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七成育種新品種出自海南,致力於打造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
種業振興看海南
4月1日,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矽谷論壇開幕。種業成果展示會上,一比特工作人員展示用各種種子拼成的創意畫。
海南日報記者李豔玫
在萬物萌發的春天,一年一度的種業盛會如約而至。4月1日,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矽谷論壇在三亞拉開帷幕。4天裏,不僅有種業界前沿的觀點和展望,還集中展示發展成果和經驗,為種業振興探路蓄力。
充足的光和熱,讓三亞一帶成為我國農業育種的天堂。一顆經過南繁育制的種子,能種出一株稻穗,能種出一片稻浪,還能種出一個“禾下乘涼夢”,以及種出一個國家的糧食安全。
種業振興,海南顯擔當。近年來,我省依託資源優勢稟賦,乘著自貿港建設的東風,利用自貿港政策的優勢,打造服務全國的用地穩定、運行順暢、監管有力、服務高效的科研育種平臺,為加快建設“南繁矽谷”打下紮實基礎。
南繁服務保障强起來
每次到海南,都能感受到新變化
近日,南繁基地(樂東、三亞片區)水利設施建設工程三亞片區南濱泵站完工,可為駐紮在南繁科研育種基地的500多個科研機構提供灌溉用水。
種子萌發從吸水開始,水資源供給是種業發展的基本要素,而這只是我省提升南繁基地服務保障能力眾多工作中的其中一項。近年來,海南全力加快推進南繁基地高品質建設,全力推動已建成設施高水准運行。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我省陸續出臺相關政策並高標準實施,《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海南)建設規劃(2015—2025)》《三亞崖州灣科技城總體規劃(2018—2035)》《南繁科技城產業規劃(2021—2035)》等一項項規劃接連出臺,目標明確,强化保障。
土地是糧食的“命根子”。“過去幾年,海南農墾完成了兩萬多畝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土地流轉與整理工作,建設了配套綜合服務中心、種子烘乾廠、智慧溫室、新品種展示基地等南繁服務設施,初步構建了全方位滿足南繁組織科研、生產、生活需求的服務鏈條。”海南省農墾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委員、總經理艾軼倫說。
放眼全省,26.8萬畝適宜南繁育制種的耕地被劃定為南繁科研育種保護區(含5.3萬畝覈心區),全部南繁保護區耕地規劃為永久基本農田納入“一張藍圖”,並通過海南省“多規合一”資訊管理平臺實現常態化用途監管。
三亞市委常委、市政府常務副市長盛勇軍介紹,該市始終堅持高品質推動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創建分類管理模式,以“冬季南繁,夏季綠肥”分時輪作模式,在非南繁季節實施“綠肥沃土工程”,提升南繁基地耕地品質。
“部、省密切合作,會同有關部門組織及各南繁省份,全力以赴推進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建設。這幾年,我每次到海南,都能感受到新變化,工作推進力度明顯加大,成效有目共睹。”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副部長張興旺說。
南繁新品種湧出來
全國七成育種新品種出自海南
“今年,國家現代農業(種業)產業園承擔著2023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矽谷論壇地展環節的展示基地任務,集中展示來自264家參展單位的1887個品種,涵蓋玉米、水稻、雜糧、瓜果、蔬菜等作物類型,都是近幾年通過審定和登記的品種。”艾軼倫在會場發出邀約,邀請大家走進田間地頭,嘗鮮南繁新品種。
當春回大地,北方地區開展春耕春播之時,氣候溫暖的海南,已是萬物勃發。鮮食玉米、栗子南瓜、彩虹西瓜、櫻桃番茄……徜徉在綠意盎然的產業園裏,一個個名字好聽,長相精緻的新品種,令人應接不暇。“本次地展的品質型、口感型品種明顯增加,在精心的照料下,長勢喜人,以最佳面貌迎接參展嘉賓。”這裡的“大管家”、來自河南省安陽市農業科學院的研究員馬文全說。
生活水準的提高,人們不但要吃得飽,更追求吃得好。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國家食物與營養諮詢委員會主任陳萌山注意到人們餐桌上的變化,“過去吃飯,一大碗米飯搭配一點鹹菜、一點辣椒,而現在不一樣了,餐桌上有各式各樣的菜肴。”陳萌山說。
新趨勢,催生新理念。去年,“樹立大食物觀,發展設施農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寫入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也再次強調大食物觀。
陳萌山介紹,樹立大食物觀,不僅要通過擴大食物來源,來確保食物的供給,以滿足城鄉居民的需求,來應對各種挑戰。同時通過合理的佈局,優化結構,來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使農業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越吃越好。
目光再次轉回南繁熱土。數十年來,一代代育種家使命在肩,接續奮鬥,農作物品種不斷推陳出新,選育品種已由過去的糧食作物育種為主,向棉麻、油料、薯類、水果、蔬菜、花卉、藥材、林木以及水產、畜禽等多領域拓展。而新老育種家躬耕不輟,換來了全國七成育種新品種出自海南。
科研要素聚起來
全力以赴突破“卡脖子”
關鍵核心技術
崖州灣畔,一座科技新城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這裡是崖州灣科技城,堅持以科研集聚提升南繁、深海產業核心競爭力,把科研集聚“關鍵變數”逐步轉化為產業高品質發展“最大增量”,實現多個“從0到1”的突破、“從1到N”的跨越。
“以崖州灣科技城為載體,聚集了中國種子集團、隆平高科、大北農和德國科沃施、荷蘭科因等外資涉農企業共939家。其中,中國種子集團已將總部遷至三亞並開展實體化運營,德國科沃施在三亞設立首家外貿農業科技研發中心。”盛勇軍說。
科研創新要素正向海南“聚起來”。一批創新服務隊伍陸續開展工作,有23個院士團隊在海南開展育種創新;一批揭榜掛帥項目相繼啟動;中科院正在加快選育雙季早粳稻,農科院積極開展基因編輯育種,熱科院加大熱帶種質資源對外開放合作力度。
“過去一年,崖州灣種子實驗室發展迅猛。實驗室大型儀器公共服務中心、種質資源分子鑒定平臺等開放共亯平臺已完成建設並投入運行,實驗室理事單位達到20家,包括中國科學院、中國農科院等‘國家隊’科研院所。”崖州灣種子實驗室執行主任陳凡說。
中國科學院院士李家洋介紹,崖州灣種子實驗室聚焦國家糧食安全和種業創新中的重大科學與科技問題,從當前重大迫切需求和搶佔未來制高點兩個方面出發,實驗室將扛起“生物育種前沿理論和關鍵技術突破、覈心種源創制及大規模鑒定、重大品種精准設計與培育”的三大使命,打造種子精准分子設計創新平臺,突破“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如今,承載了巨大榮光的南繁科研育種基地,正迎來一場新的使命——打造“南繁矽谷”。海南正依託政策、制度集成創新等優勢,全力以赴建成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矽谷”,推動南繁科研育種由季節性加代繁育向常年種子研發轉變、由單純育制種向種業全產業鏈轉變、由分散科研向集羣協同轉變、由南繁事業向南繁事業與產業並舉轉變,加快推動種業科技自立自强、種源自主可控。
(本報三亞4月1日電)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