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暖心答卷繪幸福圖景

海南 71℃ 0
摘要:這五年,海南基本公共服務全方位提升,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强書暖心答卷繪幸福圖景今年元宵節前夕,在海口市瓊山區鼓樓長者飯堂,老人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資料圖片)在海南師大瓊中灣嶺實驗學校,老師在教學生寫字。二零二二年十月二十日,在三亞亞龍灣玫瑰穀千畝玫瑰區,花農在修剪花枝。(資料圖片)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十日,位於三亞市吉陽區的萬科臨春安居房社區,孩子們在新家園裏開心玩耍。

這五年,海南基本公共服務全方位提升,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强
書暖心答卷繪幸福圖景


今年元宵節前夕,在海口市瓊山區鼓樓長者飯堂,老人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資料圖片)


在海南師大瓊中灣嶺實驗學校,老師在教學生寫字。海南日報記者李天平攝


二零二二年十月二十日,在三亞亞龍灣玫瑰穀千畝玫瑰區,花農在修剪花枝。(資料圖片)


二零二二年十二月十日,位於三亞市吉陽區的萬科臨春安居房社區,孩子們在新家園裏開心玩耍。(資料圖片)

海南日報記者馬珂

茶園鬱鬱蔥蔥,一片片新芽翠綠欲滴;炒鍋裏茶青翻騰,茶香滿溢。4月的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入眼即是和美鄉村的畫卷。

毛納村茶葉種植面積約572畝,小小一片茶葉變成了這裡的致富“法寶”,味甘清香的大葉種茶,帶給了當地百姓幸福好滋味。

悠悠萬事,民生為大。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出席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海南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

2022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考察時強調,各級領導幹部要貫徹黨的群眾路線,牢記黨的根本宗旨,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把所有精力都用在讓老百姓過好日子上。

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海南重要講話精神,新時代奮進新征程。5年來,海南始終賦予發展“暖色”,在推動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以及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依、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發力,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强。

推進鄉村振興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羣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關鍵靠人”……海南將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植根於心,讓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地羣衆。

2020年,我省高品質打贏脫貧攻堅戰,64.97萬農村貧困人口與全省人民一道實現全面小康。2021年5月27日,海南省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成立,我省踏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征程。

近兩年來,“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了强力引擎。一個個美麗鄉村在希望的田野上蓬勃“生長”。

亞龍灣畔,夜幕降臨,三亞博後村一家家民宿燈光亮起。裝修精緻的民宿,建築風格從中式特色到異國風情,各不相同,備受廣大遊客青睞。

博後村三面環山,是一個黎族聚居村莊。近年來,博後村積極與企業對接,招商引資,同時,在政府部門的幫助下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美麗鄉村,發展民宿產業。如今,博後村已經開辦58家民宿,有1800多間客房。村民們在接受培訓後到民宿上班,既解决了民宿用工問題,也讓村民們多了一份收入。

放眼全省,這五年建成美麗鄉村1700個。各個美麗鄉村依託自身優勢發展出本村特色產業,有力推動了鄉村振興,正帶動村民從小康奔向共富。

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海口施茶村在做大做强石斛產業的同時,不斷豐富特色產業和生態旅遊,在這片石頭地上“奏響”了動人的振興致富曲。石斛園成了“聚寶盆”,村子也變成了熱門旅遊景點,全村人均年收入從2017年的1.45萬元提高到2022年的3.3萬元,年均增長超30%。

以博鼇亞洲論壇年會舉辦為契機,瓊海沙美村推進沙美內海全面退塘還林還濕,恢復既有的生態景觀,打造美麗鄉村。昔日髒亂差的小漁村變美了,眾多國內外遊客慕名而至。原先以外出務工、種養為主的村民紛紛轉行,在家門口實現了創業就業致富夢。

以優質生態資源為依託,昌江王下鄉加强“五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黎花裡文旅項目,集體經濟產業不斷壯大,讓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作為王下鄉“黎花裡”文旅小鎮中的一站,浪論村村民開起了民宿、山蘭酒作坊、黎家生態餐廳、咖啡驛站……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這幾年,到村裡觀光的遊客絡繹不絕,老百姓也笑開了顏。

“我在村裡的共亯農莊打工,家門口上班,年底還可以獲得保底分紅。”得益於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雅布倫·享水穀共亯農莊的建成,今年45歲的陳龍從外省回到家鄉就業,成為鄉村振興路上的一員。

“老鄉”腰包鼓不鼓,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名額”。2022年海南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17元,同比增長5.8%,高於城鎮6個百分點,連續12年跑贏城鎮居民收入增速。

廣袤田野,煥發蓬勃生機。加快產業興農,推進鄉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隨著越來越多的發展紅利不斷釋放,“老鄉”的幸福生活,正在接續奮鬥的鄉村振興圖景中徐徐展開。

聚焦百姓所需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家離這裡就幾公里遠,一天能賺100多元。”近日,在儋州市王五鎮峨陽智慧生態農場一片辣椒地裏,工人林元麗頭戴草帽忙著採摘辣椒。休息間隙,她用袖套擦了一把額頭上的汗水,臉上的笑容訴說著在家門口務工的喜悅。

林元麗這份工作,是鄉鎮就業驛站幫忙找的。此舉在幫助村民務工增收的同時,也解决了企業的招工難題。

就業是民生之本,一頭連著萬家燈火,一頭連著經濟大局。

2022年5月26日,海南首家就業驛站——海南就業驛站樂東黃流站成立。這是海南就業部門在解决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提高薪水性收入方面進行的又一次探索創新。

現時,海南已建成運行就業驛站超160家,覆蓋全省18個市縣,21所高校及部分重點園區,重點向勞動力人口較多的鄉鎮、社區延伸,提供職業指導、職業介紹、技能培訓、勞動關係調解等公共服務,搭建起覆蓋全省、功能多樣、連點成片、資訊互通的基層就業供需對接實體化網絡。

既“上門問崗”又“送崗上門”,就業驛站將公共就業服務延伸至基層,在老百姓家門口架起一座就業橋樑,暢通聯系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實現以“小驛站”撬動“大就業”,以“大就業”帶動“大振興”。

過去五年,我省城鎮新增就業7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65萬人。今年,我省將深入推進就業質量提升行動。優化落實援企穩崗擴就業政策,把自貿港政策紅利釋放帶來的經營主體激增和投資項目建設轉化為更多高品質就業機會。

豐衣足食、安居樂業一直是老百姓最樸素的追求和願望。近年來,海南抓好穩就業這個頭等民生大事和自由貿易港住房保障體系建設,在多措並舉暢通“就業路”的同時,下足功夫托起羣衆的“安居夢”。

“我就是安居房項目實實在在的受益者。”2022年底,在定安縣龍河鎮中心學校工作20多年的教師王麗芳申請到了該縣首個安居型商品房項目一套118平方米的房子。在“不到50平方米,潮濕昏暗”的學校周轉房居住多年,想到全家很快就能住進新房,她心裡美滋滋的。

安居房是我省保障本地居民、引入人才、基層教師和醫務人員等群體住房需求的民生工程。2020年,我省啟動安居房建設,2020年至2022年,我省已開工建設近10萬套安居房,計畫“十四五”期間建設25萬套安居房,以安居房圓百姓“安居夢”。

這頭,王麗芳期待著住進新房;那頭,瓊海市嘉積鎮土產公司宿舍樓的居民也期待著社區的新貌。

拆除違建、雨污分流改造、弱電改造、路面改造、新增綠化、更換大門、劃出停車位……瓊海市大刀闊斧的老舊社區改造,改到了羣衆“心坎”上。

我省自2019年起每年有序開展城鎮老舊社區改造工作,通過改造居住環境提升社區居住品質,增强老百姓的獲得感、幸福感。2022年,我省開工改造老舊社區631個,惠及5.39萬戶,開工率103.78%。

今年,我省將持續做好老舊社區改造這一民生工程、民心工程,計畫開工改造410個城鎮老舊社區,惠及城鎮居民約3.8萬戶,同步推進歷年項目竣工。

辦好民生實事在高品質發展中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天地之大,黎元為先。5年來,海南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辦好民生實事,在醫療、養老、托嬰、教育等領域,不斷增進民生福祉。

“沒想到29塊錢幫我省了幾十萬元!”來自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的陳小妹(化名),因罹患肺腺癌需要使用一款進口藥,一支120毫克的注射液自費價格高達6066元,一年大約需花費55萬元。但萬幸的是,陳小妹因其先前購買了29元海南版特藥險,55萬元的藥費得到全部賠付。

針對患者的切實需求,2020年8月,博鼇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推出全球特藥險,首次將國內未上市藥品加入國內健康保險,消費者以幾十元的普惠價格就可獲得100萬元特藥費用保障,讓更多普通患者用得起特許藥械。

日前,海南省婦女兒童醫學中心副院長陳仁偉的朋友圈更新了一條動態:“患兒出生後16小時即完成急診手術矯正,通過先心病產前產後的一體化管理模式,能有效幫助新生兒危重先心病預後,保障母嬰安全。”短短幾行字,不僅意味著一個小生命得以延續,也體現了海南先心病救治能力從5年前的“患兒跨海救命”真正轉變成為“救治不再出島”。

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步伐的加快,全省不斷優化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加快優質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佈局。

自2018年起,海南陸續投入23億元,1274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构完成標準化建設,“5G基層醫療”應用全國領先。5年來,我省引進國內優質醫療機構49家,新建醫院51家、新增床位1.2萬張,實現“1小時三級醫院服務圈”全省覆蓋,“小病不進城、大病不出島”正成為現實。

教育也是海南百姓“急難愁盼”的民生“短板”領域,但近年來,“短板”逐漸補齊,成為人民群眾獲得感的重要來源。

6年前,為了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灣嶺鎮居民楊雲玲把孩子送到海口一所私立學校,不僅費用較高,來回奔波也十分辛苦。“這幾年,瓊中教育越來越好,師資隊伍加强,教學品質提升,我把孩子接回到家門口的烏石學校念書了!”楊雲玲說。

“辦好公平優質教育”,一個承諾,一以貫之。海南基礎教育堅持“補短板、促公平、提質量、調結構、凸特色”原則,多年來累計引進各類優質學校83所,實現市縣全覆蓋,提供超過16萬個優質學位,引領帶動區域義務教育質量快速提升,有力回應了海南人民群眾對優質教育資源的熱切期盼。

從促進教育公平到優化社會保障,從提升健康服務到提高生活品質,從完善“一老一小”服務體系到開展平價菜保供惠民行動……海南實施了一系列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决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努力使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時代是出卷人,政府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具體而微的生活期待構成了百姓夢想的真實圖景,交匯成海南自貿港建設夢想的繽紛亮色。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在新起點上接續奮鬥,久久為功,海南正穩步提升民生服務能力,錨定“民心所向”聚焦“人民幸福”,不斷厚植幸福生活根基,托起廣大群眾“穩穩的幸福”。(海南日報海口4月8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