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改色綠韻染天涯

海南 46℃ 0
摘要:這五年,海南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生態優先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青山不改色綠韻染天涯博鼇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草坪上的花朵風機。遊客在海南尖峰嶺看日出。近日,護林員巡護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海南日報周曉夢一塊磚,也能成為“發電載體”。博鼇東嶼島零碳示範區建設,引入光伏科技,以一塊塊光伏組件產品為飯店、新聞中心、停車場等建築披上“新外衣”,源源不斷地為博鼇亞洲論壇提供“綠電”供應,讓這座小島朝綠色低碳方向拔節生長。

這五年,海南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生態優先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青山不改色綠韻染天涯


博鼇亞洲論壇國際會議中心草坪上的花朵風機。海南日報記者袁琛攝


遊客在海南尖峰嶺看日出。海南日報記者封爍攝


近日,護林員巡護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五指山片區。海南日報記者李天平攝

海南日報記者周曉夢

一塊磚,也能成為“發電載體”。

博鼇東嶼島零碳示範區建設,引入光伏科技,以一塊塊光伏組件產品為飯店、新聞中心、停車場等建築披上“新外衣”,源源不斷地為博鼇亞洲論壇提供“綠電”供應,讓這座小島朝綠色低碳方向拔節生長。

一次另闢蹊徑的嘗試,能讓動物安全地“過馬路”。

近日,海南環島旅遊公路儋州段項目的“蛙行道”實現主體結構完工,成為該公路首條專門給兩棲動物通行的生態通道。

一處深山裏的國家公園,順利領到“戶口本”。

不久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等3個重要生態空間確權登記實現登簿,作為我國山水林田湖草沙“戶口本”的自然資源登記簿首次亮相。

每一則生態故事,共同書寫出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答卷。

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要求海南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

海南牢記囑託,堅持生態立省不動搖,持續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將生態優先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生態優先强化自貿港建設的生態環境保障

從雨林到濕地,從海草床到珊瑚礁,從山川到海洋,海南有著獨特的生態系統與自然資源,如何守住這一寶貴財富?

破題、解題,加壓奮進,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上,我省保持力度持續開拓——

守住底線。這個底線是海南的生態環境只能更好,不能變差。2022年全省空氣品質包括PM2.5在內的5項名額均達到歷史最好水準,其中PM2.5年均濃度達到12微克/立方米;水環境質量穩中有升;重點海灣綜合治理初見成效;農村環境整治持續開展。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一流。

啃“硬骨頭”。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清零、第二輪到期完成率100%,國家海洋督察整改到期完成率100%。城鄉生活垃圾處理實現“零填埋”。

抓標誌性工程。海南聚焦優勢所能和國家所需,生成6項標誌性工程。由最初的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禁塑”、裝配式建築等4項標誌性工程,到“六水共治”,再到“雙碳”方面的博鼇東嶼島零碳示範區建設,持續滾動打造。

綠水青山,珍藏寶貴記憶。5年前,海南迎來生態文明建設新機遇。

在中央12號檔案中,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被單獨提出來,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成為海南“三區一中心”戰畧定位之一,為推進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新經驗。

學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篤。遵循總書記的囑託和中央12號檔案明確的戰畧定位,省委、省政府堅持高位統籌,以上率下,帶領各級各部門不斷開創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新境界,强化自貿港建設的生態環境保障,以實際行動切實扛起建設“美麗中國”的海南擔當。

難事作於易,大事作於細。

翻開今年海南省政府工作報告,“大”檔案中有不少“細”安排:新能源汽車推廣、裝配式建築保持全國領先,開展大氣環境綜合治理,出臺省級GEP核算技術規範……大事要事,必作於細。

一項項工程項目“大”手筆中,不乏生態“微”場景:海南環島旅遊公路項目儋州段施工時,為給一棵百年古樹讓路,項目調整施工方案,多花了50多萬元,將原來的直路改為從樹兩側繞行。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大”主題,寫在一則則生態“小”故事中:環島旅遊公路為紅樹林讓路、高速公路建設生態優先、雨林深處海南長臂猿喜添“新丁”、近岸白化珊瑚重現斑斕、西部荒漠綠進沙退生機盎然……

致廣大而盡精微。

海南的生態環境質量要保持全國一流,但僅有這個一流還不够,海南的生態環保工作也要爭創全國一流。在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道路上,我省明確“兩個一流”的目標。

錨定、追求、堅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海南,不僅要在經濟社會發展上改革創新、先行先試,也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作出表率。

久久為功心懷“國之大者”守護好生態環境

“海南自由貿易港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創新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202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以下簡稱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頒佈實施,其中如是提到。

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為生態環境保護設專章,在海南生態文明建設歷史大事記上烙印下深刻的刻度——這不是為一時一事,而是著眼於歷史的遠見格局。

雨林桫欏,億萬年來見證氣候變化;江河湖水,跨山入海流淌奔騰;海南長臂猿“家族”,展現物種之間緊密相依的故事。

山河為證,歲月為鑒。像生態環境保護這樣打基礎、利長遠之事,需要埋頭苦幹、久久為功。從這一維度出發,來理解時間,那就不是以日、月為計,而是以年、十年為計,生態環境保護是為民造福的百年大計。

路子對了,就要堅定走下去。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海南以縱深眼光,保持加强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畧定力。近年來,一系列密集製定、修訂的生態領域法律法規,和不斷完善的制度措施,將海南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制度化、規範化、科學化的軌道。

生態環境保護作為專章寫入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足以證明生態環境保護對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重要性。保護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海南各級幹部必須了然於胸的“國之大者”。

大者,呼喚大視野、大擔當、大作為——

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改革邁出“新步伐”:我省發佈全國首個國家公園GEP核算成果,13個“兩山”轉化項目先行先試,赤田水庫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創新試點,8個案例入選生態環境部制度創新成果推廣清單。

生態文明領域創新頻現“新亮點”:起草並推動發佈《海南自由貿易港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評價和責任追究規定》,在全國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對生態環境保護考核評估和責任追究作出規範;掛牌成立海南國際藍碳研究中心,實現全省藍碳首單交易。

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標誌性工程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度”:一批標誌性工程“重頭戲”落地,既發揮其牽引、示範作用,更彰顯海南特色與優勢。當前,六大領域,各項標誌性工程,“進度”正持續更新——

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躋身首批5個國家公園行列,並成為全國首個完成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的國家公園;清潔能源裝機比重和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占比遠超全國平均水準,在全國率先建成運行新能源汽車充換電“一張網”;重點行業場所生物降解塑膠替代品佔有率達81.6%。裝配式建築面積連續四年翻番;“六水共治”取得階段性成效,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94.9%。

而作為標誌性工程之一,博鼇東嶼島零碳示範區建設備受矚目,現時其一期工程16個項目已建設完成,預計可實現减碳(含抵消措施)9055.8噸/年,减碳量達到示範區現狀碳排放量的67.4%,年供應清潔電力1510萬千瓦時;其餘項目將於2024年博鼇亞洲論壇年會前完成,建成之後將達到零碳運行的設計目標。

新、新、新!

建設海南貿易港,生態優先理念貫穿始終,不斷推動生態的“高顏值”轉化為發展的“高品質”,持續激發綠色發展新動能。

聚焦未來不斷釋放生態紅利

“嘩啦啦……”三亞市民陳霞擰開家中水龍頭,晶瑩清澈的水噴湧而出。

清澈水流,從赤田水庫而來。這座位於三亞市與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交界處的水庫,是三亞重要的都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占三亞市都市飲用水總供水量約50%,撐起“半壁江山”。

保亭在赤田水庫的上游,三亞在下游,兩個相鄰市縣以水“相約”、河同水密。當前,我省順利完成赤田水庫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創新試點33項重點工作和項目,既穩定改善流域水質,又為當地羣衆就業增收打開“新模式”。

不用破壞性管道搞發展,將“山水經”轉換為“致富經”,是對未來的最好描繪。

在白沙黎族自治縣青松鄉,當地牙擴、青松等5個村350戶農戶共860多畝零散土地被綜合收儲至“兩山平臺”,再通過“企業+村民”的聯動管道,合力推動擴大山蘭稻產業規模。

這一改變,可為當地村民帶來每年近54萬元固定收入,以及更多就業務工機會。

被生態環境部授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後,白沙去年4月起正式啟動“兩山平臺”試點工作。一座山、一片湖、一畝林、一方田,碎片化的資源被存進“兩山平臺”,對其重新定價,實現存量資產、生態資源的價值再造,最終實現生態變現。

何以為子孫萬代計?如何為長遠發展謀?答案在實踐中愈加清晰。

在重點園區內,環保、節能、低碳是招商引資的“門檻”,也是園區建設與運營的“標配”。

在產業項目選擇上,我省謀劃和推動一批像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全生物降解上游產業這樣帶動性强、可持續性好、綜合效益高的高品質項目,以集約高效的生產方式,讓產業發展的底色更“綠”。

在綠色轉型上,《海南省碳達峰實施方案》及部分重點領域專項方案印發,“1+N”政策體系初步構建,推動能源、產業、交通與城鄉建設四大領域節能降碳。全省產業結構不斷優化,2022年四大主導產業占全省GDP比重提升至70.6%。

在推動“兩山”轉化方面,我省探索推進生態系統生產總值核算結果進決策、進規劃、進考核、進項目,形成應用範例;分區域、分領域、分行業開展試點示範和探索實踐,創新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發展熱帶雨林生態旅遊與林下經濟,統籌實施流域補償和環境治理,培育生態產品公用品牌,推動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

建設生態一流、綠色低碳的自由貿易港,既要做讓老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的實事,也要做為後人作鋪墊、打基礎、利長遠的好事。

青山不老,綠水長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過去和未來在此交匯。(海南日報海口4月6日訊)

标签: 天涯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