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激勵江蘇文化工作者接續創新創造——與時偕行,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江苏 43℃ 0
摘要:“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出時代强音。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全省文化工作者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高屋建瓴、激蕩人心。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出時代强音。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全省文化工作者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高屋建瓴、激蕩人心。全省文化工作者將以只爭朝夕的奮鬥姿態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文化自信,民族主體的精神覺悟

擔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須要堅定文化自信,堅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用中國道理總結好中國經驗,把中國經驗提升為中國理論,實現精神上的獨立自主。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必由之路。對此,南京市社科聯主席、黨組書記,南京市社科院院長、研究員曹勁松深有感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植根於中華文明的深厚基礎之上,作為支撐中華文明發展內核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牢固持久的文化價值浸潤,將馬克思主義指引的人類社會發展方向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宣導的價值信守熔鑄於社會主體的精神追求,在理念契合中相互成就,造就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新的文化生命體,實現了中華民族在傳承自身文化價值過程中不斷吸收先進思想的精神覺悟。”

只有全面深入瞭解中華文明的歷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精闢概括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五大特性’,即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對此,我們如何理解與踐行?就以講好‘南京故事’來說,‘五大特性’就具有廣泛、深刻、到位的指導意義。”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六朝博物館館長胡阿祥說,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滋養文明、涵養自信的根脈。南京突出體現了中華文明的“五大特性”,“南京所承載和見證的中華文明,值得我們親近、研究、理解、踐行,成為文化自信的深厚源泉。”

五千年中華文明為我們積澱下深厚的文化根基,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合築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根基。“西方國家通過發展資本主義大工業形成屬於他們的現代文明,而我們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行程中走上新型工業化道路,所開創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繼承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等精神特質,尤其是在處理與其他文明的關係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深刻回答了文明共生共進的重要命題。”南京航空航太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何畏說,這既是我們恪守馬克思主義文明觀的具體表現,又是我們不斷致力於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美好追求。

開放包容,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擔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須要秉持開放包容,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外來文化本土化,不斷培育和創造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省社科院副院長、區域現代化研究院院長李揚說,“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重大論斷,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以新的文明內涵,體現中國共產黨人的“新文明觀”。置於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屬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的人類文明新形態,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不是照搬西方國家發展模式,而是“兩個結合”“走自己的路”。

凡益之道,與時偕行。李揚表示,“我們要科學精准地鎖定三大任務要求,即建設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强大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中華文化軟實力,真正讓新時代新文化展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覈心魅力與實踐偉力,以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

在省作協副主席、省艺文評論家協會主席汪政看來,“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目標,既是時間的,是此前文明的發展與進步;也是世界的,是與世界文明的融合互鑒;更是中國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性發展。汪政表示,“我們要以對歷史負責任的態度,從構建中國文藝新經典、新傳統的角度,從對世界艺文作出中國貢獻的高度,認識到我們的艺文在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的意義與作用。這需要文藝家們有更寬闊的胸懷、更深刻的思想、更富表現力的美學境界。”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社會理論研究中心研究員、哲學系教授周嘉昕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只有植根本國、本民族歷史文化沃土,馬克思主義真理之樹才能根深葉茂。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是在五千多年中華文明深厚基礎上開闢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結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結果是互相成就。“結合”築牢了道路根基,打開了創新空間,鞏固了文化主體性。“這一重要論斷,既是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對中華文明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也體現了我們黨對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的堅持、發展和創新,必將進一步推動世界各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守正創新,不忘本來開闢未來

擔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須要堅持守正創新,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溯源深沉歷史,開啟長遠未來。“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下一步工作指明方向。”省文旅廳副廳長兼省文物局局長、南京博物院黨委書記拾峰表示,“我們將以守正創新的正氣和銳氣推動江蘇文物事業高品質發展,不忘本來、開闢未來,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貢獻更多智慧力量。”

江蘇文脈悠長、文化繁榮,是中華文明的主要起源地之一。拾峰說,“我們將堅持保護第一,以敬畏之心、珍愛之情、負責之舉推進系統保護、整體保護,完善基本建設工程考古前置制度,實施好大運河長江重點文物保護工程,以真實完整的文物資源更好維護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切實扛起以物證史、以史增信的使命任務,深入推進實施江蘇地域文明探源工程,提煉展示江蘇地域文明的精神標識和文化精髓。全力做好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打造一批承載中華文化、深受福斯青睞的文物新展覽、文博新節目、文創新產品,讓文物和文化遺產穿越時空、融入當下,增强人民群眾的志氣、骨氣、底氣。”

寫意、寄情、載道,“吳門畫派”是江蘇傳統文化藝術的一面旗幟。當今的文藝工作者如何更好傳承“吳門畫派”珍貴的詩性與寫意精神?省文史研究館館員周矩敏表示,時移世易,我們要充分利用科技帶來的便利,把作品視覺空間打開、讓題材更趨多樣化,創作出符合時代審美要求的寫意畫作品。“吳地歷來有尚文傳統,前輩畫家們於水墨中挾帶巨大的文化資訊、刻下深厚的文明烙印,所謂‘字畫如人’。當代‘新吳門畫派’既要筆墨隨時代,也要汲古潤今。回頭看吳門傳統文化的精髓,身處吳地,就必須充分利用這塊肥沃的文化土壤。”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我們未來的舞臺藝術創作精准領航。”省戲劇文學創作院院長羅周說,縱觀中國戲劇的發展史,正是故事情節、人物形象、表演程式與審美追求不斷傳承、發展、革新的歷史。“新時代以來,江蘇省昆劇院《當年梅郎》《眷江城》《瞿秋白》三部原創大戲的成功實踐,開拓了昆曲現代戲乃至現實題材創作之路;《蝴蝶夢》《世說新語》《唐才子傳》等作品的創作,又為古典題材注入時代活力、激蕩當下共鳴,實現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藝術高峰永無止境,攀登路上,我們永無怯意。”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