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市多措並舉譜寫婚俗文明新風尚

内蒙古 36℃ 0
摘要:成立由專業技能人員、專業知識人員、退休法官、工商企業人員等65人組成的集寧區婚俗改革志願服務隊,開展婚前輔導、家庭教育等服務,進一步擴大了人民群眾參與婚俗改革的力度。

自烏蘭察布市集寧區被定為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以來,堅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婚姻領域移風易俗,不斷豐富婚姻登記服務內容,積極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服務,組織推廣簡約適度的頒證服務等婚俗禮儀,打造傳播婚姻文化陣地,挖掘弘揚家風家教傳統文化,有效地推動黨風政風民風不斷向好向善,婚俗改革、新風蔚然。

一、黨建引領、“三動”聯合,構建婚俗改革新格局

(一)高位推動。將全國移風易俗示範試點地區與婚俗改革工作統籌推進,成立由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的婚俗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集寧區婚俗改革聯席會議制度,製定印發《集寧區婚俗改革實施方案》《集寧區“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三年規劃(試行)》《集寧區2023年婚俗改革重點工作計劃》,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和工作任務,推進婚俗改革工作規範化和制度化。

(二)黨員帶動。嚴格落實婚嫁報告備案制度,黨員幹部自覺踐行喜事新辦、婚事簡辦,公開接受社會監督,充分發揮率先垂範的引領作用,有效提升群眾參與性、積極性。

(三)羣衆主動。成立黨組織引領下的紅白理事會,製定印發《集寧區修訂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工作實施方案》,將“濫辦酒席、天價彩禮、薄養厚葬、攀比炫富、鋪張浪費”等內容納入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規範村(居)民操辦婚嫁喜慶事宜行為,充分發揮紅白理事會、村(居)民議事會等基層自治組織作用,調動羣衆主動性,讓羣衆在辦事流程、人情禮金、酒宴標準等方面有章可循。

二、夯實基礎、提升質效,搭建婚事新平臺

(一)打造全新辦公場所。投入400餘萬元以國家5A級標準在集寧區城郊結合部打造集寧區民政局婚姻登記綜合保障中心,建築面積約為1000平方米,內設服務台、結婚登記區、候登區、特色頒證區、離婚調解冷靜室、離婚登記區、檔案室、調解室和婚姻家庭輔導室。設有8個婚姻登記視窗。其中,結婚登記區3個、離婚登記區3個、臨時登記視窗2個。

(二)打造婚俗文化長廊,推出傳統文化特色服務。投入30萬元在婚姻登記中心打造婚俗文化長廊,引導廣大群眾從“典禮婚”向“儀式婚”轉變,服務推出後,反響強烈,反映良好,共為3對新人舉辦中華傳統婚禮儀式,並在各類媒體中進行直播,為破除高額彩禮、人情攀比等不良風俗,樹立正確婚姻家庭觀念,培育文明向上婚俗新風尚創造了良好的婚俗改革環境。

(三)打造大十號村“農村大禮堂”。打造大十號村婚俗改革實踐基地(大禮堂)以及在集寧區一鄉一鎮八個街道辦事處設立10個社區類婚姻家庭輔導調解室,搭建規範便捷、優質高效的婚姻登記服務平臺。

三、塑造典型、强化文宣,營造婚俗新風尚

(一)唱響一個旋律。圍繞“婚事簡辦、喜事新辦、婚育新風”理念,充分利用電視、“村村響”、文宣車、微信、抖音等多種媒介,常態化文宣婚俗新理念、婚俗改革政策等內容,提高市民羣衆知曉率、支持率,營造推進婚俗改革,培育文明新風的强大輿論聲勢。截至6月1日,累計開展各類宣傳活動46場,發放各類宣傳品1.5萬餘份,製作婚俗文明宣傳片2個,短視頻2個。

(二)選樹一批典型。及時總結婚俗改革經驗和做法,大力宣傳推介典型事蹟,用身邊榜樣來淨化社會風氣、感化鄰里、和睦家庭。深入開展“文明社區”“文明樓院(單體樓)”“文明單元”“文明家庭”“文明視窗”“文明商戶”“文明榜樣”評選活動,一批正面典型事蹟被媒體報導後,引起社會熱贊。

(三)組織一批活動。利用元旦、婦女節、勞動節、“5·20”、七夕、國慶日等特殊日子,策劃集體頒證、集體婚禮等系列活動,特邀金婚老人、勞動模範等幸福家庭代表作為頒證員、證婚人,講授家庭故事,傳遞家庭責任。今年以來,共有1000餘對新婚夫婦參與活動。

四、“三立三反”、摒弃陋習,樹立婚嫁新觀念

(一)立喜慶新規,反對鋪張浪費。宣導婚嫁雙方降低彩禮數額,少要或不要彩禮;宣導除婚宴外,不辦訂婚定親等其他喜慶活動;宣導簡化婚禮儀式,控制婚禮規模、迎親車輛,不隨意燃放煙花爆竹,抵制講排場、比闊氣、高額彩禮等不良風氣。通過簽署《倡樹文明新風抵制惡俗婚鬧承諾書》,張貼“文明婚俗倡議書”,發放“村民公約、居民公約”以及整治違規婚車等措施,我區婚車數量基本不超過6輛,杜絕高價彩禮、堵塞交通、遮擋號碼牌等不良行為。

(二)立喜宴新規,反豪華宴席浪費。宣導綠色節儉,控制婚宴菜品數量、分量,鼓勵打包、光碟,制止餐飲浪費。規範行業行為,要求酒店餐飲和婚慶服務企業控制酒宴和婚慶活動規模標準,不辦豪華宴席和豪華婚慶活動。黨員幹部帶頭婚宴桌數基本保持在10桌左右,杜絕“豪華婚禮”、違規舉辦慶典現象並得到了羣衆積極回應。

(三)立隨禮新規,反攀比炫耀。宣導不收受或者不變相收受親戚以外人員禮品禮金,親戚少隨禮或不隨禮,親屬所送貴重奢華禮品不在公眾場所展示炫耀。通過群眾監督、舉報,日常監督管理等形式,基本做到了發現一起,處置一起,引導廣大群眾樹立正確的婚嫁觀念。

五、創新模式、發揮優勢,開創工作新局面

(一)探索全方位服務日常工作模式

1.創新登記制度。在自治區範圍內率先開展全年無休預約登記制度,實現人民群眾在休息日、節假日辦理登記結婚、補領婚姻證書,累計休息日、節假日辦理婚姻登記749對。同時,深入村(居)民委員會流動辦理補領婚姻登記服務,從2020年9月以來,派出工作人員9名,累計行程4000餘公里,辦理補領婚姻登記證書3800餘對。

2.創新頒證形式。按照“一對一頒證,每對都頒證”原則,將“十指相扣、宣讀誓言”等頒證儀式引入日常結婚登記流程,並在“七一”、國慶、“520”等節日特邀各級領導和社會知名人士參與頒證,實現結婚證頒發儀式常態化。現時,共有3名廳級領導、6名處級領導、12名科級領導、15名社會知名人士參與頒證。

3.創新家庭輔導模式。在婚姻登記處設定家庭輔導調解中心,配備專業工作人員,把調解作為婚姻家庭糾紛的前置程式,讓衝突糾紛化於未發、止於未訴,實現從單一輔導轉化為專業組織輔導。今年以來,接受家庭輔導調解人數達1598人/次,其中主動要求調解20人/次,調解成功776人/次,調解成功率48.5%。

4.創新婚前輔導模式。充分利用LED、微信公眾號、宣傳手冊等媒介,增强家庭觀念、責任意識和法律意識等內容的宣傳力度,讓新人全面瞭解婚姻賦予雙方的責任與義務,學會處理維護婚姻家庭生活關係。創建“新婚夫婦學校”,開展親子教育、防家暴教育、生活減壓等社會工作服務。截至6月1日,共有1109對新人接受婚前教育。

(二)探索全民參與婚俗改革新模式

1.發揮社會組織平臺優勢。綜合社會組織資源,吸納更多社會力量參與服務婚俗改革領域,通過連結“渡渡鳥研究院”知行講師,開展“宣導文明婚俗新風,共建和諧幸福家庭”專題知識講座,為廣大青年羣衆普及婚姻家庭基本知識,提供一對一婚姻家庭諮詢,引導公眾樹立正確的婚姻家庭觀,維護婚姻家庭和諧、社會穩定。同時,組建“集寧區婚俗改革志願服務隊”“集寧區公益紅娘志願服務隊”,為集寧區廣大青年樹立正確的婚戀觀,引導廣大適婚青年積極參與公益活動,打造公益紅娘志願服務品牌。

2.發揮志願者優勢。成立由專業技能人員、專業知識人員、退休法官、工商企業人員等65人組成的集寧區婚俗改革志願服務隊,開展婚前輔導、家庭教育等服務,進一步擴大了人民群眾參與婚俗改革的力度。同時,建設社區家風傳承基地等,進一步擴大婚俗文明工作力度,探索婚俗改革的新方法、新路徑。集寧區婚俗改革志願服務隊,利用各個志願服務網站開展家風家教家訓教育服務,幫助廣大家庭培養愛國、愛家情懷,建設相親相愛的家庭關係,培育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加强父慈子孝、夫妻和睦、兄友弟恭、長幼有序為基礎的家風建設,强化孝敬父母、尊敬長輩的道德觀念等,以家庭和諧促進社會和諧。截至5月底,集寧區婚俗改革志願服務隊共發放各類宣傳單、宣傳品3萬餘份,開展“集寧公益紅娘”“山城擺渡人”“婚俗文明你我同行--牽手集寧”“清廉傳家厚德繼世--感恩集寧”等宣講活動40餘次,聯合自行車協會開展“騎行婚禮”2次,愛心捐贈慰問活動6次,志願類培訓2次,開展新婚夫婦健康監測活動3次,疫情期間居民接受輔導26次,參加公益集市5次,愛情公益林植樹2次,切實為婚俗改革奠定扎實的群眾基礎。

3.發揮專業人員優勢。聘用10名社會工作者、18名心理諮詢師等專業人員參與婚俗改革工作,通過採取面對面、集中培訓、講課等管道,共為8594名當事人提供服務,不斷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和諧穩定。通過政府購買項目管道,引入烏蘭察布市小城大愛志願者協會,承接“蒲公英”內蒙古婦女兒童維權項目“幸福傳遞為愛護航”婚姻家庭服務專案,開展婚姻家庭衝突調處、嫁娶中移風易俗、村規民約製定修改等婦女羣衆關心的民生實事。同時,入駐婚姻登記中心提供情感溝通、心理疏導、關係修復、糾紛調解等服務。累計接受婚前教育120對,婚姻家庭調解(冷靜期)285對。

4.發揮社會資源優勢。充分調動社會慈善人士力量,通過愛心企業提供免費結婚證件照相、建設愛情公益林等管道,進一步助力婚俗改革工作。同時,積極綜合各類公益資源,組建“集寧區公益紅娘服務隊”、“集寧區婚俗改革志願服務隊”等社會組織,創建“集寧公益紅娘”“山城擺渡人”“婚俗文明你我同行”“清廉傳家厚德繼世”等四大服務品牌,積極開展慈善定向捐贈、慈善婚禮等活動,提高新人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的主動性、自覺性。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