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加大生物育種與產業化力度突破關鍵技術瓶頸

海南 69℃ 0
摘要: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必須加大生物育種與產業化力度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本報徐慧玲生物育種亟須突破哪些關鍵技術瓶頸?生物育種產業化如何提速?4月1日,在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矽谷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萬建民表示,基礎研究和科技突破引領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生物育種已成為提升國家農業覈心競爭力的戰畧舉措。

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
必須加大生物育種與產業化力度突破關鍵技術瓶頸

海南日報記者徐慧玲

生物育種亟須突破哪些關鍵技術瓶頸?生物育種產業化如何提速?4月1日,在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矽谷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原副院長萬建民表示,基礎研究和科技突破引領新一輪科技和產業革命,生物育種已成為提升國家農業覈心競爭力的戰畧舉措。必須把握發展機遇,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實現種業科技高水准自立自强。

“生物育種是確保糧食安全的重要源頭,當前,生物育種迎來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機遇,生物育種已向智能化、精准化、工程化發展。”萬建民認為。

近年來,我國種業科技領域的發展已取得長足進步。我國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50餘萬份,數量躍居世界第二。基因資源挖掘深度化、高效化,作物遺傳育種科技不斷發展,育成新品種7萬餘個,有效支撐了糧食產量和質量穩步增長。此外,我國育種基礎研究取得一些突出進展,完成了多種重要農業生物的測序或重測序,在水稻、小麥等作物基因組學研究上國際領先等。

與此同時,萬建民認為我國生物育種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生物育種基礎研究原創不足。我國農業生物基礎研究與育種應用結合不緊密,重大育種利用價值的新基因不多,複雜性狀形成的機理解析尚不深入。同時,育種理論方法創新能力偏弱,多元組學資料類型和規模不足,機器學習模型和生物學過程融合不够,覈心算灋與模型創新缺乏。

萬建民說,我國前沿育種科技短板依然突出。比如核心技術專利缺乏,全基因組選擇科技、大數據科技高價值專利處於空白;基因編輯底盤工具、合成生物元件、全基因組選擇模型等核心技術受制於人等。

如何破解我國生物育種存在的問題?萬建民建議,應從構建新型生物育種創新體系、加强目標導向的基地研究、加快生物育種科技原始突破、推進生物育種重大平臺建設等方面發力,加快我國自主研發的生物育種成果產業化應用。“生物育種是種業創新的覈心。我國必須加大生物育種與產業化力度,突破關鍵技術瓶頸,培育戰略性新興生物產業,保障國家食物安全。”萬建民說。

(本報三亞4月1日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