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三星堆、金沙遺址之後又一重要考古發現天回醫簡或是失傳的扁鵲醫書證明2000多年前的醫學已有較完整的理論與臨床體系

四川 51℃ 0
摘要:4月20日,《天回醫簡》整理出版新聞發佈會在成都舉行。發佈會上,專家學者詳細披露了出土於成都天回鎮老官山一處漢墓的這些醫簡的整理過程和重要價值。

4月20日,《天回醫簡》整理出版新聞發佈會在成都舉行。發佈會上,專家學者詳細披露了出土於成都天回鎮老官山一處漢墓的這些醫簡的整理過程和重要價值。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院長柳長華表示,《天回醫簡》可能就是失傳的扁鵲醫書!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長濮新介紹,天回醫簡的發現,是四川省繼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之後又一重要考古發現。

2012年,成都天回鎮老官山漢墓發掘出土了一批醫簡和其他重要文物,併入選次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如今,這批醫簡得以保護整理並研究出版。

歷時十年整理出什麼?

從930支醫簡上得到2萬餘個文字 整理為8部醫書

2012年,成都捷運三號線修至天回鎮時,施工人員在此意外發現一處西漢墓葬。考古人員隨即開展搶救性發掘,出土了大量醫學簡牘,即天回醫簡。當考古人員發現這批醫簡時,它們已在水中浸泡了2000多年,殘缺散亂十分嚴重。

2014年10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國家文物局共同立項,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成都中醫藥大學、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荊州文物保護中心聯合成立天回醫簡整理組,開啟了對這批珍貴醫簡的整理研究。研究人員用了3年時間解决了竹簡編聯、釋文等重難點問題,經整理拼接後,得到930支醫簡,其上用篆隸、古隸及隸書書寫的文字共計2萬餘個。

此後,醫簡被整理為《脈書·上經》《脈書·下經》《逆順五色脈臧驗精神》《犮理》《刺數》《治六十病和齊湯法》《經脈》與《療馬書》等8部醫書,涉及醫學理論、治法、成方製劑文獻等內容,構成了一門系統的醫學體系。

在整理研究中,專家還發現最早的中醫“成方”。在《治六十病和齊湯法》中記載了治療風、痹、癉、消渴等各類疾病的醫方105個,以記述藥物配伍和製劑方法為重點,這類醫方被稱為“和齊”,今稱“成方”。

柳長華介紹,天回醫簡從考古發掘到整理出版,歷時10年。如今,結集出版的《天回醫簡》一次性公佈了與醫學相關的全部資料,為讀者提供了準確可靠的一手研究資料。

整理研究後發現了什麼?

它可能是失傳的扁鵲醫書 抄錄於西漢由齊魯傳入蜀地

2000多年前的古代醫簡究竟有何價值?柳長華告訴記者,《天回醫簡》整理研究後至少具有三方面的重要意義:一是確認它可能是失傳的扁鵲醫書,二是證明《黃帝內經》或為《天回醫簡》解經之書。此外,它和同時發現的經穴漆人一起,證明2000多年前的醫學已有較完整的理論與臨床體系。

在對出土醫簡進行清理時,研究人員發現一個叫“敝昔”的人名。敝昔是誰?在深入查閱西漢早期文獻後,他們驚奇地發現“敝昔”就是扁鵲。尤其醫簡內容大多是講色脈診以及針灸原理的內容,與扁鵲醫學一脈相承。醫簡中還發現了關於“五色脈診”的內容,這也正是扁鵲醫學最突出的標誌。

柳長華說,根據考古和學術推斷,醫簡主體部分抄錄於西漢呂後至漢文帝時期。“我們反復求證,證明了天回醫簡確為扁鵲、倉公所傳之醫書。它在漢景帝時由齊魯傳入蜀地,是漢代主流醫學。其所反映的漢代醫療水准已十分發達,不但用上了‘中成藥’,更有詳細的色脈診體系。”

在對醫簡進行研究時,柳長華還發現了更多驚喜。“在與傳世文獻《黃帝內經》比較研究時,我們發現《黃帝內經》不是‘經’,而是解經之書,相當於老師教學生的講稿。那麼它解的經,就是《天回醫簡》。”柳長華的結論建立在嚴謹的考證上。“在成書時間上,《天回醫簡》比《黃帝內經》早約200餘年;在內容和形式上,往往《天回醫簡》中的一句話,在《黃帝內經》中便演繹成一篇甚至兩三篇文章。”

在老官山漢墓中,同時還出土了一件經穴漆人,是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為探究古代針灸學術源流提供了極為難得的物證。

價值和意義在哪裡?

證明中醫至少在漢代以前就有較為完整的臨床診治體系

四川,是中醫藥文化的重要發祥地,千百年來,這裡不斷走出名醫。柳長華在整理醫簡時發現,四川名醫不斷湧現,或許就與扁鵲醫學經典入蜀有關。

受限於地理環境因素,四川地區古代竹木漆器大多數保存較差,除1980年青川郝家坪戰國墓曾發現2件木牘外,迄今為止天回醫簡是四川地區竹簡類文物的首次發現,其中散失已久的扁鵲學派醫學經典是中華醫學史上的重要篇章。

濮新表示,雖然全國範圍內或多或少都有醫學類簡牘出土,但迄今為止,天回醫簡無疑是其中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整、最具理論和臨床價值的醫學文獻,其涉及中醫理論、症候治療以及針灸、脈診等中醫學的多門學科,說明中醫至少在漢代以前就已經走向了獨立發展的軌道,對於探究中醫學理論演變和傳承發展規律、系統梳理中醫發展的學術脈絡等具有重要價值。與天回醫簡同時出土的完整經穴漆人,是我國現時發現的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與墓葬出土經脈醫書相對照,對研究中華醫學經脈針灸理論的起源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囙此可以說,天回醫簡的發現,是四川省繼三星堆遺址、金沙遺址之後又一重要考古發現。”

簡牘研究是當今傳統學術研究的前沿,而古代醫學簡牘研究更是前沿中的前沿。記者瞭解到,未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出土木漆器保護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成都工作站)還將與荊州文物保護中心等國內外高水准的文物保護機构緊密合作,加快有機質文物的病害防治、保護修復等相關研究及天回醫簡文物本體保護修復,讓天回醫簡的“全家福”儘快與公眾見面。(叢雨萌記者吳曉鈴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