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兩個結合”擔起新的文化使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激勵上海文學文藝工作者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

上海 40℃ 0
摘要:守根護脈:在中華文明中尋找到源頭活水更好地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是上海文學、艺文、文化工作者的共識。

  記者施晨露諸葛漪吳桐

  “‘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引發全國文化界的熱烈響應。”昨天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上海市文聯副主席、上海戲劇家協會主席、上海戲曲藝術中心黨委書記穀好好表示,“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踐行者,我們更加堅定了新時代戲曲工作者的使命擔當,只有不斷深化對文化建設的規律性認識,才能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守根護脈:在中華文明中尋找到源頭活水

  更好地擔負新的文化使命,是上海文學、艺文、文化工作者的共識。上海歌劇院正在潜心創作民族歌劇《義勇軍進行曲》和舞劇《永和九年》。上海歌劇院院長許忠希望,兩部作品能挖掘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源源不斷的寶藏,創新表達方式,創作出面向年輕人、面向未來的精品力作。

  “總書記的講話,激勵我們不忘中國的歷史、不忘中華文明的根源,同時也要立足當下,面向未來。這對我們文藝工作者來說是一種鞭策。”作為指揮家、鋼琴家,許忠說,“我們一直在探索,如何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比如,在演瓦格納歌劇的時候,我時常會有奇思妙想,能否用《山海經》的故事去演繹《尼伯龍根的指環》,用女媧補天的故事去詮釋《女武神》,希望通過這樣的碰撞,進行更深層次的文明交流互鑒。”

  近年來,上海戲曲界堅持“兩個結合”,堅持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為人民抒懷,繁榮創作,努力培養德藝雙馨的人才。深挖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精神內涵,重點策劃推出滬上傳統戲曲院團——國劇、昆劇、滬劇、越劇、淮劇、評彈等一系列守正創新、培根鑄魂的精品力作。2022年,在市委宣傳部的關心支持下,上海昆劇團傾力打造全本《牡丹亭》,成為全國唯一完整演繹湯顯祖原著《牡丹亭》55出的艺文院團,被專家認為是“本年度中國戲曲的重大文化事件”。該劇主角羅晨雪獲得第31届中國戲劇梅花獎,主角胡維露獲得第31届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主角獎榜首,一出好戲花開兩朵,傳為佳話。

  “戲曲藝術的傳承發展只有在中華文明中尋找到源頭活水,守根護脈,方能以古鑒今,才能守正創新地用戲曲語彙構建起中國敘事、中國表達、中國價值,讓世界看得到、看得懂,這對進一步厚植文化自信,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深遠意義。”穀好好感慨,“我們要堅持文化自信,從源頭開始講好自己的故事。戲曲的發展也是源頭文化,要發展好戲曲藝術,根基要穩,才能提速發展、守正創新。戲曲藝術,傳承為先。這兩年,上海戲曲人才年輕化,劇碼不僅有新編,還有大批傳統戲,致敬經典、演繹經典,打造經典、傳承經典,賦予戲曲藝術新的時代表達。”

  文化自覺:接續傳統、理解當下、想像未來

  “即使將來沒有人記得我們,這也是我們唯一願意為之付出一切的地方……什麼時候你再去龍華吧,三四月間,桃花開時,上報恩塔,替我再看看龍華,看看上海。”上海市作協副主席、著名作家孫甘露創作的長篇小說《千裏江山圖》問世後,感動了很多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作為上海啟動的龍華革命烈士系列文學創作項目領銜作品,《千裏江山圖》多次加印,達成多語種輸出意向,依託小說母本的影視轉化改編正在全力推進。評論界認為,《千裏江山圖》是在新時代書寫、弘揚偉大建黨精神的重要文學收穫,在紅色經典的書寫傳統中既有堅持和繼承,更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再次強調要守正創新,具體到文學創作領域,必須把接續傳統,尤其是中華文明悠久、豐富的歷史資源和深入體察當下社會生活聯系起來,同時懷抱著對未來的展望。這是上海這座具有深厚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都市的底蘊,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文化大都市的動力。”孫甘露談道,在上海湧現了一批同時從事文學創作、文學翻譯乃至編輯、評論的青年文學工作者,“這些年輕人身上,正是繼承了中國古典文學的脈絡和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傳統與特點”。與此同時,全民閱讀推廣、實體書店建設成為上海城市文化的一抹亮色,“正如已經成為全國文化品牌之一的思南讀書會在創立時提出的那句口號——接續傳統、理解當下、想像未來,無論是上海廣大文學、文藝工作者還是上海市民,都有這樣一種文化的自覺和真切的行動。”

  開放包容:與國際一流文化藝術機构積極合作

  總書記指出,中華文明具有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五個突出特性。許忠認為,這是對中華文明的全面把握,也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指明了方向。“中華文化始終兼收並蓄,開放包容。最近,國際藝術家正在加速回歸申城舞臺,國際一流文化藝術機构也在積極與我們展開合作,足見他們對中華文明的認同和對上海這座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文化大都市的信心。”

  “黨的二十大之後,我們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這個時期是重塑中華文明自覺自信的時期,是實現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偉大復興的歷史新時代。在近期的主題教育活動中,我們讀原著悟原理,重溫了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的‘兩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穀好好說,“文化自信,是比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更根本的自信。未來,‘兩個結合’將繼續鼓勵和支撐著我們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中有利當下國家發展建設的思想內涵,以敢為人先的魄力勇氣,守正創新,傳播經典,演繹經典,增强我們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的文化自信!”

  “作為中國的特大型都市和改革開放前沿,上海歷來承擔著特殊的使命與要求。如何在未來的工作中把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好,我們還有很多切實的工作要做。”孫甘露說。

  在許忠看來,上海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文化大都市,就要有力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保持堅定的文化自信,站在高峰上與世界平等對話。“我們的工作就是通過原創精品力作,讓世界瞭解上海、欣賞上海。我們所背靠的博大精深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就是我們在世界舞臺上最堅強的後盾。我們要找到一種全世界都能聽懂的聲音,講述我們民族自己的故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