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上海市民綠化節上一批園藝達人分享經歷

上海 40℃ 0
摘要:窗臺、陽臺、天井,小小天地卻蘊藏著點亮生活的强大力量,它們承載著都市人對田園牧歌的嚮往,也是增進家庭、鄰里關係的紐帶。正在舉辦的第九届上海市民綠化節上,一批市民中的園藝達人分享了養花經歷。

大卷的露臺花園.jpeg

大卷的露臺花園。陳璽撼攝

  記者陳璽撼

  窗臺、陽臺、天井,小小天地卻蘊藏著點亮生活的强大力量,它們承載著都市人對田園牧歌的嚮往,也是增進家庭、鄰里關係的紐帶。正在舉辦的第九届上海市民綠化節上,一批市民中的園藝達人分享了養花經歷。

  從救活蕃茄苗開始

  “我的園藝啟蒙是從一棵垂死的蕃茄苗開始的。”園藝達人大卷告訴記者,本來只是“死馬當活馬醫”,沒想到卻因蕃茄苗的頑強求生而心有觸動,從此鑽進了園藝世界。

  一晃8年,如今走進大卷的露臺花園,可謂月月有看點:2月和3月是鬱金香、洋水仙等球根植物,到了4月換月季上場,5月有百合“接棒”,6月繡球開得那叫一個爛漫……她在小紅書上開了賬號,時常向親朋好友曬一曬露臺的近况。

  達人之路從不會一帆風順,剛入圈就迷上月季的大卷恨不得把看對眼的都從苗圃、花市搬回家,但很快,各種病蟲害就試圖狠狠打擊她的積極性。

  “達文西”上爬滿了驚悚的黃刺蛾毛毛蟲,“瑞典女王”被切葉蜂蛀得一身傷,無差別攻擊各種月季的白粉虱、紅蜘蛛、薊馬,還有高溫高濕、光照不足的植株容易惹上的枯枝病……不服輸的大卷加了數不清的花友群,試了幾十種“藥方”,甚至把賣花的網店老闆“磨”成了好友,終於在養死十幾盆月季後,“找到了感覺”。

  “那段和大自然較勁的時光帶給我更多的是新鮮感、成就感,現在熟練了反倒趨於平淡,我有點佩服自己當年的熱情。”愛花的大卷甚至為了有更大的施展空間,把家搬到了青浦。在她朋友圈和微信群高頻率美圖的“轟炸”下,心動的小姐妹也愛上了花草,還學她為花換房。

  園藝的盡頭是種菜

  在花友圈,有一句名言叫“園藝的盡頭是種菜”。這句話在老徐夫婦的天井裏體現得淋漓盡致。新搭的尼龍網架還沒决定是爬絲瓜還是爬黃瓜,架子兩側的地上已經熱鬧起來,一側是空心菜和米莧,看樣子一個月後就能洗洗入鍋,另一側則是已進入收穫期的青菜、雞毛菜。

  上世紀末,在浙江插隊落戶的徐國昌、劉麗安夫婦返滬,住進了新房,十幾年後,閑下來的兩人才開始收拾利用率不高的天井。“那個時候還要工作,所以養些粗粗照顧下就能活的花草。”徐國昌指著一盆紅色的長壽花,說是在新疆看到的,當地老鄉熱情地切了一枝送給他們,回來插在土裏,沒怎麼精心照料就很快生根,才兩年就長成了瀑布狀。

  退休後,照顧花草似乎還不够打發時間,有些務農經驗的他倆决定“轉型”種菜。“3年前我種出一個幾十斤的大冬瓜,鄰里分享完還有多,都說燒湯軟糯可口呢!”老徐覺得打理花草固然陶冶情操,但若論獲得感,種菜更勝一籌。

  其實老徐愛種菜,還因為菜有更强的“社交内容”,將自己用汗水澆灌出來的蔬菜分享給親朋好友,這何嘗不是一種現代都市的珍貴禮物?疫情期間,老徐將自己種的雞毛菜、韭菜、絲瓜、黃瓜慷慨相贈,可把同事、鄰居感動壞了。

  如今,小小一方天井還成為祖孫三代牢固的情感紐帶。老徐夫婦出去旅遊時,兩個女兒就會抽空來照顧花草、蔬菜,並通過微信群上傳圖片“彙報工作”,讓二老放心;孫輩來玩時,也會第一時間沖進天井“沾花惹草”。

标签: 園藝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