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集裝箱裏裝上支架,汽車能裝兩層。但我們恨不得把集裝箱再撐大一倍,才應付得了唰唰來的訂單。”一家汽車進出口企業負責人徐宗林說。
“白玉菇、蟹味菇泰國市場佔有率70%,希望班列再開多一點。”成都豐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李德成說。
“產線盡頭就是集裝箱,車間隔壁就是鐵路港,班列速度再快點,我們的市場就更大啦!”TCL光電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財務負責人楊怡說。
在成都國際鐵路港採訪,記者深切體會到了企業的急不可待!
成都國際鐵路港是中歐、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中老、中越等班列的集結地。在這裡,放眼望去,各色集裝箱層層堆疊,成排的龍門吊忙碌裝卸,“陸上港口”名不虛傳。
“我們現在接到的班列需求訂單,是班列運能的3倍以上,最多的時候高達六七倍。”成都國際鐵路班列有限公司市場行銷部首長梁敏告訴記者。
千百年來,富饒的天府之國常受世人豔羨,然而受制於蜀道難,川貨出川尚且不易,更別奢談跨洋出海。
“2013年,蓉歐快鐵從這裡首發,我很榮幸擔當了首發司機。”成都機務段司機仲俊瀾說,十年後的今天,蓉歐快鐵已納入“中歐班列”統一品牌,火車頭由韶山電力機車換成“和諧號”,時速從80公里提升至最快120公里,司機由10人新增到500多人。日益壯大的“鋼鐵駝隊”,讓四川突破群山阻隔,加快了融入全球的步伐。
“中歐班列的編組結構,最初一列只有41輛,後來逐步增加,現在已經到了55輛。”在成都北車站調度指揮大廳裏,幾名穿著螢光背心的工作人員緊盯大螢幕,手持對講機,指揮著工人抓緊進行車站和線路改造陞級。他們告訴記者,列車不斷加長,對車站和線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造陞級一直都在做,今年更是抓得緊。
這個春天,四川正以更穩的車、更暢的路,滿足生產企業需求,讓川貨出海更快、更便捷。
“往北增開了下卡姆斯克、薩拉托夫等近10個新網站。公共班列模式讓客戶能以單櫃為組織進行訂艙,大家‘拼車’,操作更靈活。”梁敏介紹,現時,像電視、電腦配件、按摩椅、汽車發動機、洗碗機等高貨值產品,正通過北線公共班列進行運輸,單列貨值最高達6000萬元。
“南邊勢頭也正猛,中國已連續多年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夥伴!”梁敏說,“南沙—成都—俄羅斯海鐵聯運班列,實現了中歐班列與南向通道的高效銜接。四川正聯合相關方面綜合鐵路、海運資源優勢,拓展南向全程物流、集裝箱共亯、海外倉等服務。”
站在成都國際鐵路港,向外,是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中老班列、中越班列等多向大通道的不斷開拓,加速與世界接軌;向內,則是“毛細血管”的不斷疏通,鐵路港與德陽、綿陽、廣元等地通過“樞紐+網絡”運行模式,讓班列效應輻射四川各地乃至成渝雙城經濟圈。
“德陽的機械配件、綿陽的電子產品、樂山的茶葉等等,都能直送國外;南充的鞋業用上了德國的生產設備,瀘州的飼料廠用上了哈薩克共和國的麥麩顆粒……”梁敏說,隨著成都、眉山、綿陽、德陽、樂山等地企業加速向外搶訂單、拓業務,班列貨源結構正在全面優化,出口產品附加值越來越高,進口商品品類越來越豐富。
“急不可待”的催促聲中,川貨出海的通道越來越暢通了。2023年從四川開行的中歐班列再次跑出“好采頭”:1月1日至2月15日,成都北編組站選配中歐班列超過130列,同比工作量增幅4.8%,車輛中轉效率提高6%,發送車數增長13.5%,發送貨物噸數增長17.4%。
在這個進出口貿易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春天,《成都國際鐵路港經開區建設發展機會清單》因時發佈。循著機會清單,投資者紛至遝來。當前,鐵路港的政策優勢和樞紐功能,正加速轉化成强大的科技創新能力、資源吸附能力、產業支撐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光明日報記者周洪雙李曉東劉夢 原載2023年3月29日《光明日報》)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