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區在全市首創社區治理學院開展現場教學和沉浸式實訓播種“治理種子”,為社區聚力增能

上海 41℃ 0
摘要:寶山區去年在全市首創社區治理學院並實現實體化運作。在社區治理學院的牽頭下,一支以問題為導向的“社區賦能團”成立。為此,寶山社區治理學院積極探索“會客廳”現場情景教學。

  記者吳越

  寶山區吳淞街道西朱新村居民區書記徐春雅的辦公桌上,擺著一本特殊的行事曆,這是一本由寶山社區治理學院印製的《寶山區社區治理賦能日曆》。翻開行事曆的每個月份,能看見為居村幹部精烹細飪的治理知識“營養配方”,有新任居村書記培訓、心理培訓等一系列課程,這些課程整合了25個委辦局217個治理知識點,不僅面向居村書記、社工,還向業委會主任、社區達人、志願者和快遞小哥等開放。在徐春雅看來,這本行事曆好比“成長寶典”,能讓各方更深度參與社區治理,推動社區發展。

  寶山區去年在全市首創社區治理學院並實現實體化運作。播種下的一批“治理種子”,現已紛紛結出了果實。

  “社區賦能團”助力解難題

  從西朱新村前往牡丹江路301號社區治理學院的路,徐春雅很熟悉。過去幾個月來,她常去那裡的一間“魔法教室”開會。“魔法教室”是一間一站式解决社區治理難題的會談空間,其核心作用是推進組團式賦能。

  始建於上世紀80年代末的西朱新村社區內既有高層住宅,也有多層住宅,由於各種歷史原因,社區長期由兩個物業公司、兩個業委會共同管理,造成物業管理不暢,日常物業服務分工模糊,管理邊界難以劃清。要破除這道“隱形的圍牆”,解决持續多年的老大難問題,光靠居民區的力量難以實現。尤其是社區物業管理專業性極强,政策依據是什麼、具體程式是怎樣的、歸併後物業如何選取等一系列問題都需要專業的指導。

  在社區治理學院的牽頭下,一支以問題為導向的“社區賦能團”成立。社區治理學院教師徐瑉鷹、來自區各委辦局的房管指導師楊辰星、社區普法師韓傑等加入圓桌會議,發揮專業特長,全過程參與,在街道的支持下與居民區書記並肩作戰。

  物業管理區域合併過程中,居民區黨總支多次召集社區居民代表進行座談,並通過電話通知、上門徵集意見等管道,提升業主知曉率、參與率。同時發動黨員業主做合併工作的文宣者、支持者。通過多方努力,在業主大會上,社區物業合併事項高票通過。

  居民馮靜文對於社區的變化深有感觸。她說,過去社區裏雖有兩個物業,但辦事效率不高,因為沒有固定的物業管理服務場所,遇到房屋漏水、家裡停電等問題,找物業十分費事。如今,不僅物業公司責任明晰,居民辦事也更方便了。

  去年底,居民區黨組織以黨建聯建為紐帶,與寶山區小禾稻幼儿園、新寓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簽訂三方共建協定,幼儿園向社區無償提供了東南側一間平房,解决了物業用房問題。物業公司也遴選優秀專案經理,實施24小時值班,切實打通了服務社區居民的“最後100米”。

  體驗式教學提升實戰能力

  寶山社區治理學院內還有更多“魔法教室”。達人工坊,在個人興趣小切口上做社區治理大文章,將教育課程轉化為治理項目。比如“家門口的綠融融工作室”,用小技巧連結一群人,推出綠植養護課程、開展樓組菌菇PK大賽、“會呼吸的樓組”等活動,引導營員們參與活力樓組創建,充分融入社區治理。

  主題教室,綜合全區各委辦局的課程資源,引入社區法治、社區數治、應急演練、鄉村振興等多元課程。課程開發由學院及各委辦局共同參與,將課程設計與居民需求、社區治理和社區發展有機融合。

  一眾教室中,最熱鬧的莫過於沉浸式實訓教室,據說裡面常會傳出爭吵聲。前不久,來自淞南鎮“蕙桃”書記工作室的9比特營員到這裡參與了一場“加梯劇本殺”。根據盲抽的角色信息卡,營員們分別扮演起居民區書記、業委會主任、人民調解員、業主代表、協力廠商公司代表等角色,全過程類比華浜新村社區加裝電梯協調會場景。入戲後,大家各自發表意見,有人認為“高樓層的老年人每天上下樓梯吃力,加梯是惠民工程,還有補貼,應加快推進”;有人覺得“加梯是不是會影響房價、房屋結構、通風採光,這些問題如何解决,應先明確”。營員們針鋒相對之時,單面屏另一側實时觀察著的專家教師順勢開始教學,引導居民區書記梳理業主覈心訴求,在雜亂的資訊中抓到重點,尋求更完善的方案,並就涉及法律層面的問題及電梯加裝政策進行解答。

  社區治理學院黨總支書記李霞介紹,實訓課堂旨在通過“類比演練—專家指導—反復修正—形成案例”的體驗式教學模式,將社區微更新、充電樁安裝、業委會換屆、電梯加裝、社區停車改造等常見問題,轉化為教學中的驅動性問題,在真實的問題解决中幫助營員完善知識結構、提升治理技能。在這套教學模式下,社區治理學院開設了一系列社區治理能力提升專題班,組織營員以類比召開聽證會、協調會、評議會等管道破解考題,由專家教師全程觀察記錄指導。截至目前,已為全區575名居村黨組織書記和4000餘名居村兩委幹部開設了38個治理能力提升專題班。治理課程開到“社區會客廳”

  學習社區治理,最終為了回到社區、發展社區。為此,寶山社區治理學院積極探索“會客廳”現場情景教學。具體來說,就是將全區26個美好社區改造實事項目打造為現場教學點,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實際問題能力為覈心,將解題和釋惑有機融入教學活動中。

  例如,圍繞大場鎮錦秋花園超大型社區物業管理力量不足的問題,由居民區黨組織牽頭,通過現場教學聯系專家、職能部門、業委會、物業等,形成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良好生態,同時也讓一線幹部的治理能力在溝通、碰撞中得到提升。

  針對基層治理學習培訓陣地弱的問題,寶山區組織各方力量推動建立“三層四級”社區治理學院體系,以區、街鎮、居村為領導架構,以社區治理學院、社區治理主題分校、街鎮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基層黨群服務網站為工作架構,推進社區教育和社區治理載體相融、一體推進。

  眼下,寶山全區12個街鎮黨群服務中心已成立社區治理會客廳,結合地區特色承接不同主題項目。如社區治理月浦會客廳與寶山社區治理學院“恒愛編織”公益項目牽手。編織隊的成員近400人,均是來自寶山教育系統在職或退休教師。依託月浦會客廳,“恒愛編織”項目從公益初心延伸至社會治理領域,在社區微更新、樓道美化、促進鄰里互動方面發揮作用。

  據介紹,下一步,寶山區社區治理會客廳將延伸輻射全區700餘個街鎮、居村黨群服務陣地,彙聚更多接地氣、受居民羣衆歡迎的黨群項目。通過挖掘、連結、引領社區達人能人,培育社會組織帶頭人,使社區治理會客廳成為承接治理課程向基層延伸的重要空間。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