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准,著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殷切期望。
江蘇一直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做强做大自主品牌和特色戰畧產業,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未來,面向新領域新賽道,江蘇如何塑造新動能新優勢?記者多方採訪,傾聽業界聲音。
科技引領,產業跑出“加速度”
數位科技、智慧科技正在為產業高品質發展傾注新動能。
單日發電量720萬千瓦時、可利用小時數達24小時,發電量及可利用小時數均創歷史新高……3月,在國家電投集團江蘇海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濱海南H3#300MW海上風電場,75臺風機進入常態化全天候滿發狀態。
該風電場是國家電投集團首個數位化、智慧化海上風電場,填補了國內海上風電場在該領域的空白。“海上高鹽霧、高濕度的特殊環境對設備影響較大,使用的運維船舶、直升機等運輸工具的維護成本也高,亟需數位化、智慧化科技手段實时分析風電場錯綜複雜的情况、發出相應指令。”國家電投集團江蘇海上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中電智慧班班代張西華說。
高强度螺栓監測及塔筒監測、葉片監測、海纜監測……記者在現場看到,各類線上監測科技幫助運維人員及時掌握海上風機樁基、海纜、葉片等設備狀態,提升預防性維修水准及設備可利用率;數位化安防及智慧巡檢實現海上升壓站無人例行巡檢、遠程异常確認和遠程狀態識別等,每年可减少船舶出海次數10至20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維成本和人員出海安全風險。“我們將依託數位化項目平臺,不斷提升數位化、智慧化風電場建設水准,在新領域、新賽道創造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綜合經濟效益。”張西華表示。
隨著元宇宙站上產業風口,江蘇各類元宇宙企業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爭先在各細分領域賽道跑出“加速度”。
近日,南京維賽客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實时互動3D元宇宙協同引擎”項目取得科技突破,該科技可創造用戶共建共營的元宇宙平臺,用戶在全球的任何地方均可快速接入該3D元空間,讓體驗從“線上”變成“在場”。團隊負責人介紹,該科技大大降低了人物動作延遲,無人數上限的併發鏡像空間實現多終端適配、多連結元宇宙入口,並支持用戶自主編輯開發專屬元宇宙空間,現時已為多領域頭部機构提供了成功的元宇宙解決方案。
“元宇宙這類新興產業雖處於發展初期,但它將引發一系列科技變革。”省工程師學會理事、虛擬實境專委會副主任委員謝海春認為,江蘇應盡可能在產業升級和消費陞級的前期,就樹立起獨特的科技優勢,從而支撐打造區域產業集群的核心競爭力。“對關鍵技術的攻關要加强,要不斷突破高端智慧晶片、場景快速建模、內容智慧生成以及新型人機介面等元宇宙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動元宇宙與人工智慧、區塊鏈、邊緣計算、下一代互聯網等新型資訊技術的深度融合應用。”
挖掘優勢,跑贏新賽道“底氣足”
跑贏產業新賽道,要用好江蘇多重資源優勢。
初春時節的南京麒麟科技創新園裡,中科南京未來能源系統研究院正在加緊建設。未來,這個占地84.5畝、建築面積約5萬平方米的研究院裏,將建成國際首套“百兆瓦級先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研發與集成驗證平臺”,這對江蘇乃至我國的儲能技術創新發展和產業化示範將起到支撐作用,推動儲能產業高品質發展。
“現時,我國正在全面落實‘雙碳’行動計畫,江蘇也明確提出要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能源行業是關鍵。”中科南京未來能源系統研究院副院長張華良介紹,壓縮空氣儲能在安全性和壽命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同時具有充放電功率高、儲能容量大、週期長等優點,被公認為兩種適合大規模長時電力儲能的科技之一。經過18年攻堅克難,團隊在新型壓縮空氣儲能領域已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實現裝備完全自主可控,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準。
在張華良看來,江蘇發展壓縮空氣儲能產業潜力很大,擁有豐富的地下鹽穴資源,是現時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系統最好的儲氣資源;製造業發達,可以很好地與壓縮空氣儲能產業相互支撐、共同發展。“該平臺落地南京,可以充分發揮江蘇的區位優勢、科技優勢、人才優勢和政策優勢,促進壓縮空氣儲能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元宇宙產業需要綜合運用高新技術,對跨專業、綜合性的新型人才需求量較大,亟需產業界和教育界攜手共進,走出一條元宇宙產業人才培養的新路。”謝海春認為,作為教育資源大省,江蘇在新型複合類人才的供給與培養等方面,具有永續優勢。省內71所本科高校設定有數位化相關本科專業點近500個,其中有30個省級重點產業學院,相關專業年畢業學生超過5萬人。另外,全省電子資訊領域高新技術企業超過8000家,面向移動通信、物聯網、大數據等領域佈局建設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各類創新服務平臺400餘家,有望成為元宇宙新型人才成長的廣闊基地。
超前佈局,培育創新型產業集群
產業高品質發展,打造創新型產業集群尤為重要。
日前,科技部公佈新一批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名單,無錫高新區集成電路製造創新型產業集群等4家江蘇集羣入選。近年來,省科技廳多措並舉加强高新區“一區一戰畧產業”佈局和培育,支持高新區做强做大自主品牌和特色戰畧產業,一批具有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競相湧現。現時,全省已建設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19個,省級創新型產業集群8個。南京高新區生物醫藥、常州高新區光伏、蘇州高新區醫療器械、徐州高新區安全裝備、江陰高新區特鋼新材料、昆山高新區機器人等已具備較大發展規模和特色優勢。無錫高新區是全國唯一的國家傳感網創新示範區,其中集成電路產業產值規模達1352億元,約占全國的1/9。
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產業集群,需要前瞻性謀劃和佈局、長期性支持和培育。
以蘇州納米新材料產業發展為例,早在2006年,蘇州工業園區就在國內率先佈局納米新材料產業。彼時,我國在納米微球科技研究領域還處於“空白期”,而微球資料是生物醫藥產業的關鍵原材料之一,這嚴重制約了我國相關產業的發展。經過十多年培育,“蘇州納米新材料創新型產業集群”於2017年入選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蘇州市納米新材料集羣”於2022年入選首批國家先進製造業集羣。如今,蘇州工業園區已成為全球五大納米產業集聚區之一。
再看元宇宙新賽道。隨著工業、交通、文旅、教育、醫療等應用領域紛紛試水,一批元宇宙創新應用場景湧現。謝海春告訴記者,江蘇元宇宙市場需求大、應用場景廣,建議以產學研創新機制為抓手,通過建立“3D虛擬世界”“3D虛擬資源”的跨系統流通示範機制,擴展元宇宙生態的邊界,搶佔產業發展先機。“江蘇應儘早完成元宇宙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系統規劃元宇宙發展路徑,‘先行先試’打造引領性的元宇宙數字經濟體。”他認為,江蘇在市場空間、投融資環境、人力資源、基礎設施支撐等領域都居於全國領先位置,完全可能將元宇宙產業培育成引領突破的未來產業集群。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