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組建數個農業集團公司,提升品牌化規模化輸出能力,對接更大市場

上海 54℃ 0
摘要:在崇明,組建農業集團公司就是回應時代趨勢的答案。崇明米業集團不斷完善“崇明大米”品牌管理,製定了“崇明大米”的生產科技標準。米業集團負責人表示。

  記者茅冠隽

  “理事長”王庭峰,最近多了個“董事長”的新身份。

  王庭峰是崇明的“蔬菜大咖”,由他擔任理事長的上海靜捷蔬菜專業合作社有1600多畝綠葉菜基地,年產綠葉蔬菜9000餘噸。從數據上看,靜捷已很“大”了;但面對全市乃至全國的綠葉菜市場,靜捷還是有點“小”。

  為了更好對接市場需求,去年,上海崇明蔬菜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成立,王庭峰任董事長。“蔬菜集團有1.8萬畝綠葉菜基地,現時已有40多家合作社參與進來,爭取讓崇明菜對接更大的市場。”

  除了蔬菜集團,現時崇明米業集團、崇明河蟹集團和崇明白山羊集團都已陸續成立,還有幾家集團公司正在組建。這些集團公司,究竟會讓崇明農業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農業現代化不是單純機械化

  為什麼要組建農業集團公司?崇明區農業農村委主任龔霞告訴記者,這是基於農業發展階段的現實考量。

  去年春天疫情期間,崇明承接了大量調運蔬菜的需求。訂單往往來自一個街道、一個區,“這些大單,放到任何一個合作社都‘接不住’,只能派至多個合作社,各家東西不一樣,交貨日期、交貨通路也不同,導致‘接單’成本上升。能不能有個更大的平臺統一接單、派單?”

  “單來了卻接不住”的背後,是近幾年滬郊農業發展的兩個明顯趨勢。其一是電商下沉,訂單農業快速發展,面對強勢的互聯網生鮮電商,大多中小種植戶和合作社沒有定價權,對大訂單缺少競爭力;其二是精品農業、高附加值農業越來越受重視,人們開始接受“只要品質好,菜貴點也無所謂”,從事高品質生產的農業集團大有可為。

  當兩股趨勢在田間地頭交會,勢必催生新型農業生產組織形式。在崇明,組建農業集團公司就是回應時代趨勢的答案。

  讓區域範圍內的龍頭合作社“抱團”成立集團公司,統一生產標準、統一區域化品牌、統一銷售標準,可讓農產品的供貨量和品質更穩定,好產品也能有更大定價權,還能通過公司化運作更精細地調節各個基地的生產數量和品種,熨平“靠天吃飯”的風險。

  龔霞告訴記者,農業“現代化”並不等同於“機械化”,制度、理念、經營模式的現代化更重要。“近年來,崇明一直在思考,如何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要素和生產關係,讓農業生產從‘底層邏輯’上得到提升?組建集團公司,能讓大地變‘工廠’,讓農產品變商品,讓傳統農業進一步和現代化商業市場接軌,讓手沾泥巴的種田漢也能進入商海弄潮。”

  讓農產品有規模化輸出能力

  米業集團產能10萬畝,占全區產能的37%;蔬菜集團產能1.8萬畝,占全區產能的30%;河蟹集團成蟹產能2400畝,占全區產能的43.6%;白山羊集團年出欄2.5萬頭,占全區年出欄數的25.5%。

  由數據可見,崇明這些農業集團公司都集“全區之力”打造,如果接到大訂單,每家集團公司都可調動全區約三成產能。量變帶來質變,崇明農產品將不再是小商超裏、小攤販上的“土特產”,而有了真正品牌化、規模化輸出的能力。

  比如,“強強聯合”的崇明蔬菜集團,現時已有3個標準化蔬菜包裝配送中心,蔬菜日供應量約130噸。去年,崇明蔬菜集團還簽訂了2000畝次本地蔬菜種植訂單,選取市場認可度高、需求量較大的品種(如青菜),合理分配訂單,確保各生產基地主栽品種不超過5個,用單品種規模化的優勢降低種植成本,還不斷探索種源特色化發展。

  這種規模化優勢,在其他幾個農業集團也有體現。崇明河蟹集團董事長黃春告訴記者,現時集團正充分綜合從苗種繁育、扣蟹生產、成蟹養殖到品牌銷售的全產業鏈資源,打造標準化生產、品牌化行銷的河蟹產業格局,集團和上海海洋大學一起研發的清水蟹新品種“崇明1號”現時已成功抱卵。崇明米業集團則開始推進訂單式生產,選擇崇尚2022等品質優良的新品種,開展以集團成員為主的訂單式種植,擴大崇明大米的市場影響力。

  龍頭企業帶動輻射小農戶

  王庭峰告訴記者,在農業集團公司裏,沒有吞併中小種植戶、蠶食其他合作社利益的“盟主”。“大家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向著共同的目標前進。我們並非要形成某種‘資源壟斷’,而是充分利用農業生產的特性,帶動輻射小農戶一起發展壯大。”

  崇明白山羊早已名聲在外,但鮮有人知,這種知名農產品其實還未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市場”——近十年,崇明白山羊養殖嚴重萎縮,存欄量從近20萬頭下降到近10萬頭,對於全市、全國的精品羊肉銷售市場來說是杯水車薪。崇明白山羊集團組建後,有望解決這個問題。

  崇明白山羊集團董事長、上海古宗白山羊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石偉東告訴記者,去年,崇明區農業農村委遴選了37個村實施白山羊訂單式養殖項目,每個村計畫投放百頭小母羊,試點村按市價向白山羊集團購買羔羊和養殖技術服務,養成後,白山羊集團再按市價回購成羊。“村集體經濟組織、白山羊龍頭企業、農戶等多方聯動,村民致富、企業盈利的同時,還能進一步把崇明白山羊推向市場。”

  崇明米業集團最近則忙著推進標準製定。一直以來,崇明大米在市場上廣受青睞,導致常有經營主體仿冒“崇明大米”地理標誌開展經營活動,損害本地農戶利益。崇明米業集團不斷完善“崇明大米”品牌管理,製定了“崇明大米”的生產科技標準。“‘崇明’二字不僅是地域概念,更是質量概念,如果今後有種植戶的大米不符合相關標準,即便確實是在崇明三島上開展種植,也不能稱之為‘崇明大米’。”米業集團負責人表示。

  龔霞對記者坦言,農業集團公司是新事物,發展過程中還有不少需摸索完善之處。“比如,崇明米業集團由多個龍頭合作社出資成立,原本大家的經營體量相仿,設立集團公司後如何理順決策機制?各合作社負責人的經營理念也在更新——大家决定外聘職業經理人來打理集團公司,用現代化的企業管理模式去運作最傳統、最‘土氣’的大米。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崇明的米、菜、蟹、羊等,還會給市民更多驚喜。”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