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生態,繁育“產業雨林”——來自江蘇“千億縣”的實地調研之二

江苏 53℃ 0
摘要:實體經濟是江蘇經濟的“看家本領”,更是縣域經濟“命脈所系”。我省邁入“千億縣”的各縣市,把“產業立縣、工業強縣”作為發展戰略,把做實做強制造業、鍛造製造產業集群作為“優先項”,多數“千億縣”經濟的製造業占比接近40%,有的超過50%。製造業已成為我省縣域經濟“壓艙石”。牢牢抓住實體經濟這個“牛鼻子”,江蘇“千億縣”厚植產業生態,打造“拆不散、搬不走”的產業鏈條,湧現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

實體經濟是江蘇經濟的“看家本領”,更是縣域經濟“命脈所系”。我省邁入“千億縣”的各縣市,把“產業立縣、工業強縣”作為發展戰略,把做實做強制造業、鍛造製造產業集群作為“優先項”,多數“千億縣”經濟的製造業占比接近40%,有的超過50%。製造業已成為我省縣域經濟“壓艙石”。

牢牢抓住實體經濟這個“牛鼻子”,江蘇“千億縣”厚植產業生態,打造“拆不散、搬不走”的產業鏈條,湧現各具特色的產業集群。

鏈主企業牽引、中小企業抱團,“千億縣”產業成群

溧陽,寧杭經濟帶上一座以生態經濟著稱的縣級市,近年來新能源產業聲名鵲起。自寧德時代2016年落戶,溧陽市逐步集聚涵蓋正負極資料、電池隔膜、結構件等動力電池產業鏈各個環節的上下游企業70多家。2022年,溧陽市動力電池出貨量占全國15%、全省38%,規模全國縣域第一。2020年,溧陽市新能源產業年產值250億元,2021年增長至429億元,2022年又增至1005億元,三年邁了三大步。

引進一家龍頭企業,聚起一條產業鏈,樹立一個地標產業。這樣的發展路徑,在東台市電子資訊產業、如皋市乘用車產業同樣得以體現。

2014年,世界領先的通訊模切企業領勝科技落戶東台。隨著深圳、上海、蘇州等地的一批關聯企業進駐,東台市形成精密結構件、印製電路板、物聯通信設備等細分產業鏈,去年開票銷售395億元。2022年,瑞典斯堪尼亞重卡項目落戶如皋,將成為該企業的全球第三大生產製造中心,達產後可實現年產值300億元。

省戰畧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趙登輝認為,重大專案紛紛落戶我省縣域,既是相中製造業基礎和營商環境,也是產業巨頭在長三角的整體佈局——寧德時代落戶溧陽,是看重常州“江蘇中軸樞紐”區位,輻射長三角;領勝科技落戶東台,體現電子資訊業從長三角覈心區向週邊擴散的趨勢;如皋就近引進張家港廣大特材、江陰康瑞新材等尖端項目,通過設在上海的“飛地孵化器”孵育霖鼎超精密微納項目,項目獲得華為哈勃、小米、中芯國際等投資。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龍頭大項目紛紛落戶的同時,各“千億縣”“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不靠某一單體項目“包打天下”,而是因地制宜推進龍頭企業牽引、中小企業抱團發展,打造多個產業集群。溧陽市除千億級新能源產業,還佈局千億級特鋼、600億級智慧電網、300億級裝備製造產業;如皋市形成電力裝備、成套設備、資訊技術等6個主導產業,乘用車產業只是其一;海安建有高端紡織、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等產業集群,擁有1300多家規上企業。“只有厚植產業生態,才能收穫枝繁葉茂的‘熱帶雨林’。”海安市產業集群辦劉華驥說。

呵護行業生態、形成比較優勢,產業鏈拆不散也搬不走

在省工程諮詢中心湯長新看來,產業生態圍繞科技、人才、服務、治理與基礎設施培育產業環境,以鏈主企業為主體、優質項目為依託、可行科技為支撐形成產業鏈條。在經濟全球化、長三角一體化大背景下,縣域如何立足一域厚植產業生態?

“集聚降低成本,集聚形成優勢。”劉華驥認為,集聚集羣是產業發展基本規律,以海安市化纖產業為例,原海安化纖總廠開枝散葉,衍生出百餘家規上企業,產業鏈條長、分叉企業多,一家企業的成品庫經常是另一家企業的原料庫。紡織品的印染環節會產生大量污水,汙水處理成為企業普遍“頭疼”的事情。海安市把印染企業集中閉環管理,建成常安紡織園,園區企業污水集中處理,原本的行業痛點反而成為競爭優勢。

海安市為其20多條產業鏈分別繪製產業圖譜,針對性地補齊短板强化弱項:變壓器產業集聚93家企業,重要原材料取向矽鋼片的採購量很大,海安市組織企業向各大鋼企集采,並通過供應鏈金融融資2億多元,該材料採購成本降低8%;在電梯行業產業鏈上設立企業研發中心,興華膠帶設立抗疲勞實驗室,昌榮機電設立省級技術中心,推動企業在關鍵領域成長為行業冠軍。此外,海安市保留“星期天工程師”制度,使用專款邀請上海專家不定期為海安企業把脈會診。

“海安市不盲目搞‘高大上’項目,而是專注扎實可行的科技,在紡織、服裝、機電等傳統製造領域形成競爭力,降低綜合成本,這樣的產業鏈拆不散也搬不走。”劉華驥說。

一頭深耕“本土產業”培育核心競爭力,一頭嫁接中心都市獲得科研滋養,我省眾多“千億縣”緊抓兩頭。溧陽市與中科院物理所共建天目湖先進儲能技術研究院和長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在硫化物全固態鋰電池、超低溫電池等領域取得原創成果,孵化項目估值超過250億元。如皋市採用“雙飛地”模式,在上海同濟大學、交通大學、臨港開發區設立“飛地孵化器”,在如皋設立滬蘇科創產業園轉化項目,培育國家級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6家。

“飛地型”產研合作,讓淮海經濟區的邳州市半導體產業也得到上海的科研支持。“邳州市半導體產業形成光刻、光電、柔性資料、測試設備四大基地,博康等龍頭企業研發在上海、製造在邳州。”邳州市經發局副局長陳琳說,邳州半導體產業一面嫁接上海研發資源,一面打造產業鏈條,形成完整產業鏈條,5家企業創造9項“國內唯一”,4家企業獲評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克服資源短板、敢於窪地崛起,農業大市勇創“千億縣”

不曾擁有製造業基礎,不具備相關區位優勢,地處“江淮腹地”的興化市打造出550億元不銹鋼產業,邳州市則從鉛酸電池回收產業裏創收260億元。它們如何做到這番成就?

“興化市既非不銹鋼原料產地,也非產品銷地,幾代興化人從市場‘縫隙’裏抓住並做大了不銹鋼產業。”興化市工信局局長陳永根說,早期興化市戴南鎮一帶4萬多人到全國各地“收荒貨”,各類不銹鋼廢材以“白菜價”歸攏到戴南鎮,煉製加工成鋼錠、角鋼、棒材、鋼絲繩,賺到“第一桶金”。經歷“村村點火、戶戶冒煙”的作坊式工業、治理廢水污染的中頻爐專項整治等“陣痛”後,興化市不銹鋼產業涅盤新生,戴南科技園區創成國家“都市礦產”示範基地,在此基礎上建立省級高新區。

如今,戴南鎮專注於鋼企巨頭不屑做、難做精的小品種和非標產品,涵蓋40多個系列、1萬多個品種,每年有300萬噸不銹鋼製品發往全國各地,形成獨有的產品和競爭優勢,5個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脫穎而出。

作為農業大市,興化的農副產品加工玩出“新花樣”,年產值200多億元:近萬畝大麥苗長到脚踝高就由頂能集團收割,凍幹製成大麥若葉飲品;農民家常吃的嫩魚圓、藕夾子,走上工業流水線後均創成億元產業;林湖鄉千餘人在全國各地賣胡椒麵等調料,不少人回鄉創辦調味品企業,其中特味濃食品設立北京、上海、江蘇三個研發中心,已啟動A股上市行程。

宿遷市多地廣泛種植意楊林,沭陽人抓住機遇,把周邊200公里範圍內的成材林收攏到沂河以北賢官、桑墟等五個鎮集中加工,發展規上木材企業359家,2022年開票銷售400多億元。

同樣作為國家“都市礦產”示範基地,邳州市把廢舊鉛酸電池回收利用,形成迴圈產業鏈。陳琳介紹,圍繞電池回收,邳州市以國家級專精特新企業新春興再生資源有限公司為龍頭,回收廢舊電池生產高品質精鉛及合金鉛,依託金髮科技、海天石化等重點企業,回收塑膠電池外殼,生產再生ABS、PP,延伸佈局合成樹脂、家電、管材等下游應用領域,又形成綠色建材產業鏈。

從興化的不銹鋼產業、食品工業,到沭陽的木材加工產業、邳州的鉛酸電池回收產業,這些產業要麼“無中生有”,要麼所用資源很不“起眼”,但在這些縣成為支柱產業。趙登輝說,這是江蘇“四千四萬”創業精神的傳承和弘揚,是蘇商精神的賡續和綿延,也是江蘇“千億縣”不斷崛起的精神密碼。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