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品質發展促就業——來自四川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一線調研

四川 47℃ 0
摘要:牢記總書記囑託,四川如何切實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進行了哪些積極探索?


前言

5月15日,宜賓學院臨港校區,校園裏人來人往。當天,四川省2023届高校畢業生宜賓專場招聘會在此舉行,省內220餘家優質企業帶來4400餘個工作崗位。這也是今年以來宜賓大學城舉辦的規格最高、崗位最優的一次校園招聘。火爆的招聘會現場背後,是今年全省高校畢業生總數預計達62.81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的就業形勢。

就業是民生之本。高校畢業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其就業情況更關乎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2022年6月8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川視察期間,前往宜賓學院,就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殷切寄語即將邁出校園的莘莘學子。

牢記總書記囑託,四川如何切實抓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進行了哪些積極探索?

今年5月,四川日報全媒體調研組以宜賓學院所在地宜賓市、全國首個職業教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示範區的德陽市,以及全川聚集高校最多的成都市為樣本,進學校、入機關、走社區、訪企業,並結合書面調研、線上問卷等形式,對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情况開展深入調研。

調研點比特

●成都市:西華大學、成都市離校未就業大學生見習基地等

●德陽市: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特變電工(德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等

●宜賓市:宜賓學院、宜賓市創新創業孵化基地、五糧液集團公司等

調研時間

2023年5月

調研人

四川日報全媒體調研組

記者 張萍唐偉薦付真卿江芸涵劉春華鐘帆肖雨楊黃瀟

調研內容

大學生就業如何更好破局?

調研結果

訪企拓崗+服務攻堅+完善政策體系

進一步擴大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空間

進入畢業季,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指導處一樓大廳的展板很“吸睛”:這裡每天都在更新學院畢業生畢業去向落實率數據。5月10日,調研組在這裡看到,截至5月9日,該學院6738名應屆畢業生中,已成功簽約4973名。“我們(對就業形勢)很樂觀,但確實來之不易。”學院招生就業指導處負責人感慨。近年來,受國內國際一系列複雜因素影響,就業崗位不足,線下招聘會開展受限……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面臨嚴峻形勢。

如何更好破局?調研組在走訪中發現,四川在全國率先開展的“高校書記校長聯系百家企業”訪企拓崗活動,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2021年以來,學院領導帶隊走訪企業120餘家,累計拓展就業崗位7300餘個。”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招生就業處負責人告訴記者。“前不久我們到成都雙流訪企拓崗,又成功開發了15個就業崗位。”宜賓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每次訪企拓崗,不僅能爭取到一些就業崗位,還能成為校企雙方進一步合作的契機。在普通畢業生面臨巨大就業壓力的形勢下,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以及有殘疾、較長時間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等重點幫扶對象的就業情況,更是備受關注。

5月8日中午,宜賓學院智慧製造學部應屆畢業生吳海琦,冒雨一路小跑奔向圖書館,繼續修改他的畢業設計。今年畢業後,他將去深圳一家軟體公司工作。

找到這份工作殊為不易。吳海琦有先天聽力障礙,父親在他初中時就因病去世。“特別感謝學校,想辦法幫我聯系了好幾家企業,還有老師一對一指導我製作簡歷。”吳海琦說。

吳海琦只是過去一年來全省集中開展的困難畢業生“一人一策”幫扶計畫的眾多受益者之一。對於困難畢業生,學校、人社等相關部門都會優先聯系推薦崗位,確實難以就業的,還提供公益性崗位兜底安置。

對於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全省集中開展了服務攻堅行動,對這類畢業生至少提供1次職業指導、3次崗位推介、1次技能培訓和就業見習機會。

在全省統一攻堅行動基礎上,各地還另有創新。在成都,“成都戶籍”和“學籍在蓉”的畢業生被分類精准識別,以便後續開展回訪摸底、跟踪幫扶服務。德陽依託特變電工(德陽)電纜股份有限公司打造了全省首家“見習營員之家”,幫助離校未就業畢業生儘快提升綜合素質。調研組多地探訪發現,就業政策體系的完善,進一步擴大了高校畢業生就業空間。

省就業服務管理局局長王禕介紹,去年四川在全國率先出臺“穩就業十五條”,通過盤活存量編制擴大機關事業單位招錄(聘)數量、提高國有企業招工人數、加大政府購買力度等管道,統籌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政策性崗位21.5萬個。“四川還有個特色,就是服務前移。”王禕介紹,四川打破了傳統的教育、人社部門分別負責高校畢業生離校前和離校後分段工作模式,人社與教育部門、高校等環節通力合作,通過送幫扶政策、送就業指導、送招聘資訊等系列活動,扎實推進就業服務資源向校內延伸。

調研內容

大學生就業如何抓早抓細?

調研結果

高校以巨大勇氣優化專業結構

在就業指導服務上越來越精細

5月10日,“重裝之都”德陽,東方電力集團東方電機有限公司的“產品研發試製中心”,迎來一張張年輕的面孔。

他們是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東電現場工程師班”的學生。調研組來到這裡時,該院機械製造及自動化專業教師伍曉亮和東電集團最年輕的特級技師廖乾東,正聯合給學生授課,講解水輪機活動導葉的生產製造原理。

同一天下午,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的智慧建造實訓館裡也很熱鬧。這裡類比了一個智能化建築工地的場景,學生正體驗和實操著最先進的智慧建造科技設備,比如無人機自動巡檢、地面整平機器人等,這些都是大型建築企業工地上正在或即將投入使用的科技設備。

調研組走訪發現,無論是把專業課開到企業車間裏,還是在校內建設生產性實訓基地,高職院校都在千方百計讓課堂環境更貼近真實工作場景,讓學生實實在在掌握職業技能。

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學生培養質量,推動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適銷對路”至關重要。

調研組瞭解到,近年來,在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廳大力推動下,各高校探索“就業—招生—培養”聯動機制改革,充分發揮招生和就業工作的“風向標”作用,著力專業的佈局和結構優化,以高質量人才培養促進學生高品質就業。

以西華大學為例,從2021年至今,學校一共停招了21個本科專業。

“不再謀求‘大而全’。”西華大學教務處負責人告訴調研組,學校對專業教育品質開展動態監測,及時調整淘汰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匹配的專業,提高人才培養的社會適應度。今年,西華大學新增“增材製造工程”專業,以填補3D列印人才方面的匱乏。

調研發現,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力度調整優化專業結構,適應就業形勢的高校不在少數。四川大學不斷深化專業“供給側改革”,控制專業規模,調減專業數量,提升專業品質;西南財經大學瞄準新興戰畧行業需求,率先提出“新財經”理念,推動跨學科交叉融合與協同創新;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建立校企聯合專業建設評價體系,實施“一年一小調、三年一大調”的專業內部診斷與改進措施……

優化專業結構謀長遠很重要,但應屆畢業生求職時的“臨門一腳”同樣關鍵。調研發現,各高校在就業指導服務方面也是未雨綢繆、有的放矢。

調研組在網上推出的“大學生就業創業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全部4901名受訪者中,有73.8%在校期間接受過職業生涯輔導,有48.5%接受過求職技能培訓,有56.6%接受過實習崗位推薦。

在四川建築職業技術學院,平均每40名畢業生就有一名就業指導教師進行精細化指導。“學校從大一開始,就對我們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指導教育,從簡歷製作、面試技巧到實習前的準備,每節課都讓我受益匪淺。”學院2023届學生胥成强說。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學生宿舍區設立就業政策和招聘專欄,開展就業指導進宿舍活動,建立“教師—樓長—室長”三級就業資訊傳達和迴響機制,還宣導已就業學生分享經驗,發揮“同輩群體影響”作用。

調研內容

大學生就業根本出路在哪?

調研結果

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

以高品質發展促進高品質就業

近一年來,雖然相關組織和部門採取了一系列創新措施,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調研發現,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依然面臨諸多難題。

高校畢業生就業觀念問題,是各地各高校反映的突出問題之一。

調研組本次收回的網絡調查問卷中,對“畢業後的選擇”這一問題,有32.83%的學生選擇繼續深造(讀研),5.35%選擇考公考編,合計占比近四成。在對離校未就業學生的問卷中,有38.34%擬參加公招考試,21.28%準備考研,31.2%表示暫不考慮就業。成都市人社局提供的資料顯示,該局2022年對接服務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中,謀求提升學歷的比例達到15.91%,自願暫不就業的達到12.4%。

“‘慢就業’現象越來越突出。”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所所長趙華文介紹,受市場經濟和此前疫情影響,部分學生缺乏對專業、行業和自身的研判,盲目嚮往公務員、事業編等;還有部分學生就業準備不充分,客觀上存在逃避心理。

在引導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合理的就業觀念方面,許多高校進行了探索努力。在宜賓學院,每名大一新生都會收到一份成長記錄手册,幫助他們從進校起就開始合理規劃未來的職業生涯,並將32課時的職業生涯規劃課納入學分考核。在西華大學,各學院針對畢業生重點群體召開“家長會”,與學生及其親屬一起分析就業形勢、行業特點等。

除了就業觀念,另一個突出問題是就業崗位的來源。據省內一些高校反映,過去一年來就業崗位數量總體不足和區域、行業不平衡,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直接壓力源。怎樣從根本上扭轉這一局面?

宜賓三江新區的探索或許值得借鑒。3年前設立的三江新區先後招引朵唯、寧德時代、極米光電等多家龍頭企業和覈心配套企業,經濟總量連年保持20%以上增長,3年新增市場主體4.7萬家,新增就業崗位20萬個以上。

宜賓學院的畢業生劉夢,就是三江新區產業發展的受益人之一。隨著當地新興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知識產權成為中小企業主關注的領域。2021年,看准機會的劉夢創辦了一家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現時已吸納12名成員加入,團隊成員全都是宜賓本地高校畢業生。

“產業是吸納就業的基礎,就業是產業發展的支撐。”四川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唐永這樣形容產業與就業的關係,“從長遠看,只有推動高品質的產業發展,才能實現高品質就業。”唐永認為,隨著製造業轉型陞級加快,電晶體、晶片、高端裝備等中高端製造業發展潜力巨大,其發展本身會提供大量高品質就業機會。同時,在其帶動下的現代服務業更是成為促進就業創業的主要力量。“產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的邏輯,在調研組前往的其他地方同樣得到印證。

西華大學是全國在川招生最多的高校,超過70%的畢業生在四川就業。而四川近年來重點發展的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等六大優勢產業,都是該校畢業生的主要就業方向。“我們的學生超過80%都在成都平原經濟區就業。”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相關負責人透露,近期一家高端製造企業將在德陽佈局,雙方正洽談校企合作辦學。“我們的學生就業又將多一個去處。”

保就業就是保民生。今年以來,我國經濟社會全面恢復常態化運行,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這為大學生就業創業提供了堅實保障。隨著高校教育體系改革的不斷深入,大學生就業觀念的不斷轉變,大學生就業長效機制的不斷完善,高校畢業生一定能找到嶄新的人生舞臺。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