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民文化節10周歲,累計約2億人次參與越來越多市民成為舞臺“民星”

上海 33℃ 0
摘要:昨天下午,上海圖書館東館樂享廳人潮湧動,站在象徵著上海市民文化節這10年的10張海報前,“80後”市民王麗娜尤為感慨。

市民在觀看37張由媒體報導、賽事歷程、基層故事、海報設計組成的海報.jpeg

市民在觀看37張由媒體報導、賽事歷程、基層故事、海報設計組成的海報。記者賴鑫琳攝

  記者張熠

  昨天下午,上海圖書館東館樂享廳人潮湧動,站在象徵著上海市民文化節這10年的10張海報前,“80後”市民王麗娜尤為感慨。辦節10年,她幾乎年年都是參與者,從2014年的市民寫作大賽,2015年的中華語言文字大賽,再到近幾年的中外家庭戲劇大賽,她次次不落,家中的“百强獲獎證書”攢了一二十張,“開始我是市民文化節的欣賞者,後來變成參與者,現在也是傳播者”。

  這是10年市民文化節對一比特上海普通市民的影響。從2013年3月23日首届上海市民文化節啟動以來,市民文化節“永不落幕”,共推出各類活動約40萬項,約2億人次參與,培育各類“百强”團隊和個人近萬支(名)。10年後的3月23日,“人民節日向美而生”上海市民文化節十周年座談會舉行,以演講及主題座談等形式,回顧十年發展歷程,總結辦節經驗。

  上海市民文化節是全國首個以“政府主導、社會支持、各方參與、羣衆受益”為模式的大型文化節慶活動,貫通全年、覆蓋全市,用群文工作者的話來形容——既是“一年辦一次”的節,更是“一次辦一年”的節。

  2013年,上海市民文化節首次發佈社會主體徵集令,面向社會廣發“英雄帖”。“一時間,全市各區爭相呼應,踴躍舉手。”閔行區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楊繼楨是上海市民文化節的親歷者,他回憶,那次“舉手”,意味著上海市民文化活動推動機制的一次全新重構。拿閔行區為例,早在2013年之前,就已經完成區、街鎮、居村三級公共文化設施佈局。然而,賦予這些空間的服務內涵,卻面臨著活動資源分割散落、運作管道單調孤立、市民參與度不高等局面,存量資源無法有效啟動。隨著市民文化節在上海落地生根,市民文化活動實現從“單點爆發”到“鋪天蓋地”的轉變。“越來越多市民成為舞臺的‘民星’和主角。在閔行,滬劇邀請賽的最低參賽年齡從40歲降至5歲;活動發佈月月統計、季季公示,群文團隊搭上市民文化節的大平臺,在全市大放异彩。”楊繼楨說。

  上海市民文化節指導委員會秘書處辦公室主任、上海市群眾藝術館館長吳鵬宏說,十年來,上海市民文化節始終探索創新“超大都市舉辦全民參與的重大節慶”的運作模式,實現由政府主辦向政府主導轉變,辦節主體由體制內向社會力量共同參與轉變,視角由關注“節”向聚焦“人”轉變,“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主角和主力”。

  伴隨上海市民文化節的誕生、成長,一系列可喜變化和成果隨之而來:上海在全國率先建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穩步推進,“一區一品”文化特色彰顯,公共文化空間創新陞級,市民文化藝術素養、審美能力持續提升。

  “一個都市不僅要有精英文化的標杆,也要有城市文化的底座,市民文化節做的就是這件事,這是極具創造性的。”上海戲劇學院客座教授毛時安評估,市民文化節以人為中心,以滿足市民百姓的需求為出發點,以市民百姓的文化歡樂、享受為目標,讓他們走進心目中曾經遙不可及的藝術殿堂,成為文化舞臺的主角、主唱、主演和主人。

  今年,上海市民文化節將以4月8日“都市美育日”為起點,拉開全新大幕。上海羣衆文藝創作新品精品優品大會演、“我們這十年”市民文化節專題特展等活動同步開啟,形成全市大聯動。“都市美育日”當天,將聯合“社會大美育課堂”,開展都市全域美育活動,將優質美育活動擴展到街區、廣場、水岸、綠地等都市公共空間;也將聯動文化上海雲、樂遊上海、抖音、B站、小紅書等多家平臺,推出“雲上美育課堂”,集中開展數位美育資源大放送。

  “邁上新征程,上海市民文化節必須深入踐行人民都市理念,大力弘揚都市精神品格,深耕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攜手大博物館計畫、大美術館計畫、社會大美育計畫,構建全民終身美育的大課堂、大平臺、大舞臺,讓市民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上海這座都市的暖意、愜意和詩意。”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方世忠說。

标签: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