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顧泳黃楊子
今天是“5·12”國際護士節,“提燈女神”南丁格爾百餘年前這樣形容護理工作:護士的工作是鐫刻在生命上的藝術。在上海,11.13萬白衣天使中的佼佼者們精益求精,多年來用愛心、匠心和初心呵護患者生命,兌現健康承諾。昨天召開的2023年“上海好護士”尋找推選活動座談會上,好護士們娓娓道來,講述自己數十年如一日的無悔奉獻與選擇。
技術創新
或許有人會說,護士的日常工作不過是打針發藥。瑞金醫院感染科護士長錢珠萍用創新實踐,打破了這樣的認知。多年前,一比特14歲小患者引起了錢珠萍的注意:年齡14歲、14年乙肝病史,原因竟是一場感冒誘發了嚴重的肝臟衰竭。“孩子的母親是一名乙肝患者,為了保密,她從未接受過正規治療,孕期也沒採用過阻斷等措施。她泣不成聲的樣子,刺痛了同樣是母親的我,更時時提醒我有責任讓更多人瞭解乙肝、正視乙肝。”
錢珠萍帶領感染護理團隊建立“慢性病毒性肝炎全病程管理”體系,實現了由病房至門診至家庭的一體化治療模式。她還在以患者為工作對象的基礎上,開展了面向家庭的健康支持項目。她幫助家屬建立正確認識、獲取居家消毒措施支持,同時宣導“一人患病、全家篩查”,為家屬、主要照護者、密切接觸者開設便民通道快速檢驗,指導後續治療或免疫接種方案。自2015年起,錢珠萍帶領團隊開展肝性腦病預見性護理研究,通過前期大樣本量臨床資料採集,開發“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輕微型肝性腦病篩查”模型,實現了肝性腦病風險的早期識別。
在上海最繁忙的產房裏,護士長單珊珊22年來始終守護著“上海大搖籃”,用質量和安全為新生命帶來人生最初的溫柔呵護。她帶領團隊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分娩模式,引進“分娩地圖”“溫柔分娩”等國際先進理念,推進助產適宜科技,通過導樂陪產、自由體位分娩、拉瑪澤呼吸等技巧來有效緩解產婦不適,促進產程進展。
服務國家
上海作為國家醫學高地,輸出護理經驗也是職責之一。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護理部副主任黃碧紅,同樣是首批國家區域醫療中心華山醫院福建醫院護理部的執行主任。從1999年她擔任血透中心護士長以來,持續以創新專科護理模式為抓手,在國內率先成立透析護理亞專業小組和多學科團隊,實現患者透析併發症閉環管理。中心作為全球第三家引進血透智慧管理系統的組織,透析患者五年生存率達63.59%,患者滿意度達98分。
兩年前,黃碧紅擔綱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福建醫院護理部執行主任,一切從零開始:參編《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白皮書》,明確發展目標、梳理發展路徑,製定了包括醫教研、資訊建設、對外交流、聲譽影響力等9個一級名額和57個二級名額五年工作規劃,實現護理工作從無到有。
重症監護室始終為生命奔跑加油,市六醫院外科護士長章左豔35年奮戰在重症護理一線。七年前,她主動請纓赴雲南西雙版納猛海對口援建。憑藉多年外科護理工作經驗,為當地醫院建立普外科、泌尿外科、重症監護專科品質標準三項,完善重症護理管理制度,還利用業餘時間帶隊深入寨子做科普。章左豔說:“護理不僅是一份職業,更是為之奮鬥的終生事業。”
堅守崗位
仁濟醫院嘉定分院護士長童踐平在護理崗位上一干就是40年。她記得,曾為高位截癱患者上門更換導尿管、處理傷口,老人飽含熱淚再三道謝;她也記得,耐心傾聽被“判了死刑”的患者心聲,走進其內心世界真誠溝通,患者至今健在……
“上海好護士”提名獎中同樣不乏動人故事。海軍軍醫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急診科趙芳芳,在急診科危重症患者護理中摸爬滾打14年,業務水準過硬。去年11月,趙芳芳上班時發現一名在急診室心跳呼吸驟停患者,她果斷準確實施現場救治,15分鐘“教科書”般的操作,最終使患者轉危為安,體現了上海護士的高超水准。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