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海南空間佈局優化調整,區域協調發展打開新局面

海南 60℃ 0
摘要:今年一季度海南旅遊成績單近日新鮮出爐,海南旅遊業實現了強勁復蘇,特別是全域旅遊市場“火力全開”,除三亞、海口等傳統熱門旅遊城市,海南旅遊熱度正逐漸擴至萬寧、文昌、瓊海、陵水等更多地區。

這五年,海南空間佈局優化調整,區域協調發展打開新局面
佈局“一盤棋”落子“同城化”


航拍環島旅遊公路萬寧段。(資料圖)


航拍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資料圖)

海南日報記者邵長春通訊員尹建軍

今年一季度海南旅遊成績單近日新鮮出爐,海南旅遊業實現了強勁復蘇,特別是全域旅遊市場“火力全開”,除三亞、海口等傳統熱門旅遊城市,海南旅遊熱度正逐漸擴至萬寧、文昌、瓊海、陵水等更多地區。

海南全域旅遊的火爆,背後是海南全域基礎設施的完善,更是海南5年來優化調整空間佈局,協調區域發展成果的突出呈現。

過去5年,海南時刻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囑託,在實踐中形成“一本三基四梁八柱”戰略框架,堅持“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發展理念,持續優化空間佈局,頂層設計更明確,打開區域協調發展新局面,規劃引領、制度管控和科技支撐更有力,全域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助力海南自貿港高品質發展。

頂層設計更明確

海南加快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美蘭機場投用“雙跑道”,“跨海環島城際化”鐵路網繼續完善,“豐”字型+環島高速路網基本成型,“縣縣通高速”、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全面實現——

5年來,“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理念融入到海南自貿港建設方方面面,而在交通領域的成就則尤為突出。

2018年4月13日,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海南是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地理位置獨特,擁有全國最好的生態環境,同時又是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具有成為全國改革開放試驗田的獨特優勢。

“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正是海南基於自身相對獨立的地理單元提出的區域發展理念。

縱觀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5年,“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已成為海南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靈魂”和一項需要長期堅持的理念。

去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儋州考察時明確提出,“儋州因洋浦而更加開放,洋浦因儋州而更有深度”,這一精闢論述為儋洋一體化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我省堅定推進儋洋一體化發展,積極創造發展新優勢,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按照打造海南自貿港政策壓力測試區、西部陸海新通道國際航運樞紐、臨港經濟引領區、海南自貿港區域中心都市等四大發展定位,推動高品質發展取得了顯著成效。

2022年5月,兩份重磅檔案先後公佈。從《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支持儋州洋浦一體化發展的若干意見》,到《關於海南自由貿易港統籌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幹意見》出臺,我省協調區域發展舉棋定向,落子有方。

從頂層設計到頂層推動,省委省政府又一次明確了“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理念必須始終堅持,並明確區域協調發展為高品質發展“兩大引擎”之一,更明確了海南“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所謂的“三極”,是指由海口、澄邁、文昌、定安、屯昌等市縣組成的海口經濟圈,由三亞、陵水、樂東、保亭等市縣組成的三亞經濟圈,由儋州洋浦一體化融合發展組成的儋洋經濟圈。“一帶”是指由海口、文昌、瓊海、萬寧、陵水、三亞、樂東、東方、昌江、儋州、臨高、澄邁等臨海市縣組成的濱海都市帶,“一區”則是指由五指山、保亭、瓊中、白沙等中部市縣組成的中部生態保育區。

在海南自貿港建設中,“三極一帶一區”差异化“落子”形成了以點帶圈、以圈帶面、圈動全省的發展新格局;而構建“三極一帶一區”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中的“三極”,將在其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其中海口經濟圈發揮海口帶動作用,聯動周邊市縣,著力塑造“大海口”綜合競爭新優勢,打造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覈心引領區;三亞經濟圈著力用好三亞國際旅遊和科技創新資源,帶動大三亞區域發展,大力培育發展南繁、深海等未來產業和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打造自貿港科創高地、國際旅遊勝地;儋洋經濟圈則通過挖掘歷史文化名城的發展潜能,將洋浦的政策、區位、產業優勢,與儋州城市功能和腹地優勢相結合,加快一體化融合發展,打造海南自貿港港產城融合發展示範區、先行區。

而正在建設的環島旅遊公路將成為濱海都市帶的主軸,以環島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交通廊道為紐帶,我省加快形成“2+3”濱海中心都市格局,推動濱海城鎮統籌協調發展,構建以中心都市為引領、大中小城鎮協調發展的世界級濱海都市帶。

相比之下,中部山區生態保育區擁有我國分佈最集中、保存最完好、連片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將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為抓手,推進中部山區生態涵養保育,大力發展熱帶雨林旅遊產業,推動形成山海互動、藍綠互補的發展新局面。

為實現以上五大區域協調聯動發展,我省還提出“八大統籌”,即統籌推進陸海經濟協同發展、城鄉融合發展、墾地共贏發展、基礎設施網絡提質陞級、社會事業協調發展、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產業發展、對內對外開放、風險防控,加快推動形成“三極一帶一區”區域統籌發展新格局。

完成全省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

規劃引領、制度管控和科技支撐更有力

一座島、一座城;一盤棋、一張圖。

提到“全省一盤棋、全島同城化”,就不能不說“多規合一”改革,這是黨中央賦予海南深化改革試點的重要任務之一,是海南在爭創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動範例實踐中的一項重大改革創新,也是海南下好全省一盤棋、實現全島同城化的關鍵抓手和推進路徑。

5年來,海南基於全國首個省域“多規合一”改革成果,堅持“一張藍圖幹到底”,完成了全省和海口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並啟用“三區三線”劃定成果。

所謂三區三線,是指城鎮空間、農業空間、生態空間,以及永久基本農田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

依據國家規定的標準劃定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海南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持現有耕地應劃盡劃、應保盡保,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全面提升全省耕地保護工作水平。

海南將自然保護地及經評估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生態環境極敏感脆弱或者潜在重要生態價值的區域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形成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為覈心,“生態廊道+生態岸線+生態海域”的保護格局,在生態保護紅線內原則上按禁止開發區域要求管理,並實行項目准入清單制度。

同時,我省還務實劃定城鎮開發邊界,堅持“以水定城”“以人定地”“以地定界”,節約集約用地,推動城鎮“精明增長”。

我省還協調各專項規劃的用地需求,統籌後納入空間規劃“一張圖”資訊平臺系統;並做好戰畧留白,提前為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潜力大、增值空間大的戰畧型地區預控,形成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格局。

海南還以“機器管規劃”賦能國土空間智慧治理,减少人為干預,增强規劃剛性。以農房報建為例,羣衆只要通過“碼上辦事”APP提出申請,足不出戶就能完成報建,還可通過APP查看辦理進度等,原本幾個月才能辦下來的事項,如今不到1個月就能辦結。

5年來,海南嚴格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推行集中連片造大田、土地新政,用地用林用海得到有效保障;而“土地量販店”更成為服務海南自貿港建設,優化營商環境,解决市場主體用地難點痛點、提高土地資源要素供給效率的集成創新成果。

4月3日,海南省“土地量販店+項目投資”招商推介會舉辦海口經濟圈專場,共向市場推出90宗優質地塊,來自海口、澄邁、文昌、定安、屯昌等5個市縣的政府部門有關負責人化身“推介官”,邀請市場主體到海南自貿港投資興業。

海南自貿港建設,土地是稀缺資源。為破解“項目等土地”“土地曬太陽”等問題,我省搭建起“土地量販店”,把土地擺上超市貨架,既有助於市縣“摸清家底”,招商時“心中有數”,也有助於企業“雲上讀地、雲上選地”,告別了傳統的招商模式。

據統計,自2022年6月正式上線以來,“土地量販店”已上架618宗,共3.127萬畝;已成交289宗,共1.495萬畝;成交總價款306.4億元。

同時,我省還大力盤活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支持實施都市更新行動,推動城鄉存量建設用地開發利用。閒置土地處置率達65.8%,土地和規劃領域突出問題整治率分別達76%、99.3%,違法用地、違法建設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3小時暢行全島正逐步成為現實

基礎設施建設讓生活更美好

5年來,海南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縮短了島內外的時空距離,“1日聯通全球、4小時通達全國、3小時暢行全島”正逐步成為現實。

航空運輸業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晴雨錶,對於海南這樣的島嶼型省份,民航是最為便捷、重要的運輸管道。

2021年12月,海口美蘭國際機場二期項目建成投運,正式進入“雙跑道雙航站樓”時代,也開啟了高品質建設海南自貿港空中門戶新篇章。

“跨海環島城際化”鐵路網也在不斷完善,2019年7月,塗裝三角梅、椰子樹、白鵜鶘等7種海口獨特元素的市郊列車亮相海口,全國首列“高鐵公車化”市郊列車正式在海南開通。

2022年底,全球首條環島高鐵——海南環島高鐵通車運營已滿7年,累計發送旅客約1.2億人次,不僅極大地便利了當地人民群眾出行,而且促進了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助推海南全域旅遊快速發展。

5年來,海南公路網的建設更是可圈可點,2020年底,隨著儋白高速公路、山海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海南實現了“縣縣通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分別增長35.9%、75.9%,並在全國率先實現自然村全部通硬化路。

而隨著“田”字型高速公路主骨架和“豐”字型第一橫的建設完成,海南高速公路網支線“補漏”工作也提上了日程。目前正在加快建設的G9812高速公路延長線項目建成後,瓊海市將成為海南首個“鎮鎮通高速”的市縣。

與環島高鐵、環島高速公路網快速路網形成互補,今年即將建成通車的環島旅遊公路不僅將成為濱海都市帶的主軸,更將串起濱海景點和驛站,成為“珍珠項鍊”,打造傳世之作,促進海南全域旅遊發展。

在交通運輸部支持下,瓊粵兩省攜手,以市場化手段推動瓊州海峽港航一體化取得重要突破,過海時長縮短至1.5小時。剛剛出爐的資料顯示,今年一季度瓊州海峽客滾運輸客運量迅速恢復,創歷史新高,已超過疫情前同期水准。

5年來,海南光網基礎設施建設成績同樣可圈可點,首條國際海底光纜建成商用,千兆光網和5G網絡覆蓋率持續攀升。截至2022年底,海南互聯網出省頻寬比2018年初擴大了5倍,5G網絡實現各市縣城區和鎮區室外連續覆蓋,三亞更獲評全國千兆都市。

環島行走,一項項重大電網工程施工正酣、一批批能源項目火熱推進,帶動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

通過提升電網供電保障和抗灾能力三年行動計畫,海南已建成了220千伏“目”字形雙環網的主網架,實現110千伏和35千伏電網全省各市縣及主要鄉鎮全覆蓋,10千伏公用線路可轉供電率提升至82%,農村居民生活用電和動力電通電率達100%。

同時,海南智慧電網綜合示範省基本建成,年戶均停電時間縮至8小時、居全國10比特左右。接下來,南方電網海南電網公司還將加快建設500千伏數位電網,確保今年6月底前全面開工。

而隨著環島瓦斯管網文昌—瓊海—三亞輸氣管道工程建成投用,不僅提升了海南瓦斯供應的可靠性和穩定性,還解决了海南東部沿海5市縣送氣難問題,標誌著海南環島氣網形成了閉環,城鄉用氣基本實現全覆蓋。

水網是“五網”基礎設施重要組成部分。2022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從海南自由貿易港水安全保障的戰略高度,謀劃部署“六水共治”攻堅戰,作為海南國家生態試驗區建設的第五項標誌性工程;而隨著近年來邁灣、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等一批重要水利工程的建設,海島型骨幹水網也已初具規模,成為我省安全用水“保障線”。(海南日報海口4月5日訊)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