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曄
在設計建造雪龍2號極地科考船之後,江南造船董事長林鷗曾跟歐洲某軟件巨頭交流:有沒有可能,在數字世界高度還原南極結冰狀況,將一艘帶著效能和溫度的高模擬數位船,放在“數位南極”中,從而反推重型科考船的各類參數,以確保其在南極安穩度過3年?面對如此“腦洞”,歐洲巨頭不願多語,因為這類以虛促實的數位孿生等領先科技,歐洲自己也正在鑽研佈局。
中國製造已在全球佔據相當份額,上海製造也正全力行走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征程上,轉型場景極豐富,所遇挑戰亦無“工作”可抄。能否破題?記者在“2023工賦創始人峰會”上似乎找到答案。正如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會長張錫平所言,“在上海,有一群懂行、敢闖、深耕不輟的工賦創始人,正發揮引領帶動作用,不斷為產業升級賦能,為創新發展拓行。”
70多歲的老廠上海汽輪機廠在節能降碳上的痛點,就在上海本土工業互聯網的賦能下獲得更優解。近年來,上海汽輪機廠搶抓了全球不少訂單,但總經理工作部副部長龐兆智一打開電費帳單便震驚了:“我們產能提升10%,要多交21%的電費。”於是,上海汽輪機廠計畫部署新能源,卻依舊迷惘。第一,8萬平方米廠房,該鋪多少光伏?第二,兼用儲能科技,每天進出量與產能難匹配怎麼辦?第三,需新增多少人力來維護這些綠電設備,投資回報週期有多長?這些經濟賬不得不算。
上海製造業數位化轉型中這一超複雜場景,很快等來瞭解鎖者——上海電氣數科,解鎖利器名為“星雲智匯能碳雙控平臺”。
上海電氣數科總經理侯智斌把上海汽輪機廠的需求歸納為“有名、有利還省心”,這在過去可謂“不可能三角”。然而,當節能技術與產品疊加了數位科技,不可能便成了可能。
侯智斌介紹,我國工業用電階梯電價可從標準電價的40%節節跨到225%,對工廠而言,每小時的電價都不同。與此同時,工廠部署光伏和儲能科技後,發電量同樣實时變化。比如天空來一片雲彩,光伏發電量馬上下降。另外,工廠如今多離散製造,排產中充滿變數。侯智斌說:“一部手機每秒計算量相當於一個人不眠不休近100萬年的計算量。所以,要對一個多變數、多參數、多實时變動下的能源供給和使用進行即時監測及預測,靠人算或經驗不可能完成。這時候恰恰需要數位化。”
據介紹,上海電氣數科的“星雲智匯能碳雙控平臺”,背後是上海電氣數十年積累的超過300個基於工業和能源的機理模型和算灋,可實現能源規劃與模擬、設備接入和數位化能碳管理,甚至能依據氣象情况提供輔助決策,預計先期可為上海汽輪機廠每年節省600萬元電費,减排超過6000噸二氧化碳,5年內可收回投資成本。
不止上海電氣數科,上海本土工業互聯網直面上海製造業不為人知的痛點高頻發力,還表現在雷昶科技的“雷昶製藥智造品質管制平臺”,解决了疫苗企業上藥康希諾在生產管理中的“三防”問題,即防混淆、防差錯、防污染。另外,得帆資訊的“得帆雲DeCod低程式碼aPaaS平臺”,已運用於上海三菱電梯的設計、製造、安裝、維保整個業務流程,業務量和維保量逐年快速增長,但相應管理部門人數未見明顯增加。
上海三菱電梯信息部部長助理左文傑坦言,20多年前,公司就已用上了德國軟件巨頭思愛普的ERP(企業資源計畫)軟件,“但隨著公司產生越來越多的創新型業務,傳統軟件已不足以支撐”。
事實上,左文傑道出了許多上海製造企業的共同感受。近年來,國內一些曾供職於老牌製造企業的人才開始自立門戶,因為深諳本土製造業流程和管理痛點,自主研發出了更對路的數智化軟件,反而更受企業歡迎,一批本土工賦創始人新勢力也囙此迅速崛起。比如,10年前,傅源還是麥肯錫工業能效業務提升亞洲區負責人,但2016年她創辦了優也科技,並立下目標:用數位化為中國節能降碳增效1%的GDP;又如,郭文蔚曾任職於博世、霍尼韋爾等世界500强工業企業,於2021年創立羚數智慧。
據張錫平介紹,現時上海市工業互聯網協會已集聚會員企業超過400家。根據《上海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到2025年,上海全市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數位化診斷實現全覆蓋,數位化轉型比例不低於80%;上海全市工業互聯網覈心產業規模達2000億元,並形成“12345”,即10個試點示範園區、200家示範性智慧工廠、30個工業互聯網平臺、40家“工賦鏈主”、50個超級場景。其中,以“場景為王”的工賦創始人無疑是最關鍵的力量。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