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雙碳戰畧綠色金融體系期待更多答案“環境是問題也是機會”,眾多中外金融人士聚焦綠色金融

上海 40℃ 0
摘要:隨著社會對低碳轉型認知的深入,建設綠色金融的必要性已經逐漸普及,但更多具體問題,如“怎樣建設雙碳戰畧的綠色金融體系”還在等待更多答案。

  記者吳丹璐

  “環境是這代人最大的問題,也可以是最大的機會。”在昨天舉行的第十四届陸家嘴論壇上,眾多中外金融專業人士就綠色金融話題展開了討論。

  當前,涉及全球GDP92%的經濟體有了淨零承諾,這些經濟體代表了世界上88%的排放、85%的人口。“氣候變化是一個全球化的問題,全球的問題需要全球行動來解决。”東方匯理銀行亞太區總裁狄浩思說道。

  新加坡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首席可持續發展官趙惠利認為,2025年之前,全球資本市場一定能够滿足低碳轉型的需求,只是需要機構投資者不斷關注綠色金融的發展。隨著社會對低碳轉型認知的深入,建設綠色金融的必要性已經逐漸普及,但更多具體問題,如“怎樣建設雙碳戰畧的綠色金融體系”還在等待更多答案。

  中國農業發展銀行董事長錢文揮以農業領域為例,介紹了推動綠色金融服務體系構建的經驗。現時農業農村活動,以及土地利用的變化,產生的溫室氣體約占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17%左右,隨著世界人口及糧食需求的增長,“三農”領域溫室氣體排放的量還會進一步上升。圍繞“雙碳”目標的實現,農發行出臺了金融服務碳達峰、碳中和的金融服務方案。

  交通銀行作為總部在滬的國有大行,此前一直積極參與上海國際綠色金融樞紐建設。到2022年末,上海金融機構綠色貸款的餘額達到8424億元,在信貸資產中的占比比上一年提高1.9個百分點,信貸的增速也高於全國綠色信貸的增速,達到39.4%。上海碳金融市場的發展領先全國,綠色信貸資產的證券化、碳中和債券等產品創新也走在全國的前列。

  此外,不少專業人士還在論壇上提出了對加强綠色金融標準國際合作的呼籲。富達國際首席執行官黎誠恩認為,推動低碳交易,很大程度上是數據的問題。“數據能够量測得好、管理得好,才能鼓勵投資投到最關鍵的領域。”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王信也提到了分類目錄國際合作的問題。他認為,中國需要强化市場主體的資訊披露和認證評估,包括進一步完善綠色金融的標準,以及現在正在研究製定的轉型金融的標準,包括煤電、鋼鐵、建築建材,還有農業轉型金融的標準,用好中歐共同分類目錄中越來越受關注、影響力越來越大的標準。

  對於綠色金融評估標準,全國政協常委、上海市社會主義學院院長周漢民建議,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以上海自貿區為試點探索綠色金融相關標準製定。他認為,上海自貿區有著立法方面的優勢,可以先行先試,幫助綠色金融評估體系深入試驗和確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