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是全人類面臨的共同挑戰。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也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
烏海市高度重視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成立領導小組,科學系統編制《關於完整准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實施意見》《烏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以及分領域分行業製定方案和保障方案、政策,構建“1+N+X”政策體系,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之路,全力推動“雙碳”工作取得成效。
加快發展清潔能源產業
記者在去年底建成的烏達區100MW光伏發電項目現場瞭解到,項目設計年發電量1.74億度,“光伏+礦區治理”讓廢棄礦山再一次變為金山銀山,成為綠色清潔能源的輸出基地。光伏板上獲取清潔低碳新能源,光伏板下將發展特色農業,像這樣的光伏項目,今年我市將開工建設5個。
“項目充分利用煤礦排土場、渣堆等閒置土地發展光伏發電產業,配合綠化與生態修復,助力綠色礦山建設,實現了光伏發電效益與生態治理的良性迴圈發展。該項目可節約標煤5.93萬噸/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2萬噸/年,環境效益十分顯著。”烏達區能源局行業辦主任王文華說。
能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源泉,也是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的主戰場。
近年來,立足發展新能源產業的獨特優勢,烏海市加速佈局集能源生產、裝備製造、應用示範於一體的全產業鏈。
現時,全市已形成新能源裝機規模202.62萬千瓦,已建成新能源裝機80.66萬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75萬千瓦、分布式風電項目2.6萬千瓦、分佈式光伏項目3.06萬千瓦;已批復在擬建新能源裝機規模106.96萬千瓦,其中市場化並網項目3個總裝機91萬千瓦,分佈式光伏項目5.16萬千瓦,整縣屋頂試點項目10.8萬千瓦。根據《烏海市“十四五”新能源發展規劃》,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58萬千瓦以上,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50%,年减排二氧化碳671萬噸左右,為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作出貢獻。
加强低碳技術創新
科技創新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關鍵支撐。烏海市以“科技興蒙”行動為統領,立足產業結構,以抓好减碳降碳科技計畫項目實施和加强科技交流合作為抓手,支持企業開展綠色低碳技術攻關、低碳技術成果轉化示範,推動企業向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我市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步伐。
烏海市持續推動氫能、CO_2捕集、CO_2封存等低碳零碳關鍵技術攻關,對已開展的《低成本煤化工CO_2捕集與壓縮技術開發與示範》《氫基熔融還原技術研發與工業示範氫基熔融還原低碳冶煉技術研發》等低碳科技專案進行過程及時調度管理,促進重大科技成果研發並示範推廣;加强科技合作與交流,促進校(院)地企合作,柔性引進清華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的專家團隊,聯合開展科技攻關,為我市碳達峰碳中和領域科技創新提供智力支持。
與此同時,烏海市加快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業研發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建設,統籌推進相關領域關鍵技術攻關,引進碳達峰、碳中和研究成果和人才,助力我市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按期完成。現時,全市高新技術企業數量達到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家,自治區級企業研發中心42家,自治區級技術中心12家,建立3家企業科技特派員工作站、2家自治區技術轉移服務機構、1家自治區級技術轉移人才培養基地以及2家自治區級科技領軍企業。
錨定目標促進全面綠色低碳發展
“十四五”是碳達峰的關鍵期、窗口期。“十四五”期間,烏海市將全面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努力推動烏海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堅決淘汰落後產能,依法依規逐步淘汰鐵合金、電石、焦炭等行業中落後產能和化解過剩產能。截至2022年底,淘汰退出總產能207萬噸,已完成節能技改工程14戶、節水技改工程11戶,節能量12.8萬噸標準煤,節水量262.3萬噸。積極培育新興產業,引進實施東方希望、國軒高科、華恒、三維、興發等一大批大項目、好項目,全力打造現代煤化工、矽基新材料2個千億級產業集群,精細化工、冶金建材、裝備製造、現代能源、可降解資料5個超百億級全產業鏈群,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
——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優化交通運輸結構,推廣節能低碳型交通工具,積極引導低碳出行。截至2022年底,全市清潔能源公交車占比90.2%,清潔能源(燃氣)計程車占比100%,購置新能源重卡151輛,非道路移動機械32輛;建成重卡充換電站11座,投用7座,在建7座,在全市部分地區保障新能源重卡優先通行;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老舊交通運輸裝備,共淘汰老舊柴油貨車241輛;5家網絡貨運企業與自治區監測平臺實現物流業務線上運行,2022年已累計完成運單量2162單,貨運量5.5萬噸。
——提升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質量。全市城鎮總體規劃區內新建建築全面執行綠色建築標準,截至2022年底,全市竣工綠色建築面積53.33萬平方米,占全部竣工面積76.91%,新建房屋已全部達到基本星級以上綠色建築標準。
——持續鞏固提升碳匯能力。鞏固擴大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創建成果,加强森林草原資源管理,嚴格落實林地、草原分類和定額管理,强化審核報批、嚴格執行採伐限額。全市現有林地面積14.93萬畝、草地132.02萬畝、濕地資源面積4.77萬畝。
——扎實推進節能工作。2021年,全市組織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13%,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2022年,全市組織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3%,連續兩年超額完成自治區下達能耗强度下降目標任務。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