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密植高產玉米設立多點聯合實驗通遼百萬農牧民受益農業高新技術

内蒙古 37℃ 0
摘要:合理密植是現時國內外玉米增產的主要途徑。通過設立多點聯合實驗,建立高標準示範田,在玉米生產關鍵環節開設田間課堂,進行技術攻關,集成示範。

4月24日,在通遼市科爾沁區錢家店鎮前西村“玉米單產提升暨密植高產精准調控科技”播種觀摩大會現場,中國農科院作物研究所王克如教授就玉米密植高產流程、玉米密植精准調控和玉米品種的選擇與播種時的株行距配寘等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和指導後,大田玉米機械化播種工作開始實操。至此,通遼市春玉米大田播種經過精心準備正式拉開大幕。

通遼市地處我國東北黃金玉米帶,全市近1800萬畝糧食作物播種面積中有90%是黃玉米,年產玉米穩定在80億公斤左右。2018年,“通遼黃玉米”成功注册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9年,經中國優質農產品開發服務協會評審,“通遼黃玉米”品牌價值達到301.6億元。

近年來,通遼市深入貫徹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畧,不斷探索創新,在尋求破解玉米增產增效瓶頸上下足功夫,讓“中國飯碗”裝上更多“通遼糧”。

合理密植是現時國內外玉米增產的主要途徑。2019年,通遼市與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簽訂戰畧協定,30名專家及博士碩士組成的研究團隊進駐通遼並與該市農業首長部門緊密合作,構建起了“政府+科研+推廣部門+企業+合作社”的玉米產業技術研發推廣新模式,並針對區域生態特點與生產問題,開展東北玉米密植高產精准調控關鍵技術研究與模式集成。通過設立多點聯合實驗,建立高標準示範田,在玉米生產關鍵環節開設田間課堂,進行技術攻關,集成示範。2020年,在科爾沁區匯民盛豐合作社建立的20畝示範田,通過測產平均畝產達到1234.88公斤,創下了東北玉米全程機械化規模種植高產新紀錄。

2022年,通遼市印發《通遼市2022年節水增糧行動方案》,將推廣“密植高產”科技作為主要內容,各類農業項目優先向節水增量傾斜,在大面積上下功夫,在全市範圍內建設了玉米“密植高產”萬畝片4個、千畝示範區20個,把示範基地面積擴大到100萬畝,輻射帶動了全市300萬畝土地實施該科技,推動玉米產量大幅提高,增產近5億公斤。通過實測,奈曼旗義隆永鎮方家營子村1.25萬畝玉米,平均單產1043.65公斤;科左中旗舍伯吐鎮敖本臺村1萬畝玉米,平均單產1065.61公斤;科爾沁區錢家店鎮前西艾力村1.35萬畝玉米,平均單產1087.93公斤,三次重繪了東北春玉米區萬畝大面積單產紀錄;開魯縣開魯鎮飛機場村千畝示範區,平均單產1227.58公斤,創造了東北春玉米區千畝單產新紀錄。

為了加快推廣先進適用科技,通遼市連續組織開展了冬季師資培訓、春季巡迴指導、秋收後專家調研、關鍵季現場觀摩演示,線上線下同步推進,多點多地全面開展,千方百計擴大科技覆蓋面,受益廣大農牧戶。去年以來,通遼市農牧部門與中國農科院等聯合培訓師資230人,組織專家逐旗縣巡迴培訓2輪,主產旗縣調研一輪,開展觀摩活動26場次,旗縣直接培訓到鎮到村到戶,線上線下培訓農牧民102萬人次。新的科技模式因其高產、節本、減損等優勢,很快得到合作社、種糧大戶及廣大農戶的認可。2023年,通遼市計畫將“密植高產”科技示範面積擴大到233萬畝,輻射帶動500萬畝。

科爾沁區清河鎮新倉嘎查種糧大戶趙宏誠去年種植“密植高產”玉米4000畝,平均單產達到1023.5公斤,因籽粒的含水量少,深受收糧企業的歡迎,潮糧也賣到了1.2元每斤。從去年入冬開始,趙宏誠就著手今年的準備工作了,把玉米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萬畝。他說:“每次跟專家們交流,都會發現自己不少科技方面的欠缺和執行力方面的不足,專家就是咱農民的靠山,有他們把脈指導,我們就有增產增收的信心!”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