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開展世界海洋日暨全國海洋文宣日系列活動
傾聽大海聲音 共護一片蔚藍
■ 海南日報記者 李夢瑤 通訊員 尹建軍
神奇的海洋世界有著怎樣的精彩?海洋生態環境面臨著哪些威脅?科研人員又是如何揭開海洋的奧秘?6月8日,在第十五個“世界海洋日”和第十六個“全國海洋文宣日”來臨之際,我省舉辦系列主題科普活動,帶領社會公眾開啟了一段段奇趣的海洋探索之旅。
探索之旅,從解鎖打開海洋的“新姿勢”開始。
幾艘並排擺放的海監船模型,形態各異的海洋生物標本,以及各種外表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海底礦石……在海口世紀公園,現場設定了海洋科普宣傳互動展,通過展板、圖片、標本、模型、實體等形式,全方位展示了海南海洋生態整治與修復成果。
“可別以為森林只出現在陸地上,海洋生態系統中既有‘海底森林’海草床、珊瑚礁,也有‘海上森林’紅樹林。”“深邃的海底並非一馬平川,聲學探測可以幫助我們探知海底地形地貌。”來自中國地質調查局海口海洋地質調查中心等組織的工作人員,通過“接地氣”的科普管道,讓現場市民零距離體驗到海洋魅力。
短短幾分鐘的交流互動仍不過癮?
數米之外的雲洞圖書館,一場“蔚藍沙龍”海洋科普論壇正在進行中,來自自然資源部海洋一所海岸帶中心、海口畓榃濕地研究所、海口海洋地質調查中心的專家們,從海岸帶開發與保護、海洋動植物、海洋基礎地質調查等不同視角,分享了更詳盡的海洋科普知識。
幾公里外的秀英港,不少市民登上我省現時噸位最大、功能最全、設備最先進的海洋漁業執法船舶——“中國海監2166船”,探訪海洋執法故事。就在幾天前,海南省規劃展覽館還組織了“探秘·聆聽大海的聲音”海洋科普知識文宣公益活動,通過公開招募,讓20名中小學生提前登船體驗。
“海洋真是既迷人又脆弱。”海口經濟學院大一學生丁婭妮在一番體驗過後直言,自己對海洋生態有了一個全新認識,也更加意識到了增强海洋保護意識的重要性,“作為普通人,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用自己的行動來保護海洋。”
愛海、護海、親海的熱潮,既線上下也在“雲端”,既在場內也在場外——
當天,線上海洋知識有獎問答活動同步進行,吸引不少市民踴躍參與;繼去年開展首期海洋流動圖書館共建活動後,第二期活動於今年再次啟動,千本海洋圖書將進入海口三所小學流動,讓海洋知識在“漂流”中潤物細無聲。
“作為全國管轄海域面積最大的省份,海南的發展與海洋資源、海洋生態息息相關。保護海洋,不僅是環保追求,更是發展要求。”省資規廳總工程師陳勝紅直言,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任務艱巨,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希望社會各界攜手同心,一起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共同呵護海南的‘藍色鄉愁’。”
(本報海口6月8日訊)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