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到總書記回信,心裡暖乎乎的”嘉興路街道垃圾分類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倍感溫暖深受鼓舞

上海 40℃ 0
摘要:2021年,嘉興路街道獲評上海市垃圾分類志願服務特色社區。街道登記在册的垃圾分類志願者已達2150名。華磊在劇中本色出演一名垃圾分類志願者。

  記者周楠

  “讀到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我們的心裡暖乎乎的。這讓我們全體參與垃圾分類工作的工作人員和志願者們倍感溫暖、深受鼓舞。”寫信人之一、虹口區嘉興路街道安丘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雷國興說。

  2018年11月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時強調:“垃圾分類工作就是新時尚!垃圾綜合處理需要全民參與,上海要把這項工作抓緊抓實辦好。”

  這五年來,嘉興路街道垃圾分類的志願者們好比一顆顆種子,他們走進學校,走進社區,走進企業,從培養理念、習慣和行為入手,讓垃圾分類的意識能够在百姓心中生根發芽,從而宣導更加綠色的生活方式。

  現時,嘉興路街道按照全覆蓋目標,已完成82個社區113處點比特的定時定點及示範點比特智能化改造,健全居民區兩網融合全覆蓋收運體系,輻射居民3.4萬餘戶。2019年,嘉興路街道成為《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後首批垃圾分類達標示範街鎮。2021年,嘉興路街道獲評上海市垃圾分類志願服務特色社區。街道登記在册的垃圾分類志願者已達2150名。

  從“新時尚”到好習慣

  “習近平總書記在回信中說:‘得知經過這幾年的文宣推動,垃圾分類在你們那裡取得新的成效,居民文明程度提高了,社區環境更美了,我很欣慰。’”寫信人之一、瑞一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華磊說,“讀到這裡,我特別激動。”

  嘉興路街道工作人員和志願者曾自編自導自演過一個文明實踐情景報告劇,名叫《從“新時尚”到好習慣》,通過短劇、詩朗誦等形式講述了普通社區工作者、居民與垃圾分類相關的故事。

  華磊在劇中本色出演一名垃圾分類志願者。她告訴記者,就像劇中所演的,有些老年人開始特別不理解垃圾分類,必須要靠志願者去勸導、引領、示範。從樓道撤桶,到垃圾箱房點比特的設定,再到垃圾箱房旁的值守,每一項工作都凝聚著志願者的心血。

  對此,67歲的瑞虹新城居民、垃圾分類志願者吳青葆深有感觸:“社區原先每層樓道都有垃圾桶,大家覺得挺方便,可是樓道經常臭氣沖天、蚊蟲亂飛,經過這幾年的文宣引導,大家早已習慣了走到垃圾箱房、分類倒垃圾。”

  從“新時尚”到好習慣,並非易事。雷國興告訴記者,安丘居民區房屋換手率高,經常會有租客或新住戶入住,結果社區分類點常常出現小袋落地垃圾。經過與志願者們共同商量,社區打造了“迎新工程”。即新入住人員會拿到一本電子手册,上面會告訴他們在哪裡投放垃圾、如何投放、哪裡是停車點、出入口,以及樓長、塊長、周邊服務等資訊。

  這樣通過跨前一步,讓新住戶有了賓至如歸的感覺,從而更支持垃圾分類工作,最終形成好習慣。

  讓人人參與社區治理

  2018年底,虹葉居民區的宇泰景苑就作為試點,開始探索垃圾分類的方法。

  為了讓居民更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虹葉居委會開展調研,分析實行垃圾分類的難點,邀請黨小組長、樓組長、業委會、物業經理、保潔員一同研究如何推進,並確定撤桶數量及點比特。

  在居民區黨總支的帶領下,社區居民自發成立了“綠精靈”生活垃圾分類志願者團隊,全天候對生活垃圾分類做好點比特服務、濕垃圾除袋等工作。原本15人的志願者隊伍,不到1個月就擴大到45人。

  第一天,居民分得並不熟練,難免有些小錯誤。志願者挨個檢查,耐心教導。第二天,大部分居民能做到分開扔,但“濕垃圾除袋”還要靠志願者。到了第三天,很多居民都能自己將濕垃圾倒進桶,並將塑胶袋扔到幹垃圾桶裏。

  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實施的第一天,這些“綠精靈”卻集體“炒魷魚”了。志願者竺阿姨說:“如今在居民心中已沒有對垃圾分類的茫然了,垃圾分類成了大家自覺自願的行動。”志願者的主要工作由在點比特值班改為巡視。

  停車位新增、垃圾臭味减少、濕垃圾自製肥料種花、樓道堆物减少,就是居民享受到的垃圾分類“福利”。

  2019年,虹葉居民區率先實現生活垃圾源頭分類,做到了100%居民參與,98%以上分類準確率,成為上海市級垃圾分類示範點。

  不光是居民區,對於沿街850餘家商鋪,嘉興路街道一方面結合“路長制”常態化工作,採取定人包路段的管道,督促商鋪做好垃圾分類,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商戶的自治管理。在虹鎮老街—三河路中間,有一段以往物業、保潔、市政“三不管”的無名道路,而今成立了“沿街商鋪垃圾分類自治同盟”,通過選出代表實行“門前三包”,提升自律意識,垃圾分類效果較好。

  創新管道宣導低碳生活

  一比特居民在傾倒垃圾時,不小心將一些垃圾倒到了桶外。他沒走幾步,手機傳來了語音,提醒應正確投放垃圾,便回頭撿起了散落在桶外的垃圾。這是垃圾分類投放點監控監視器通過手機語音對講功能,向居民進行實时對講,提醒不要將垃圾落地。

  自2019年10月起,嘉興路街道與社會協力廠商企業合作,推進垃圾分類“科技+管理”的統一智能化改造,為轄區分類投放點加裝了智慧感應監視器和語音提醒系統,並開發了應用軟體,打造垃圾分類“智慧大腦”。

  如今在嘉興路街道,通過遠程監督、實时對講、語音提醒以及投放行為App線上追溯等功能,對社區垃圾箱房的投放情况進行實时察看和遠程監督,做到了及時發現、整改,更及時回應解决了居民關切的問題。

  “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精准施策、久久為功,需要廣大城鄉居民積極參與、主動作為。”寫信人之一、新港居民區黨總支書記錢晶,對總書記回信中的這句話印象深刻。

  她告訴記者,在嘉興路第一市民驛站的對面,新建了虹口區生活垃圾分類科普教育館,以寓教於樂、多媒體的管道向市民介紹垃圾分類的各種知識。志願者們經常帶著居民特別是親子家庭前往參觀。孩子們紛紛留言:“减少白色垃圾,還海洋一片寧靜”,“希望我們的地球更美麗!”

  在愛家豪庭社區內,有一幢集時尚與科技於一體的小屋——愛家“環保小屋”。這是一個結合廢舊衣物再利用、濕垃圾堆肥和雨水灌溉的資源迴圈型綠化項目,首次引入“無廢社區”的概念,既是一個垃圾分類與環保公益的文宣陣地,也能提升社區居住品質及親子互動體驗。

  雷國興表示,嘉興路街道垃圾分類志願者一定會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精神,持之以恒,發動更多居民共同參與,深入推動垃圾分類,引領低碳生活新時尚,以實際行動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人民都市重要理念。

  資料顯示,至2023年初,虹口全區幹垃圾日均產生量393噸,比2018年11月控减36%;濕垃圾日均產生量229噸,約為當時的3倍;可回收物日均產生量183噸,約為當時的3倍,分類實效穩固提升。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