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院魅影》中文版昇燈。資料圖片
記者諸葛漪
昨天,《劇院魅影》中文版舉行特殊的“昇燈儀式”直播,作為劇碼標誌性符號的水晶吊燈在上海大劇院緩緩升起,全平臺超100萬人次觀看了直播。
一座原汁原味的“巴黎歌劇院”正式“落成”,標誌著長達20天的科技裝臺工作完成後,劇組進入演員舞臺合成工作。5月2日,《劇院魅影》首個中文版本將開啟預演,在上海大劇院迎接首批觀眾。
執行導演雷納·弗瑞德說,劇組在上海大劇院已經歷六周排練,“選角很成功,演員表現超出預期”。《劇院魅影》中文版譯配團隊一直跟組,根據劇組要求,不斷修改臺詞翻譯。弗瑞德說:“《劇院魅影》迄今為止仍是科技最難、最複雜的音樂劇之一。僅憑華麗舞美,它就能讓觀眾震撼。我們還在不斷完善細節,觀眾未必能一眼看到,但是摳細節、一點點累積起來的完美,觀眾一定能發現。”
水晶吊燈在上海大劇院升起時,執行編舞丹妮·貝瑞百感交集,“中文版通過舞蹈加强角色刻畫,還從埃及壁畫上、芭蕾舞中吸收靈感。”
排練期間,演員服裝還在不停調整。執行服裝設計師吉爾·派克透露,大部分服裝為中文版定制,比如女主角在舞會穿著的華麗戲服在英國製作完成後再運到上海。
製作人趙晨琳介紹,中文版使用世界巡演版的製作和班底,“絕無僅有”地在上海大劇院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裝臺及合成。由於裝臺涉及複雜的機械裝置安裝、懸吊點比特、龐大的舞美道具進場等,科技團隊需要對劇場進行至少3次科技考察,包括圖紙檢測、現場結構勘察、承重計算等。整場演出的設備需要22輛貨車運輸,卸貨花了整整三晚。
《劇院魅影》舞美場景的複雜程度,單從“地下湖”這一場景就略見一斑。為營造出湖面煙霧繚繞、如夢似幻效果,劇組使用280餘支蠟燭、250公斤乾冰和10臺煙霧機。讓所有觀眾印象深刻的水晶吊燈有3米寬、重達1噸,由6000顆珠子組成。整個劇場的舞臺景框都被鑲以厚重的浮雕金邊,令故事發生地“巴黎歌劇院”躍然眼前,每場演出共有22次佈景變化,平均每5分鐘就會更換一次置景。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