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寫新時代巴蜀現代文明華章——文化傳承發展的四川例證(下)

四川 46℃ 0
摘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近期四川文藝界和文化領域的關鍵字。

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近期四川文藝界和文化領域的關鍵字。

6月12日,紀錄片《尋古中國·古蜀記》繼續在央視綜合頻道熱播。第三集以《三星奪目》為題,通過新亮相文物和新研究成果,帶領觀眾感受三星堆文化的獨特魅力。

而在四川省川劇院,工作重心轉到即將到來的香港“中國戲曲節”。6月30日至7月2日,川劇大幕戲《白蛇傳》《和親記》以及折子戲專場,將在香江之畔隆重上演。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時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擔當使命、奮發有為,共同努力創造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文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近年來,我省持續推動文藝創作、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和傳播推廣,多姿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四川不斷取得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守正創新,文化創造文化自信彼此增益

《宋元以來蘇學文獻大系》《三蘇文化普及叢書》《葉嘉瑩論蘇軾詞》《中國有三蘇三蘇家風家教》……6月8日,三蘇文化出版工程首批成果發佈會亮相眉山東坡書院。墨香四溢的19種、416册圖書,從不同角度滿足讀者閱讀需求。

2022年6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時來到三蘇祠。實地考察,習近平總書記更有感觸:“一滴水可以見太陽,一個三蘇祠可以看出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我們說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有‘三蘇’,這就是一個重要例證。”

別開生面地展現中華文化之美,讓文化創造與文化自信相互激蕩、彼此增益。

一年來,三蘇文化傳承發展創新不斷:話劇《蘇東坡》提檔陞級,開啟2023年全國巡演;創意視頻《喚魚清歌》正式開拍,融入舞蹈、音樂、美術、詩詞、戲劇等元素;川劇《蘇東坡》、音樂劇《蘇東坡》、舞劇《東坡》、川劇戲歌《記夢》……形式多樣,備受矚目。

縱觀四川歷史與當下,古蜀文明獨具魅力,巴蜀文化豐富多彩,民族文化絢麗多姿,紅色文化基因深厚。我省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新時代華章。

今年以來,我省公佈第二批四川省戲曲名家工作室名單,全省工作室數量累計達17個;安排2300萬元財政專項資金,支持四川省首届川劇匯演;與重慶推進川劇保護傳承協同立法,助推川劇振興發展,擦亮川劇文化名片。“從巴蜀文化資源寶庫中提煉題材、獲取靈感、汲取養分,創作了一批弘揚時代正氣、彰顯中國風格、謳歌四川發展成就的精品力作。”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2022年,川劇《草鞋縣令》獲第十七届文華大獎,四川揚琴《蜀道》獲第十九届群星獎,全年入選國家級展演及重要活動、獲國家級獎項共102項。

勇立潮頭,讓優質文化資源“吸睛”更“吸金”

2022年實現營收4797.3億元,文化產業發展指數居全國第8比特,文化產業發展速度和總體實力居全國第一梯隊和西部第一。日前舉行的第十九届文博會上,一串數位在四川展區相繼點亮,記錄下文化川軍的“高光時刻”。

文化川軍自信“弄潮”,源於在文化產業發展中,堅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自貢彩燈是傳承傳統民俗與現代彩燈藝術的典型代表,也是自貢乃至我省對外宣傳的一張文化名片。一季度,自貢在美國、法國、愛爾蘭、智利等10個國家開展境外彩燈項目35個,實現文化出口1470萬美元。

今年,“彩燈藝術設計師”納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彩燈藝術設計師”國家職業技能標準編制工作完成前期準備,力爭年底前完成編制;《自貢彩燈行業自律公約》等正式發佈或初步編制,助力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吸睛”更“吸金”,我省實招頻出:創辦天府文創大賽,打響“四川造”系列文創品牌;推出面向全省的“文產貸”,單戶企業每年累計貸款額最高1000萬元,還能享受貸款貼息等多種補助;四川省文化和旅遊創意產業聯盟發揮上千家成員單位的資源和人才優勢,打通創意設計、生產製造、品牌管理等全產業鏈,助推品牌培育……

種種務實和創新舉措,為我省文化產業發展厚植土壤,築巢引鳳。

不久前,四川文化產業投資推介會在深圳舉行,15個項目引來“雙向奔赴”。環球網總經理單成彪對四川民族文化等印象深刻:“這次合作‘接四川地氣’,同時發揮我們的傳播優勢,共同提升巴蜀優質文化資源的國際影響力。”

煥彩呈現,高品質文化資源觸手可及

“最後衝刺!在趕工中找尋質感,希望盡可能完美呈現。”成都某設計品牌創始人張燦,最近正帶領團隊抓緊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內部施工。

7月底,這座備受矚目的公共文化場館,將在成都大運會開幕當日正式開放。

建築設計暗藏匠心,展覽展示也將精彩紛呈。三星堆博物館副館長朱亞蓉介紹,新館基本陳列將强化且緊扣“古城古國古蜀文化”展開,將系統陳列展示三星堆祭祀區新一輪重大考古發掘中出土的文物。

四川博物院的“盛世蓮開——中國文化中的蓮荷意象特展”、成都博物館的“漢字中國——方正之間的中華文明”大展、成都市美術館的“與天地精神往來——黃賓虹藝術研究展”……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裡,四川觀眾“挑花了眼”。不僅眾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主題大展全新啟幕或持續展出,絕大多數還免費開放。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李水城表示:“這些展覽檔次高,一級文物佔有很大比重,對公眾和學界都是難得的學習機會,也是一次文化的享受。”

文化傳播推廣,同樣搭上創新的快車道,媒體融合發展時代,“線上”“線下”齊頭並進。通過互聯網和數位科技,高品質文化資源觸手可及。成都市文化館推出“那時的蓉漂”系列短視頻,聚焦對成都產生重要影響的歷史名人。成都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表示,將以此挖掘成都人文歷史,加深人們對成都、對四川的瞭解和熱愛。(記者餘如波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