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去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印發實施。5月1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了落實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署總體工作方案和近期舉措。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於6月5日上午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關情况。在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方面,未來將會採取哪些舉措?一起來看——
Q: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將做好哪些重點工作?
A: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國務院常務會議精神,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工作,爭取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第一,針對當前突出問題抓緊開展系列專項行動。開展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清理,對市場准入和退出、強制產業配套或投資、工程建設、招標投標以及政府採購等領域突出問題開展專項整治,製定不當市場干預行為防範事項清單,建立經營主體反映問題快速回應處理機制等,運用約談整改、問效評估、案例通報等管道强化制度剛性約束。
第二,加快完善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配套政策。聚焦市場基礎制度、市場設施聯通、要素和資源市場、商品和服務市場、市場監管等領域,推動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法、公平競爭審查條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實施條例等立法行程,修訂市場准入負面清單,研究製定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標準指引,推動政策制度體系不斷健全。
第三,完善適應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長效體制機制。以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為導向,進一步完善財稅、統計以及地方政績考核制度。加强對重大生產力佈局的統一規劃和宏觀指導,强化產業政策統籌,推動構建優勢互補、合理分工、高品質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和國土空間體系。
第四,切實抓好工作落實。充分發揮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部門協調機制作用,加大統籌協調力度,細化責任分工,强化跟踪督促,推動各項舉措落實落細、落地見效,及時研究新情况、解决新問題,形成抓落實的合力。
Q:推動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商務部將做好哪些工作?
A:一是持續擴大市場准入。合理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進一步取消或放寬外資准入限制。發揮自貿試驗區、海南自由貿易港、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範、國家級工業區等開放平臺先行先試和引領作用。二是加大投資促進工作力度。開展“投資中國年”招商引資活動,統籌各方資源,促進精准招商。依託重大經貿展會和各類投資促進機制,支持各地“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開展招商引資活動。三是持續做好外資企業服務。充分發揮重點外資項目工作專班作用,完善協同保障機制,深化與外資企業和外國商協會常態化交流,提升重點外資企業和項目服務時效性、精准性。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經營和項目建設中出現的“個性化”問題,推動外資標誌性項目加快落地建設,支持存量外資企業良好發展。四是營造國際一流外商投資環境。深入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高標準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聚焦政府採購、招投標、標準製定等領域,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出臺政策措施,保障外資企業平等參與。建立健全各級跨部門投訴協調機制,提高投訴處理工作水准,加大外商投資合法權益保護力度,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Q: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市場監管部門將採取哪些實招?
A:一是加大對市場干預行為的監管執法力度。對妨礙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政策措施開展專項清理,堅決查處限定交易、妨礙商品要素資源自由流通等行為。二是夯實各類經營主體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制度規則基礎。積極推動《反不正當競爭法》加快修訂,推動《公平競爭審查條例》加快出臺,優化企業跨區域遷移登記註冊制度。三是狠抓旨在推進商品和服務市場高水准統一的質量治理。實施質量基礎設施陞級增效工程,積極推進國家品質標準實驗室建設,建立重點產品召回追溯體系。四是强化市場監管標準化規範化數位化建設。規範市場監管領域自由裁量權,促進企業信用資訊互通互認,加快市場監管大數據平臺建設,一體推進法治監管、信用監管和智慧監管。
Q:在建設高效順暢的城鄉流通體系方面,商務部將有哪些舉措?
A:在都市,將提升都市商業能級,打造更多智慧便民的消費場景。通過構建以徒步区為引領、智慧商圈為支撐、便民生活圈為基礎的都市商業格局,進一步鞏固和拓展都市商業資源優勢,提升都市商業水准。
在農村,將完善農村流通體系,健全縣鄉村三級商業網絡。在縣一級,我們將提升縣級物流配送中心功能,發展共同配送,推動一網多用,打造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共同載體。在鄉鎮一級,我們將改善鄉鎮商貿中心、集貿市場環境,體現地域特色。在村一級,我們將發展農村新型便民商店,引導電商平臺和供應鏈下沉,拓展日用品銷售、快遞收發、農資銷售、生活繳費等功能,滿足農民羣衆就近便利消費。通過建立完善以縣城為中心、鄉鎮為重點、村為基礎的縣域商業網絡,提升農村商品和服務質量。我們還要加快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線上線下結合搭建產銷對接平臺,持續完善農產品流通骨幹網絡。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