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團隊做股東,激勵幹事創業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智慧傳感研究所走上新型研發機構探索之路

上海 35℃ 0
摘要:公司制模式激勵覈心人員成立至今,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智慧傳感研究所只運行了不到半年,但已取得一些科研突破。

  記者俞陶然

  “這是我們正在研發的MEMS(微機電系統)放電感測器樣品,有望用於電網、高鐵、化工等工業場景,實現國際首創。”在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智慧傳感研究所,所長張宇峰博士指著一個橢圓形的小型設備告訴記者。他曾任一家世界500强企業中國總裁,2021年辭職創業,創辦了上海摩侖科技有限公司。去年12月,在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和嘉定工業區的支持下,他帶領團隊注册成立智慧傳感研究所,走上了新型研發機構探索之路。

  這是上海第一家由科研和管理團隊控股的公司制研究所。團隊控股、多元投入的專業研究所模式,給了張宇峰團隊充分的經營自主權,激勵他們研發高端工業感測器,助力我國先進製造業的底層科技實現自主可控。

  創辦團隊控股的研究所

  創辦智慧傳感研究所的緣起,是去年7月,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主任、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院長劉慶與張宇峰的一次交流。張宇峰想獲得長三角國創中心的支持,推動高端工業感測器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

  “我們有一種支持科技創新策源的模式,是建設專業研究所,採用多元投入、團隊控股或持股、輕資產運營的公司體制,搭建專業化技術創新平臺。”劉慶的介紹,引起了張宇峰興趣。成立專業研究所的做法是:長三角國創中心根據地方產業和市場發展遴選、引進覈心科研團隊,由人才團隊、地方國資平臺和長三角國創中心共同現金出資,組建團隊控股或持股的輕資產運營公司來負責研究所的建設運營;由地方政府和園區提供研發場地和專業設備,研究所形成的固定資產歸國有資產管理公司持有和管理;建設期內,長三角國創中心和地方政府提供研究所運行和研發經費;研究所公司享有研發成果的所有權、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權,公司產生的增值收益按股權分配。

  這一制度設計,讓人才團隊、地方政府和長三角國創中心在創新過程中各司其職、利益共用、風險共擔,其覈心是激勵科研人才團隊幹事創業,讓他們有獲得感。作為研究所的兩個“小”股東,地方國企和長三角國創中心為研究所提供場地、設備、研發經費和運行經費。作為研究所的控股或持股“大”股東,人才團隊擁有成果所有權、處置權和轉化收益權,激勵作用明顯。

  對於團隊控股的研究所模式,摩侖科技創始團隊非常認可。他們與長三角國創中心、嘉定工業區開發集團共同出資,組建了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智慧傳感研究所,並將摩侖科技的感測器業務遷移到這家研究所公司。

  公司制模式激勵覈心人員

  成立至今,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智慧傳感研究所只運行了不到半年,但已取得一些科研突破。記者近日來到嘉定的上海智慧感測器產業園,走進研究所的展廳,兩款高端工業感測器引人注目。

  一款是高端壓力感測器。研究所特聘的專案經理在帶領團隊研製樣品,即將送到客戶企業進行實測。這種感測器可用於飛機液壓系統壓力監控等場景,是先進製造業的底層科技。智慧傳感研究所設計的結構和工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研製出的高端壓力感測器樣品在氣密性、耐高溫性、精度和可靠性方面與國際先進水準對標。

  另一款取得突破的是MEMS放電感測器,由來自上海交通大學的兼職首席科學家研發,研究所正在進行市場調研,希望把它應用於電網、高鐵、化工等工業場景。“如果我們能把它推向這些工業場景,將是國際首創。”張宇峰說,“比如在高鐵上,繼電器如果出現低電壓的放電,放電感測器就能敏銳地感知到,並將數據傳到控制中心。這樣能防患於未然。”

  據介紹,智慧傳感研究所已佈局5個細分領域工業感測器研發方向,除了高端壓力和放電感測器,還有氣體、電磁和振動感測器,每個研發方向都由研究所聘請的科技領軍人才領銜。研究所以公司制管理模式激勵覈心人員,製定了股權激勵計畫,將與他們分享創新收益。

  與更多企業分享“創新方法論”

  近年來,上海圍繞國家和本市科技創新戰畧和產業發展,推動建設了一批新型研發機構。他們既是科技創新的生力軍,也是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探索者。上海長三角技術創新研究院與嘉定區、寶山區合作,建立了兩家多元投入、團隊控股、輕資產運營的專業研究所。除了智慧傳感研究所,還有一家是由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陳勇博士領銜的數位醫療技術研究所。與張宇峰團隊一樣,陳勇團隊憑藉一流科研能力,通過現金出資獲得了研究所的控股地位,把個人發展和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在張宇峰看來,建設新型研發機構需要較長時間的政府支持、多元投入和先進組織體系的保障。“建設這類機构不只是大牌科學家的事,而是需要科學家和創新管理專家合作,為機构提供有利於創新、有利於成果產業化的研發體系和靈活機制,還要創造對國際頂尖人才有吸引力的發展環境。”

  現時,智慧傳感研究所正在與一家研發電子材料的民營大企業合作,謀劃共建MEMS研究中心,支撐企業在未來發展中構建覈心競爭優勢。為此,研究所訪問了這家企業30多位高管,深度研判企業產品和科技水准,商討未來3—5年研發規劃。

  “很多世界500强企業的研發投入分為3塊:50%的投入用於提升現有產品;30%左右的投入用於自我革命,在現有產品領域開發新產品;其餘投入用於‘藍天項目’,即中長期的基礎研究。”張宇峰說,“我們將與更多企業分享這些創新方法論,為它們提供高水准創新賦能支撐。”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