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未來公園社區如何“白紙作畫”?

四川 34℃ 0
摘要:繼去年啟動首批25個未來公園社區建設後,不久前,成都正式啟動第二批50個未來公園社區項目建設。兩批次中,成都東部新區共計6個入圍,藍綢帶未來公園社區還獲評10個優秀案例之一。


俯瞰藍綢帶未來公園社區。成都東部新區黨群工作部供圖

新聞名詞

未來公園社區

未來社區是以人為覈心的都市現代化、高品質發展、高品質生活的新平臺。結合自身實際,成都提出建設未來公園社區。這是公園都市示範區建設的細胞工程和築基工程,將在0.5—3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打造功能佈局均衡、產業特色鮮明、空間尺度宜人、山水人城和諧共生的新型城市功能單元和市民生活共同體

繼去年啟動首批25個未來公園社區建設後,不久前,成都正式啟動第二批50個未來公園社區項目建設。兩批次中,成都東部新區共計6個入圍,藍綢帶未來公園社區還獲評10個優秀案例之一。

在未來公園社區建設方面,剛滿3歲的東部新區如何“白紙作畫”?又將如何立足實際情況解决相關問題?近日,記者進行了探訪。

建設優勢何在

可以“白紙作畫”,成片進行整體規劃

“與老城區點狀建設、微更新不同,新區可以成片地進行整體規劃設計,針對不同社區的需求,在一開始就設計好配套設施。”東部新區首席規劃師楊興地開門見山地表示,“白紙作畫”是新區未來公園社區建設的最大優勢。

“東部新區是成都產業用地比例最高的區域。”楊興地補充說,針對產業佈局特點,新區一共規劃了88個未來公園社區,其中產業社區47個、居住社區41個。“十四五”期間,東部新區計畫啟動建設20個未來公園社區。

現時,藍綢帶未來公園社區各類配套主體建設已經完畢,雲動聚樂未來公園社區一期主體結構全部封頂,配套市政道路達到通車條件。其中,藍綢帶社區結合社區的資源特質,定位為“體育人文新社區,全時共亯藍綢帶”,主要服務人群為航空人才及高校師生。

今年,東部新區還規劃建設三岔TOD未來公園社區、龍馬湖未來公園社區、國家醫學創新未來公園社區、航空物流未來公園社區等4個社區。其中國家醫學創新未來公園社區、航空物流未來公園社區都是直接圍繞產業發展需求,打造產城人高度融合的未來公園社區。

為了讓社區從規劃到建設,既符合點比特資源稟賦,又符合未來公園社區覈心要求,新區除了編制總體策劃和規劃導則外,還精細化編制了更細更實的建設指南,不僅設定了未來公園社區領跑級、示範級、基本級“三級標準”,同時結合新區特點,對都市天際線、建築尺度、都市色彩的設計優化進行具體且科學的管控。

讓社區活起來

以“主理人”為紐帶,打造各類社群

社區基礎設施建好了,怎麼讓空間活起來?借鑒其他城市的做法,東部新區設定了社區“主理人”。

以藍綢帶社區為例,未來入住的人群主要是航空人才及高校師生,預計達4萬人。“雖然這些社區居民之間看起來沒有交往關係,但相似的職業、興趣可以把大家聚合起來。”藍綢帶未來公園社區工作人員李家興說,雖然現在社區只入住了62戶居民,但是通過線上的統一徵集,前期已經收集到900多項居民興趣事項,通過合併同類事項,最終形成200多項並向居民公佈,徵集主理人。

通過前期徵集和篩選,藍綢帶社區已經有40多位社區主理人,涵蓋體育及藝術類。戢進秋就是其中之一。他牽頭成立了社區內現時最成熟的足球社群,社群內會開展8人制足球賽等活動,未來計畫以社群名義建一個8人制足球場,運營收入歸社群所有,作為活動經費。

“我們也考慮到,可能會出現主理人因工作繁忙等無法兼顧活動落地的情况。”成都東部新區黨群工作部組織建設和社區治理處副處長曾慧蘭介紹,“囙此,計畫為每一個主理人安排專屬助手,由社區工作人員擔任。”與此同時,藍綢帶社區的硬體設施也在進一步完善中,比如社區活動的露臺、高校的場館設施、便於航空工作者的24小時辦事設施等。

把社區管起來

借力借智,外聘“社區書記”

居民入住後,社區就面臨著運營問題。但本地的街道鄉鎮幹部大多沒有管理現代化社區的經驗,如何破題?

自己沒有,就向先進的地方借。“武侯區在社區社會企業管理和社區經營上走在前面,我們就想從他們那兒‘借’個書記。”曾慧蘭說,這個想法變成了真實的制度。東部新區建立“書記領辦”社區運行機制,不僅派出新區村(社區)專職工作者到武侯區學習,還從武侯區外聘優秀社區書記,以此帶動社區幹部及工作人員提高整體素質和社區運營思維。這個5月,藍綢帶社區的外聘書記就將上任。

“一得知這個消息,我就主動請纓。”李鑫是武侯區簇橋街道錦城社區黨委書記,已有10年的社區管理經驗。

還沒正式上任,但李鑫的工作思路已經非常清晰而且“接地氣”。首先要收集社區基礎數據,比如藍綢帶社區是航空人才等的聚集地,先瞭解居民的真實需求,把治理架子搭好,然後是利用社區主理人等自組織提升“社區溫度”,一到兩年內讓這些社區自組織能够運轉起來。此外,社區商業規劃、公共空間功能利用、托嬰養老服務等問題全部都在李鑫的考慮範圍內。

李鑫也特別提到從全國高校的社區營造專家借力借智。“比如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羅家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副教授、社區花園與社區營造實驗中心主任劉悅來等,我以前參加過他們的研修班。接到東部新區的工作之後,我也跟他們聯系上,邀請他們提供智力支持。”(記者蒲南溪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