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拉特後旗屬於全國防沙治沙綜合示範區、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區位十分重要,肩負著防止巴音溫都爾沙漠南下、巴彥淖爾市烏蘭布和沙漠東移、建設和恢復陰山生態、保護河套平原及黃河生態安全、建設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的重要使命。在保護好生態環境的同時發展好經濟林產業,是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下一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重點工作。
根據自然條件,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經濟林建設佈局分山前、山后兩個區域。山前河套平原以梨、桃、李、杏等雜果種植及沙冬青、蒙古扁桃、酸棗等原生樹種苗木繁育為主,山后乾旱荒漠區域以梭梭接種肉蓯蓉和白刺接種鎖陽為主。截至目前,全旗累計完成雞心果、梨等雜果種植3000畝、酸棗種植2000畝、梭梭接種肉蓯蓉4萬畝。
在山前區域,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推行包括寬行密植栽培、改良土壤肥水管理、輕簡化整形修剪、生態防控科技等在內的林果產業園建設模式。現已建成高標準經濟林基地3處,在巴音寶力格鎮和巴彥淖爾市烏蓋蘇木種植紅梨、雞心果等果樹共5.1萬株、475畝,在新紅林場栽植雞心果、早酥梨等果樹共7.2萬株、858畝,努力打造高標準經濟林示範區。還計畫在林下種植甘草、雪菊等中藥材,發展林下經濟。下一步發展經濟林,將以退耕還林地為主進行更新造林。
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林草部門還開展原生樹種人工繁育科技研究,重點推廣了酸棗造林科技。酸棗在陰山山脈巴彥淖爾市烏拉山、狼山山前海拔1100米左右的向陽坡等處多有分佈。本種抗寒耐旱,適應性較强,能嫁接大棗。多年來,林草部門在保護原生種群的前提下,通過人工輔助的管道繁育原生樹種,為原生地植被的恢復提供種苗,為立地條件困難地區的治理提供科技保障。截至目前,該旗累計完成酸棗造林2000畝,並掌握了造林關鍵技術。按照市場上酸棗的零售價,成林掛果後每畝產值預計3800元。
在山后,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通過“喬灌草”相結合,實施灌木造林、飛播造林、封沙育林、封禁保護、肉蓯蓉產業化發展等系統綜合治理工程,使得巴音溫都爾沙漠沙化、荒漠化的蔓延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生態環境逐步好轉,野生動植物資源日見豐富。十年來,該旗已累計完成生態建設任務350多萬畝,飛播項目區形成了50多萬畝連片綠洲,116萬畝的天然梭梭林和125萬畝的天然白刺得到有效保護。
近年來,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在山后3個蘇木鎮鼓勵種植梭梭並接種肉蓯蓉,現在新種植梭梭面積已達15萬畝。2022年,該旗綜合興邊富民、後續產業發展、生態修復和保護、植被恢復等項目資金,投資3530萬元在山后建立了4個萬畝梭梭接種肉蓯蓉基地,大力推廣梭梭接種肉蓯蓉科技,同步開展了白刺接種鎖陽試點工作。通過發展沙產業經濟,該旗探索出一條綠化荒漠、造福百姓的新途徑,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新的貢獻。
接下來,按照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總體思路,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後旗林草部門將繼續優化林草產業發展佈局,延伸林草產業鏈條,新增林草產業產品供給,提高森林資源利用水准,實現林草產業高品質發展。
堅持市場引導、政府扶持。充分發揮政府在規劃引領、政策引導和服務保障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爭取各級各部門的經濟林建設項目,鼓勵、帶動合作社和種植大戶參與,建立多管道多形式的投入保障機制。
堅持突出重點、體現特色。以市場為導向,引導廣大農牧民合理調整樹種和品種結構,充分考慮食藥同源、經濟效益等因素,重點發展適合當地生長、市場競爭力强、體現地方特色的經濟林品種。今年計畫完成酸棗種植2000畝、梭梭種植15萬畝、原生梭梭接種肉蓯蓉10萬畝。
堅持引進新品種、推廣示範。探索在鹽鹼地種植四翅濱藜、檉柳等耐乾旱、耐寒冷、耐鹽鹼、耐貧瘠的植物接種肉蓯蓉。開展新品種、新技術試驗示範,探索防沙治沙和沙產業發展新途徑。建立梭梭、蓯蓉、酸棗、蒙古扁桃等原生樹種採種基地,推廣原生經濟抗旱樹種。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