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
依靠科技力量提高果蔬單產水准和品質
海南日報記者徐慧玲
4月1日,在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矽谷論壇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鄧秀新向與會嘉賓分享了其對園藝種業發展的思考。
在為人們提供能量為主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類食品得到充足供應後,果蔬成為人們維持身體健康、過上更高質量生活的必需品。鄧秀新說,樹立“大食物觀”,確保蔬菜、水果等各類食物有效供給,符合新時代中國老百姓幸福生活的發展需求。
我國園藝作物面積約6億畝,約占全國農作物種植面積的四分之一,生產的初級農產品10億噸,產值占種植業總產值的一半以上。
近年,我國園藝作物基因組和性狀遺傳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進入國際第一方陣。
以蔬菜為例。現時,蔬菜種子國產化自給率為87%,常見的白菜、甘藍等大宗蔬菜商品種子已基本以國產品種為主。“當前,國家蔬菜中期庫保存3.8萬份種質資源,排名全球第四。”鄧秀新認為,我國園藝育種初步形成了體系,培育了不少品種,某些方面具有先進和領先水準,但值得注意的是,“其整體尚未形成合力”。
一方面,樹種之間育種水准差異較大,多數還以傳統育種手段為主。另一方面,種子企業多而小,缺乏研發能力。我國蔬菜種子企業約5000家,但營業額達到億元級水准的較少,企業研發能力弱。
如何實現果蔬產業高品質發展?“要依靠科技力量,提高果蔬單產水准和品質,確保四季均衡供應,並减少農藥化肥使用量、確保綠色和安全。”鄧秀新建議,作為落實“大食物觀”的重要抓手,園藝產業在育種方面具有類型多、週期長、公益性等顯著特點,針對我國園藝種業大而不强的現狀,要製定相應政策支持,促進形成有效的育繁推體系,並加大苗木市場監管力度,强化國際合作與人才培養。(本報三亞4月1日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