 0
摘要:記者黃海華今年的復旦大學118周年校慶頗為特別。從此,“學術校慶”成為復旦的一個傳統。復旦大學:從1天到1個月,孜孜以求創新把“學術校慶”的文化氛圍從1天延續到1個月,背後是復旦大學對創新的孜孜以求。

  記者黃海華

  今年的復旦大學118周年校慶頗為特別。5月9日起,在一個月的時間裏,來自文社理工醫各學科的60多位復旦名師大家,在學校的文化地標——相輝堂,輪番呈上一場場學術盛宴。

  “校慶種種活動,以促進科學研究為中心”,1954年校慶前夕,時任校長陳望道提出這一主張,當年校慶即舉行了復旦大學首届科學討論會。從此,“學術校慶”成為復旦的一個傳統。

  有傳承,亦有放大。從往年1場校級層面學術報告會到今年的31場,如此高頻密集,使得復旦校園的學術文化氛圍和密度空前濃郁。

  有賡續,亦有創新。一場場學術報告會更多的是在講述“將來時”:最新前沿技術是什麼,亟待突破的瓶頸在哪裡……

  弦歌不絕。記者最新獲悉,復旦大學將進一步打造相輝學術文化品牌,讓“邂逅一場學術報告”成為每位學子聯結復旦大學的集體記憶。

  名師大家:這是我最看重的一次報告會

  “好感動,像是回到了當年。”當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教授嚴鋒站上相輝堂南堂,開講《從岩畫到元宇宙:人文與技術視野下的虛擬現實趨勢》時,不禁為之心潮翻湧。這是相輝堂2018年改建後他第一次站上這裡的講臺,“相輝堂在復旦人心中很特別,沒想到有幸在這裡做報告。”

  為了這場校慶報告,嚴鋒準備了多日,反復修改PPT,“這是我最看重的一次學術報告會,也是我準備最認真的一次,因為這是我的母校過生日”。

  作為一名中文系教授,為何會講元宇宙?嚴鋒說,“我想傳遞的是,今天的很多問題,不能光從自己的學科角度來看。科技和人文、社會科學有越來越多的關聯,需要跳出科技看科技。”報告會上,嚴鋒與觀眾的互動很熱烈,於是還延長了半小時。

  在嚴鋒看來,“學術校慶”非常體現復旦特色,可讓師生接觸到很多前沿技術,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交流。“比如,閔昊教授介紹了當下很熱門的環境能物聯網,不用電池,依靠從環境取得的能量供電;徐英瑾教授從哲學角度看ChatGPT,讓我們對科技保持一定的警惕。我從中獲益不少。”

  復旦大學微電子學院周鵬教授坦言,受邀在相輝堂做學術報告,讓他感到“榮幸之至”。“相輝堂是復旦學子的聖殿,楊振寧等大師級人物曾在這裡演講,如今成為校慶學術報告會的主場,更加凸顯了學校對學術的重視。”

  “我想激發復旦學子對於前沿技術的好奇心,從而投身於創新探索中。”周鵬介紹,現有電晶體的主要資料是矽,其本身是一個立體結構,不能無限縮小,且運算和存儲是分開的,能耗太高。而與矽融合的二維電晶體有望克服這些困難,是一片“新藍海”。

  “‘學術校慶’是復旦的傳統,今年的規模和力度都加大了,這非常有助於學術生態和土壤的培育。”周鵬說。

  在校學生:學術報告會開闊了我們的視野

  “超級有收穫。”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博士研究生肖馥蓮印象最深刻的一場校慶學術報告會,是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從歷史視角看待“人類文明、瘟疫與公共衛生”。這是她第一次線上下見到張文宏,立即被“圈粉”。“張教授的表達非常具有個人魅力。他甚至還提到了良渚文化遺址,是一比特有著歷史關懷精神的學者。”

  “今年校慶的學術氛圍特別濃厚,難得一下子見到這麼多的名師大家,很多次都想去現場聆聽,可惜時間衝突了。”肖馥蓮說,周圍有聽了報告會的同學也迴響“如沐春風”,“這些學術報告會開闊了我們的視野,非常期待下一次。”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榮少欽為了現場聆聽校慶學術報告《You are More than Your DNA》(你遺傳給後代的比你想像得要多),從楓林校區乘坐1小時捷運趕到邯鄲校區。“主講人都是我們錶觀遺傳領域的頂級老師,機會難得。相輝堂南堂基本坐滿了。”

  “這場報告會的信息量很大,增强了我對錶觀遺傳前沿問題的認識。”榮少欽說,報告會結束後,他和實驗室的同學還意猶未盡地進行了討論。

  復旦大學2000届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大學生侯平畢業後就再沒有專門回校聽過學術報告會。這次校慶期間,他聆聽了系裏兩位特聘教授王祥榮與陳建民的報告會,並深有共鳴。“陳教授提到微塑膠不僅會進入土壤、水體,還會進入空氣;王教授講了上海如何建設‘韌性都市’,這些都是大家關心的課題。”

  侯平在學術報告會上見到了一些多年未見的同學,“這樣的見面很有意義,這樣的報告會通過直播對於提高社會的環境治理前沿認識很有幫助。”

  復旦大學:從1天到1個月,孜孜以求創新

  把“學術校慶”的文化氛圍從1天延續到1個月,背後是復旦大學對創新的孜孜以求。

  早在2022年秋天,針對校內講座論壇存在過於分散、各院系學術活動多囿於本學科的情况,復旦大學黨委宣傳部策劃了“相輝前沿科學講壇”方案,擬綜合和統籌全校學術文化資源,形成校級層面聚焦科學前沿、促進學科交流的文化品牌。

  復旦大學118周年校慶成為一個契機。能否集全校之力舉辦為期一個月的“相輝校慶系列學術報告”?校黨委宣傳部這一倡議得到各院系和實體科研機構的大力支持。通過建立共亯檔案,各院系可自行選擇合適的活動時間,校黨委宣傳部再與承辦單位一一對接活動需求與細節。最後,共有69比特專家學者登臺主講,其中24場學術報告進行了直播或錄播後播出,單場直播最高觀看人數為8.1萬,這也成為復旦大學回饋社會的一個視窗。

  不同於往年,今年的校慶學術報告會開放了校友預約通道,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藥學院、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積極發動校友回校重溫老師作報告。外國語言文學學院談崢教授在報告後收到了冒雨趕來的校友的獻花。

  邂逅一場學術報告,將成為復旦人的集體記憶,也將助力這所以基礎研究見長的百年高校,煥發出更濃郁的學術氣質,在創新的道路上進而有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