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林積泉:為生態環境品質狀況“代言”

海南 29℃ 0
摘要:■ 海南日報 周曉夢“我和同事們經常接觸的,是一群'不會說話’的工作對象。”6月5日,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林積泉在接受海南日報採訪時笑稱。實際上,這並非笑談。和水、氣、土、海洋打交道是家常便飯,為生態環境質量“把脈”是必備技能——作為生態環境監測人員,林積泉和同事長期面對的工作對象確實有些“沉默”。

■ 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我和同事們經常接觸的,是一群‘不會說話’的工作對象。”6月5日,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林積泉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笑稱。

實際上,這並非笑談。和水、氣、土、海洋打交道是家常便飯,為生態環境質量“把脈”是必備技能——作為生態環境監測人員,林積泉和同事長期面對的工作對象確實有些“沉默”。

“像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絡,現時我省共有1070個點比特(含國控點和省控點)。這張監測網絡,可以全面反映出全省土壤環境狀況。”從事環境評估、監測工作18年來,林積泉習慣用數據說話。

透過數據,背後卻是一項項具體的工作。近年來,林積泉作為專案負責人對全省地下水、土壤、近岸海域監測網絡進行點比特佈設和優化整合,完成《海南省地下水環境監測網點比特設方案》《海南省省控土壤生態環境監測網絡點比特佈設方案》《“十四五”海南省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監測網絡布設方案》,進一步完善優化監測網絡,推動環境監測工作更精細、更有效。

布點、採樣、實驗室分析、資料分析、形成報告……正是在這樣日復一日的具體工作中,林積泉和同事們努力為生態環境品質狀況“代言”,讓“不會說話”的水、氣、土、海洋等環境名額“開口”,顯示出現狀和變化趨勢。

生態環境監測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支撐,被稱作環境保護的“耳目”和“哨兵”。空氣、土壤、水質等環境質量如何,要通過科學監測才能準確呈現。

“有了監測數據作為基礎和支撐,才能作出正確的環保決策。”接受採訪時,林積泉拿著幾本筆記本,裡頭密密麻麻寫滿內容,他邊翻開其中一本筆記本邊告訴記者,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他們不僅要當“耳目”“哨兵”,還要當“頂樑柱”和“奠基石”。

“如何當‘頂樑柱’和‘奠基石’?”記者問。

“要發揮好引領、支撐、服務的作用,其中,引領包括預測趨勢、分析成因、提出建議;支撐是要講明現狀、發現問題、傳導壓力;服務則是要說清風險、保障安全、公開資訊。這是責任,也是我們要想辦法做到的。”正如同記筆記、用數據說話的習慣一樣,嚴謹認真是林積泉的職業使然,也是他對自我的要求。

“想辦法做”,體現在行動上。2021年,林積泉帶領團隊在原本只開展南渡江入海口海域海洋微塑膠監測的單項任務基礎上,自我加壓,將昌化江、萬泉河入海口海域海洋微塑膠監測也納入進來。

“這是新的監測內容,怎麼布點採樣、如何分析等問題都需要我們解决。但海洋微塑膠是新污染物,而且我省正在開展‘禁塑’工作,所以推進這項監測十分有必要。”林積泉解釋道。近兩年,林積泉和團隊更是在原有三大江入海口和永興島海域海洋微塑膠監測的基礎上新增其他海域,不斷謀劃和拓寬監測範圍。

談到拓寬監測範圍,林積泉的筆記本上,又列上了新計畫——他和團隊提前謀劃佈局,將美麗海灣試點監測工作納入2023年監測計畫,並籌畫海南省美麗海灣生態環境質量監測工作方案,用於指導沿海各地有序開展;謀劃海洋新污染物監測,積極承擔國家2023年第三次海洋污染基線調查項目;主持海南省地方標準《土壤環境背景值》。

“應用環境DNA科技(eDNA)、建立環境圖譜庫、提升監測智能化水准以及加强自身隊伍建設等等,都是我們下一步要做的事。”林積泉說,他和同事將著力推動和實現生態環境監測現代化,推動减污降碳協同增效,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助力海南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本報海口6月9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