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工博
剛剛舉辦完英國國家美術館珍藏展的上海博物館,位於二樓的第二展廳臨時關閉,一場全新的展覽剛剛佈置完成,正待開放與公眾見面。
5月12日下午,記者提前探營上海博物館即將推出的“玉楮流芳:上海博物館藏宋元古籍展”,在上海博物館圖書館副主任、副研究館員陳才的指引下,從一件件展品中,窺探我們的先人在閱讀這件事上所下的功夫,以及那些藏在字裡行間的秘密。據介紹,此次展覽精選出66部宋元時期的寫本、刻本和拓本。“玉楮”原意是玉做的葉子,是對紙張的美稱。宋元時期紙張仍然金貴,以“玉楮流芳”為此次展覽命名,不僅指宋元古籍名貴,也指書籍內容流芳後世。
此次展覽以書籍的製作管道為序,首件展品是手書的《妙法蓮華經》。這本佛教典籍由後秦時期鳩摩羅什翻譯,展出的是北宋開寶六年(973年)的杜遇寫本。這一寫本開端是兩幅佛畫,黑底的書卷上,經書有光澤閃動。原來,書中“佛”字皆以金粉書寫,其餘部分以銀粉書寫。“寫本每一件都可以認為是孤本,因為每次寫的都會有不同。”據陳才介紹,這一寫本當初可能寫了十餘件,但現時存世僅三件,其中上海博物館就有兩件。此次展覽上,觀眾可以看到多件難得一見的寫本古籍。
此次展出的《王文公文集》南宋龍舒郡齋刻印本,是現存最早的王安石文集。據介紹,上海博物館展出的這一版本是國內孤本,現時共藏有72卷,日本宮內廳書陵部藏有同一版本的70卷,二者合一可成《王文公文集》全書。上世紀60年代,上海博物館時任館長徐森玉曾促成兩部分合體影印出版。
展覽另一角,展出的古籍都與范仲淹有關。其中《範文正公集》是元天曆元年(1328年)範氏褒賢世家家塾歲寒堂刻本,旁邊還一同展出了1937年“江蘇省立蘇州圖書館吳中文獻展覽會”上這一刻本展出時的圖簽。定睛一看,《範文正公集》正翻到收錄《嶽陽樓記》的頁面。一旁展出的元後至元三年(1337年)範氏歲寒堂刻本《文正公尺牘》,收錄范仲淹所寫家書和交遊尺牘,展出的正是范仲淹寫給《嶽陽樓記》“男主角”滕子京的一封信。
刻石拓印是將文字先刻到木板石碑上,再拓印成書的一種管道。特別是古代書法作品,由後人先將墨蹟雙鉤描摹,再刻印成帖。展覽最後一件展品是大名鼎鼎的《淳化閣帖》。這部《淳化閣帖》有中國書法史上的“聖經”之稱,也是現存最早的一部叢帖。淳化三年,宋太宗下詔要求侍書王著把內府漢朝到唐朝的所有名人書法都刻在木板上,讓這些精美的書法可以被多次複製。據悉,《淳化閣帖》原書共有十卷。此次展出的宋代拓本,被稱為“最善本”,現時僅存第四、六、七、八共四卷。其中卷六為南宋《淳化閣帖》“泉州本”的北宋祖本,卷四、七、八是存世僅有的祖刻原石拓本。“書聖”王羲之儘管聲名赫赫,然而傳世墨蹟多為唐宋時期的摹本。此次展出的《淳化閣帖》中,保存著王羲之的一手書迹,可讓觀眾大飽眼福。
據悉,此次展覽將於5月16日正式開幕。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