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徵收簽約率百分之一百,普陀一村居民將告別逼仄環境

上海 40℃ 0
摘要:隨著普陀區長壽路街道普陀一村徵收工作的推進,僅僅1個月便達到了100%的簽約率,327證居民即將告別蝸居,住上期盼已久的新房。在徵收過程中,簽約並非易事。日前,涉及本次徵收的普陀一村居民已幾乎全部搬離。

  記者周楠

  從流光溢彩的武寧路橋一拐彎,在一片高樓大廈邊上,老舊低矮的普陀一村孤零零地矗立著。

  這個始建於1958年的公租房社區,是四家至六家合用廚衛的不成套房社區,老舊的設施、逼仄的環境為居民們帶去了諸多不便。

  眼下,這裡即將成為歷史。隨著普陀區長壽路街道普陀一村(普雄路道路改擴建工程地塊和長壽路街道東新片區網格化綜合管理服務中心新工程地塊)徵收工作的推進,僅僅1個月便達到了100%的簽約率,327證居民即將告別蝸居,住上期盼已久的新房。這也是今年普陀區“兩舊一村”改造工作首批實施簽約的徵收項目。

  “篤篤篤……”規律的切菜聲伴著隱隱的飯香充斥著胡阿姨家的整個廚房,這裡是胡阿姨的過渡住房。就在一個月前,胡阿姨和鄰居們還擠在同一個狹小、髒汙的公用廚房中。

  “因為廚房和廁所是共用的、開放式的,這裡經常老鼠亂竄。”胡阿姨一家1990年便搬來了普陀一村生活,她和丈夫、女兒三個人擠在一間14.5平方米的房間裏,一住便是30年。

  隨著此次普陀一村地塊徵收工作的全面啟動,胡阿姨一家不僅能够使用上獨立的廚衛,還即將從原來的14.5平方米的小房間搬到58平方米的二室一廳。

  在徵收過程中,簽約並非易事。居民區黨組織的羣衆工作是走進居民內心的重要法寶。41歲的張婧來到普雄路居民區已經12年有餘,“能幫盡幫,不落一戶”始終是她的座右銘。

  劉老伯是孤老,患有喉癌,無法說話。張婧便時常帶領居委班子成員上門走訪慰問,主動幫老人申請適老房改造,為老人換掉了不通風的門窗,換上了更靈活、更安全、更透氣的防盜門窗。張婧的細心呵護,溫暖著老人孤獨的內心。

  “一想到要離開這裡,最捨不得的就是居委會。”居民們的體諒也為徵收的進度提了速。

  長壽路街道二級調研員閆法俊介紹,這次普陀一村徵收建立了臨時黨支部,一支超200人的志願隊伍迅速組建,助力徵收項目跑出了“加速度”。

  隨著一戶又一戶居民的搬離,周阿姨卻遲遲沒有動作,既不選房也不搖號。既是樓組長又是周阿姨密友的胡阿姨便經常上門,多次聊下來得知,周阿姨怕選不到自己心儀的房子。在胡阿姨的耐心勸解下,逐漸打消了周阿姨的顧慮,居委幹部陪同她到新房進行實地查看。最終,周阿姨選到了中意的新房子。

  日前,涉及本次徵收的普陀一村居民已幾乎全部搬離。記者3月29日下午採訪時,正好遇見一比特年逾90的老阿婆在家中打包,她一笑,臉上的皺紋也舒展開了:“晚上6點搬家車就要來了,真的住新房了……”

标签: 阿姨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