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工博
今天起,上海博物館“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展”將向公眾免費開放。據悉,這是上博舉辦的第一個古籍專題展,展出館藏66部宋元古籍,其中約半數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上海市珍貴古籍名錄》,有許多舉世罕見的“國寶”級珍品或孤本。
考古、收藏界素有“一頁宋版,一兩黃金”的說法,足見宋代古籍的珍貴。現時存世宋本古籍數量很少,元本比宋本更少。此次展覽展出上海博物館所藏的66部宋元古籍,是上海博物館首次將館藏宋元古籍進行較大範圍展出,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直言是“將‘壓箱底’的珍藏與觀眾分享”。
展覽分為“翰墨斑斕”“古槧生輝”“寶拓傳真”三個部分,對應的正是宋元時期古籍寫本、刻本、拓本三種類型。
《梅花喜神譜》孤本
走進“翰墨斑斕”板塊,一部《妙法蓮華經》在展櫃裏熠熠生輝。這是此次展覽中年代最早的展品,北宋開寶六年(973年),一比特名叫杜遇的人用金粉和銀粉在瓷青紙上抄寫了十本《妙法蓮華經》,歷經歲月流轉,僅有三本保存下來,其中兩本被保存在上博,此次展覽全部展出。
“手寫傳抄的文獻,一般把宋代以前的叫寫本,元代以後的叫抄本。”據上海博物館圖書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陳才介紹,在“翰墨斑斕”板塊展出了7部宋代傳世寫本,其中5部有確切紀年。
刻本則是由雕版印製而成的書籍。在第二板塊“古槧生輝”,共展出宋元刻本34部,分為宋本、元本兩個單元。“宋本單元展出宋刻本15部,分為內典和外典,內典即佛經,共7部,而外典則是佛經之外的典籍,共8部。”據介紹,元本單元展出的19部古籍分類更多,包括經3部、史5部、子5部、集6部。
《梅花喜神譜》是宋本中頗為特別的一部“圖書”:作者宋伯仁收錄了100枝墨梅,是他觀察梅花從蓓蕾狀態到開出小蕊、大蕊,直至盛放、爛漫等八種形態後的總結歸納。每圖一枝一蕊,還配有題詩。據悉,《梅花喜神譜》誕生於南宋景定二年(1261年),是我國現存最早的第一部專門記錄描繪梅花情態的木刻畫譜。這部宋書也是存世孤本,曾是鑒藏專家吳湖帆的“鎮宅之寶”之一,他的“梅影書屋”齋號正是來源於此。
這一板塊中另一件重磅展品是現存最早的王安石文集《王文公文集》。此書在中國境內僅存76卷,上博館藏72卷,其餘四卷曾一直下落不明。日本宮內廳書陵部則藏有此書70卷。2020年12月,曾有三卷出現在拍賣行,最終以2.6億元成交,創下宋版書拍賣的最高紀錄。上博館藏72卷《王文公文集》曾是清代內府舊藏,後輾轉多位收藏家之手,20世紀60年代出現在中國香港書肆時,由徐森玉、謝稚柳兩位專家委託旅居香港的王南屏將其購回,保存在上海博物館。
儘管宋代造紙術、印刷術等都有突破,但南宋初期紙張依然短缺,將公文紙張或私人信件“二次利用”刻印詩文蔚然成風,出現了一種古籍的特殊形態——公文紙背文獻。此次展覽上,該文集還特意選出《王文公文集》的單頁背面展示其上記錄的公文,可謂最早的“迴圈利用”。
《淳化閣帖》“最善本”
用紙在石碑、木版上拓印下來的墨本被稱為拓本。第三板塊“寶拓傳真”共展出宋代拓本25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非壓台亮相的“法帖之祖”《淳化閣帖》“最善本”與“修內司本”莫屬。《淳化閣帖》記錄了漢朝到唐朝的所有名人書法,以“書聖”王羲之為例,如今傳世的多為後人臨摹,但此次展出的《淳化閣帖》卻能讓觀眾看到其本人的字迹。
2003年,上博成功從美國搶救購回國寶級珍貴文物《淳化閣帖》“最善本”,此版本存四卷,其中三卷為存世僅有的祖刻原石拓本。而“修內司本”為鑒藏家翁萬戈舊藏,此次是上博自2004年購入後首次展出。此本也為孤本,是唯一由南宋皇家翻刻的《淳化閣帖》。
陳才回憶,20年前,《淳化閣帖》“最善本”入藏上博時,就在這一展廳展出,引起廣泛關注。觀眾可以看到董其昌等人的題跋、林則徐等人的觀款、褚德彝等人的題簽,可謂“學術價值與藝術價值的雙璧”。
古籍質量精有特色
在很多人心中,上博並不是專門藏書機构,為何會藏有這些國寶?據瞭解,上海博物館是首批全國和上海市古籍重點保護組織,2018年中國博協成立博物館圖文典籍與金石拓片專業委員會,上博就是副主任委員組織。其收藏古籍種類齊全,包括甲金文獻、簡帛文獻、寫本文獻、善本古籍和碑帖拓本五類,其中58部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上博古籍數量雖然不多,但質量比較精,也比較有特色,其中不乏稀見本甚至孤本,具有較高的歷史文物性、學術資料性和藝術代表性。”
“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綿延不絕,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文字的記錄與典籍的傳播。”陳才介紹,這個展覽首先是一場知識之旅,可以看到李白、杜甫的詩歌,找到范仲淹《嶽陽樓記》,還有王羲之、歐陽詢、顏真卿的書法。這個展覽也是一場文化自信之旅,可以直觀感受造紙術、制墨術、印刷術等“中國製造”的强大和對世界文明的巨大貢獻。宋元時期古籍字體、版式、裝幀都很考究,一部古籍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囙此這還是一場藝術審美之旅。
記者發現,當參觀者靠近展櫃時,燈光才會亮起。據褚曉波介紹,此次展櫃照明運用了感應式燈光,“把我們書畫館常設展廳的設備引進到臨時展覽中,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保護這些珍貴的宋元藏品。”
展覽的最後,一系列古籍的封面、內頁和印章被陳列在牆上,形成一處“打卡點”,觀眾不僅可以在這裡看到《梅花喜神譜》是如何印製成書,還能拿起刻有不同祝福文字的印章自行敲印。“這個展覽是免費向公眾開放的,是上博一貫的公益性文化藝術推廣。”褚曉波表示,為了配合公眾更好地解讀這次古籍展覽,上博還準備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和文創產品,包括導賞、講座、課程、活動等,覆蓋全年齡段觀眾;國寶《梅花喜神譜》《王文公文集》《淳化閣帖》則成為一系列文創產品的靈感來源。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