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喀文化講堂”首場講座舉行,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講述“文化何以自信”為喀什送去家門口的“文化大餐”

上海 46℃ 0
摘要:這是“滬喀文化講堂”的首場講座,嘉賓是復旦大學資深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葛劍雄。

  記者李小佳

  昨天,距離上海數千公里之遙的新疆喀什,一場主題為“文化何以自信”的講座吸引了當地數百名黨政幹部。這是“滬喀文化講堂”的首場講座,嘉賓是復旦大學資深教授、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部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上海市文史研究館館員葛劍雄。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文化自信不是憑空而來,需要用歷史事實和科學方法去凝聚廣泛共識,也需要在文化的交流互鑒中展現獨特之美。”葛劍雄從中華文明的起源、發展開講,論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今天強調文化自信的時代意義。

  葛劍雄表示,在中華文明形成的過程中,各民族都作出了貢獻,其中也包括新疆少數民族文化,“比如,很多動人心魄舞蹈形式的源頭就是西域”。與此同時,要看到相比世界上其他文明,中華文明有其獨特性,其中之一就是善於吸收外來文明的影響,這讓中華文明得以發展創新並展現出强大的生命力。新疆因其地理區位的獨特性,在歷史上多次成為中華文明吸收外來文明的主要傳播途徑,比如,“青銅器的冶煉科技,經考證,就是從巴比倫沿經新疆傳播而來,此後青銅冶煉科技由原來主要用於鑄造武器和工具逐漸發展為鑄造禮器;排在五穀之首的小麥栽培技術,是從西亞和中亞傳播而來”,歷史上喀什也是古絲綢之路上的商埠重鎮。

  “強調文化自信,尤其是準確理解文化自信,對於促進區域的長治久安也具有深遠的意義。”葛劍雄表示,“一方面,中國文化有其共性,另一方面,各個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又有它自己本身的特性,這種共性加上特性而帶來的發展共同作用,就為我們未來發展提供了非常廣闊的選擇,同時它又能够適合地方的社情民情。所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就有了很好的文化和地理基礎。”

  不少喀什的黨政幹部表示,葛教授的講座為喀什送來了一場家門口的“文化大餐”,既有前沿性的理論高度,又有深度的思考;既有宏觀視野,又有微觀思維,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導性和針對性,讓大家感受到文化自信的澎湃力量。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