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年上海扎實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厚植都市精神彰顯都市品格更有力地强信心聚民心築同心

上海 42℃ 0
摘要:昨天揭曉的2022年上海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名單中,就有這樣一個暖心的故事。精神文明建設,建的是人心,强的是信心。

  記者吳頔

  曾15次奪金的殘疾人舉重世界冠軍陸學峰,退役後白手起家創立奶茶店,築起殘障人士就業的“夢工坊”,累計關愛近300人……昨天揭曉的2022年上海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好人好事名單中,就有這樣一個暖心的故事。過去一年,像陸學峰這樣事蹟突出、精神可嘉、社會認可、影響廣泛的先進模範,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各條戰線不斷湧現。

  一座城市的精神氣質,體現於每個人的思想品德與一言一行,精神文明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也在於都市中的每一個人。過去一年,上海扎實推進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厚植都市精神、彰顯都市品格,推動精神文明建設更加有力地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上海新篇章鼓足昂揚之氣、彙聚奮進之力。

  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每一個人的意見都被採納、每一個人的訴求都被滿足,才算管用的民主嗎?”“怎樣才算發揮了代表作用?”面對學生的提問,上海共青團黨的二十大精神青年宣講團成員、上海政法學院團委兼職副書記王紹佳在對“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宣講中一一回應。

  黨的二十大勝利閉幕後不久,一支支二十大精神宣講隊伍就在上海迅速成立。比如,團市委聚焦企業白領、快遞小哥、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等青年群體,啟動“我的二十大”新青年微宣講行動,用學習研討的體會、生動鮮活的經歷、貼近青年的表達,主動送宣講到工作場所、到工作崗位、到工作一線。在全市範圍廣泛開展一系列文宣闡釋、基層宣講、主題活動,引領推動幹部群眾真學入腦、真信入心、真用入行。

  精神文明建設,建的是人心,强的是信心。過去一年,上海著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新時代·文明新風尚”系列活動,深化市民修身行動,塑造新時代市民新形象。餐桌上,“分餐制”“公筷公勺”“小份菜”漸成風尚;馬路上,禮讓行人、文明出行成為習慣……一系列文明風尚專項工作吸引市民廣泛參與。

  面向未成年人,相關部門推出形式多樣的文宣教育活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強國復興有我,理想照亮未來”上海市未成年人修身勵志講堂精選黨史、理論、科技、國防、生態等領域14比特專家課堂亮點,吸引超10萬人次線上參與。“新時代新奇迹新少年”少年“紅途”行暑期線上主題活動則通過“閱覽手繪長卷”“祝福都市未來”“傳播紅色故事”等管道,帶領青少年直觀感受上海發展變化,吸引13.4萬人次觀看。

  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濃厚氛圍

  這個3月,全市舉辦各類“學雷鋒、樹新風”文明實踐志願服務活動超過3200場,線上線下參與志願者和市民羣衆超過300萬人次,掀起了“志願服務人人參與,雷鋒精神處處可學”的學雷鋒熱潮。

  如今在上海,行善舉蔚然成風,正能量更加充盈,好風尚無處不在。截至去年底,“上海志願者網”實名認證注册志願者超過600萬人,全市志願服務專案50餘萬個,項目總時長7億多小時,形成了“人人都是志願者、人人都是軟實力、人人展示軟實力”的濃厚氛圍,志願服務已成為都市的靚麗名片。

  去年的大上海保衛戰期間,全市廣泛深入開展社會動員、志願服務和文宣引導,共發佈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專案超1.68萬個,招募注册志願者約58萬人。

  全市每天都有超過50萬人次志願者上崗,他們共同凝聚起同舟共濟、共克時艱的精神力量。

  面對疫情考驗,全市上下的堅信與堅守、逆行英雄的責任與擔當、所有市民的自律與互助,不僅生動演繹了偉大抗疫精神,也集中詮釋了都市的精神品格。以仁心醫術守護市民健康平安的中山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胡必傑、870餘名上海青聯社區代配藥品專項志願行動隊的“配藥俠”、堅守一線的嘉興路街道香港麗園居民區黨總支書記劉苗等一批先進典型,也都當選為“2022感動上海年度人物”。

  一個典型就是一束光,一個個平民英雄、一道道凡人微光照亮了一整座城。去年,上海持續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好人好事、感動上海年度人物等各類先進典型推選學習宣傳活動,朱文雅、房金妹、龔建强等13人還榮登“中國好人榜”。全市還不斷推動道德模範關愛禮遇制度化,營造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濃厚氛圍。

  “文明答卷”轉變為“民生清單”

  解决羣衆急難愁盼,是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不變的著力點。過去一年,上海堅持傾聽羣衆呼聲,多辦人民群眾可感、可享、可參與的民生實事,讓人們在為家庭謀幸福、為他人送溫暖、為社會作貢獻的過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風尚。

  蘇州河水上航線開通後,黃浦江、蘇州河沿岸陸續出現了一批批“小水滴”志願者,開展江河文化解說、濱水空間治理、生態環保守護等志願服務,“望江驛”“水岸匯”“蘇河水岸驛站”等文明實踐陣地也在岸線遍地開花。

  “羣衆在哪裡,文明實踐就延伸到哪裡。”去年以來,上海繼續深化拓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構建“15分鐘文明實踐圈”“一江一河”文明實踐帶,探索建立五個新城文明實踐群,將文明實踐與百姓民生、公共服務深度對接,重點聚焦“老小舊遠”“急難愁盼”問題回應民生訴求。加裝電梯、幼兒托育、為老送餐、小修小補等服務紮根社區。截至去年底,全市已建成16個區級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221個鄉鎮(街道)級分中心、6007個村(居)級站,還依託商業街區、樓宇園區、旅遊景區等打造1866個特色陣地,打造常態化文明實踐項目4.11萬個,讓羣衆長受益、廣受益、多受益。

  “社區一點一滴的改變,都讓我們感到滿滿的幸福。”家住楊浦區延吉新村街道的胡阿姨感慨。在深耕文明創建的過程中,街道開展了“裡子工程”“美麗家園”建設,推動友誼201街坊舊區改造和內江大板房成套改造,以及美麗街區建設、東走馬塘河道治理、生活垃圾分類等重點工作,一張張“文明答卷”轉變為一項項“民生清單”。

  近年來,上海持續鞏固提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質量水准,並推動其成為超大都市治理的重要抓手,把利民、惠民的精神文明工作做進了千萬市民的心坎裏。去年,新一届上海市文明社區、文明社區、文明單位、文明家庭等開展申報,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也繼續扎實推進。

  市精神文明委員會辦公室負責人表示,今年將緊緊圍繞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這條主線,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斷提高都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養,為上海繼續當好排頭兵、先行者提供堅強思想保障和强大精神力量,更好展示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中國式現代化的光明前景。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