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紮染 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四川 42℃ 0
摘要:3月25日,春日的陽光灑在成都市雙流區彭鎮鰱魚社區“吳家染坊”的曬場上,寬大的紮染布匹隨風輕擺,淡藍色的暈紋變幻玄妙。近年來,這個普通的農村集中安置新社區重塑百年染坊文化,“染”出一幅鄉村振興新畫卷。


3月16日,營員們在“吳家染坊”門口展示自己做好的紮染作品。


3月21日,遊客們在“吳家染坊”附近的櫻花林中打卡。


3月21日,遠眺彭鎮鰱魚社區,社區周圍種滿了各種經濟花卉和植物。


3月21日,彭鎮鰱魚社區居民在田間鬆土。


3月16日,吳定坤(右一)向營員們傳授紮染技藝。


3月21日,吳家染坊的紮染指導老師易傳英(右一)晾曬營員們染好的作品。


3月21日,鳥瞰彭鎮鰱魚社區,這裡獨棟民居林立,花香四溢,草木環繞。

3月25日,春日的陽光灑在成都市雙流區彭鎮鰱魚社區“吳家染坊”的曬場上,寬大的紮染布匹隨風輕擺,淡藍色的暈紋變幻玄妙。近年來,這個普通的農村集中安置新社區重塑百年染坊文化,“染”出一幅鄉村振興新畫卷。

紮染是中國民間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擷撮采線結,斑斕入顏色”,是古書上對紮染的生動描寫。當日,有不少遊客在“吳家染坊”記憶體驗館裡感受“至白至藍”的紮染技藝。“染布手藝使用的是古法傳承的植物染料,藍染用的是板藍根,其他還能用薑黃、蘇木、栀子等不同的植物染料……”86歲的吳定坤是“吳家染坊”第5代傳人,面對營員們不斷的提問,老人娓娓道來。

染布的間歇,吳定坤告訴記者,早在乾隆年間,吳氏先祖帶著染布的手藝,幾經輾轉來到此地,開設染坊。其後200多年,染坊生意不斷壯大,家族愈發興旺,周邊鄉鄰很是認可吳家的手藝。而後,染坊幾起幾落,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直到鰱魚社區在幸福美麗新村建設中挖出一塊刻有“吳家染坊”四個大字的石碑,這才勾起了村民們塵封多時的記憶。為了讓傳統手藝重煥生機,兩年多前,鰱魚社區全新打造的“吳家染坊”重新開染。

“在公佈原址修復重建染坊記憶體驗館計畫的時候,吳定坤老人就帶著包裹來到我們社區辦公室,要把自家保留至今的染布、成服、針線包、老照片等,共計17件物品捐入染坊記憶體驗館。他還把我拉到家裡,說要捐個搬不動的大件——染布石。”彭鎮鰱魚社區黨委書記劉劍告訴記者,隨著吳家染坊記憶體驗館的開放,同時落地為成都理工大學文化藝術創作實踐基地,這裡已經是集教、學、體、研、遊等為一體的多功能服務空間,對內可體驗染印文化和紮染技藝,對外可輸出染印文創產品。

圍繞著“吳家染坊”周圍,還有鄉愁體驗館、糧油種植、鮮花苗木基地、櫻桃採摘園、生態茶館、私房菜館、景觀廣場等。截至目前,染坊記憶體驗館已開展各類培訓、參訪、教學、手工類活動100多次,附近社區居民、學生、旅遊團體等上千名營員前來體驗學習。當地借力“鄉村旅遊熱”,循序漸進,探索了一條農民集中安置區“社區+社區”協同治理新路,將鰱魚社區“吳家染坊”社區打造成公園社區“鄉村表達”典範。

“我們是親眼看到家鄉的房子從以前的茅草屋變成瓦房,再到一排排洋樓的轉變,我們生活的環境越來越好,幸福指數也越來越高。”61歲的吳明稀和老伴都是當地人,他們見證了“吳家染坊”社區的華麗轉身。“堂前微田園,屋後小花園”,這個獨棟民居林立、草木環繞的社區正是他們的心之所向。(劉婷 記者李向雨攝影報導)

标签: 紮染 鄉村振興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