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享受低保相關待遇“免申即享”不再“跑腿”開證明,並帶動其他7項證明材料全面電子化

上海 52℃ 0
摘要:上月底開始,上海市低保人員住院免押金政策終於實現“免申即享”。可是,低保人員在辦理相關待遇手續時卻極其煩瑣:他們必須先到社區事務受理中心開一份紙質證明,證明自己是低保人員,且必須“一事一辦”。

“一網通辦”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羣衆辦事.jpeg

“一網通辦”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羣衆辦事。毛錦偉攝

  記者毛錦偉

  上月底開始,上海市低保人員住院免押金政策終於實現“免申即享”。

  在上海,低保人員依照政策可以享受多項待遇,比如住院時可以减免押金。可是,低保人員在辦理相關待遇手續時卻極其煩瑣:他們必須先到社區事務受理中心開一份紙質證明,證明自己是低保人員,且必須“一事一辦”。這新增了羣衆的辦事成本,讓惠民政策打了折扣。

  聽到市民表達的意見後,徐匯區天平路街道的兩名社工在4月份通過人民建議徵集通路,向市信訪辦、市徵集辦提出了改進工作的建議。正值開展主題教育之際,市信訪辦、市徵集辦聯動市政府辦公廳、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徐匯區、市大資料中心,聯手調研、聯動整改,最終打通了市民辦事難的癥結。

  來自基層的“真問題”

  天平路街道社區事務受理中心副主任吳瑋佳是建議人之一。她做過一番統計,僅2022年,她所在的受理中心就開具了38張證明材料,用於低保人員辦理住院免押金。

  有的低保人員人戶分離,戶口在天平路街道,人卻住在松江,為了辦理證明不得不來回奔波;有的低保人員因為身體原因需要經常住院治療,“我們社區的一名糖尿病患者,他一個人去年就開具了5張證明”;還有的低保人員腿脚不便,或獨居孤寡,到社區事務受理中心一次相當不易。辦理這張證明成了他們的“煩心事”。

  “為什麼不能實現數據‘跑腿’?”將辦事視窗聽到的低保人員訴求匯總後,吳瑋佳和同事提交了一份人民建議。他們建議在數據層面將低保人員名錄給到醫院,低保人員在辦理入院時,提供身份證資訊後即可在後臺匹配,進而配套待遇政策;或者,可以在“隨申辦”上給低保人員開發一個“亮證”功能,免去跑腿開證明。

  “基層幹部發現的問題,往往直指老百姓的痛點、難點,更能摸清羣衆的所思所盼,建議也精准對接了市民的訴求。”市建議徵集辦工作人員說,基層幹部發現的“真問題”,給改進政府工作提供了獨特的視角。推動羣衆建議的轉化落實,就要做到真整改、真解决。

  在上海,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方便基層羣衆辦事已推行多年,“一網通辦”也早已實現大量事項的線上辦理。為何辦理這張低保人員證明還得讓羣衆線下跑腿?資料共用、業務聯動上的“堵點”在哪兒?一查才得知,儘管民政部門已將低保人員資料共用到了大資料中心,但並沒有對相關應用場景進行優化;同時,醫院的相關系統相對獨立,沒有對接這項數據。因而,只能讓低保人員自證身份。

  部門聯動推動“真解决”

  一個多月裏,市政府辦公廳牽頭,會同市衛健委、市民政局、徐匯區、市大資料中心召開多次專題會,商量改進措施。“解決方案設想了很多種,各部門主動跨前,最終選擇了對老百姓來說最方便的一個方案。”市建議徵集辦工作人員介紹,多部門在協商中達成一致——積極推動“免申即享”政策儘快出臺,將人民建議儘早轉化落實。

  救助人員數據的源頭來自市民政局。民政部門通過上海市社會救助執行資訊系統,每日上傳各類社會救助對象資訊至民政數據海,並同步至大資料中心便於相關部門調取使用。同時在“上海民政業務統一資訊管理平臺”上提供低保人員資訊查詢服務,開放埠給醫院核驗低保人員資訊;市大資料中心則做好了系統保障,確保醫院能實时訪問。

  醫院這一頭,市衛健委指導公立醫院簡化低保人員住院押金辦理手續,現時全市425家公立醫院全部開通査詢帳號。5月27日,徐匯區先行先試,率先落實“免申即享”。6月13日,記者在徐匯區中心醫院出入院視窗看到,視窗工作人員的電腦均可訪問上述民政業務平臺。工作人員在平臺頁面上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即可核驗低保人員的身份資訊。身份確認後,視窗直接减免住院押金。視窗工作人員告訴記者,5月27日開通後,徐匯區已有兩名低保人員在辦理住院時體驗到了押金減免政策“免申即享”的便利。

  據市衛健委消息,5月底,全市醫院視窗均實現核驗資訊後即可讓低保家庭人員免押金辦理住院,真正做到“數據多跑路,羣衆少跑腿”。

  從“一件事”到“一類事”

  為民辦實事不能就事論事。一類人群在一種場景中遭遇的“煩心事”,是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

  在推進建議的落實轉化中,市信訪辦、市徵集辦舉一反三。工作人員梳理發現,過去每逢開學,全市各社區事務受理中心會為低保家庭子女申請减免學雜費開具2.6萬張證明。對此,市教委主動完善本市基礎教育階段學生資助業務流程,明確新學期低保家庭子女入學無須申請即可减免學雜費。

  還不止於此。通過全面梳理排摸發現,上海各社區事務受理中心針對困難人群辦理的證明類資料中,現時還有6類共計7項證明材料尚未實現電子化,如《上海市特困人員證明》等,都需要相關人員線下開具證明才能續辦業務。據統計,過去一年,上述7項資料的線下出證量近8.6萬張。

  針對這7項證明材料,市政府辦公廳會同市大資料中心、市民政局、市房管局,全面推出電子證照制發和資料共用服務。5月17日起,相關市民群體可在社區事務受理中心直接列印電子證明,現時累計已制證6500餘件。6月9日起,服務進一步陞級,針對其中6項證明材料,市民群體可通過“隨申辦”用戶端線上申領電子證明。在辦理業務時,再通過“隨申辦”的“亮證”功能,由相關機構掃描電子證明中的二維碼,驗證電子證明的有效性。線上申請功能開通以來,已收到申請80餘人次。為避免“數字鴻溝”,各社區事務受理中心視窗仍繼續保留線下申請和開具證明的通道,教育系統也將留出减免學雜費政策的“反向勾選”通道,尊重家庭教育選擇。

  來自市衛健委的消息稱,市衛健委、市醫保局主動跨前,將進一步擴大住院免押金服務,本市醫保參保人員預計今年年底將實現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住院免押金。

  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多個部門的合力,讓“辦好一件事”,最終變成了“解决一類事”。通過一份人民建議,完善一類工作,形成一攬子的便民政策,實現了從個案處理到類案優化、從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從被動回應到主動跨前的轉變。羣衆辦事方便了,基層負擔減輕了,這正生動詮釋了人民建議徵集工作的意義。

标签: 市民中心 低保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