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集都市更新微紀錄片在徐家匯書院首發,將突破傳統紀錄片制播管道

上海 49℃ 0
摘要:發佈會上,《申生不息》項目的首支紀錄短片“徐家匯書院的故事”首次亮相。後續該系列微紀錄片還將在徐家匯書院滾動播放,開展主創交流分享,共同出版《申生不息》主題圖書、設立“都市更新”主題書架等。

  記者舒抒

  3月18日,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百集都市更新微紀錄片《申生不息》在徐家匯書院舉辦首發儀式,將通過拍攝上海都市發展行程中的100個真實故事,立體展現上海在“以人民為本”、彰顯“人民都市”重要理念的過程中,在居住條件改善、公共空間重生與陞級、歷史傳承與文化創新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

  發佈會上,《申生不息》項目的首支紀錄短片“徐家匯書院的故事”首次亮相。作為近年來上海都市更新的代表案例,徐家匯書院以獨特的建築表達、全新的圖書館運作管道,實現了開館即“走紅”,展現了上海市民對都市空間與文化陞級反覆運算的嚮往與認同。短片以徐匯區圖書館兩位不同年齡段的資深館員視角為切口,講述了徐匯區圖書館閉館後進行搬遷籌備,到正式遷入徐家匯書院前夕的點滴細節與高光時刻。

  短片主人公之一、徐匯區圖書館館員陳枚已經在館工作33年,經歷了徐圖歷史上的三個不同館址,今年5月,她即將光榮退休。首發儀式現場,一場短暫而特殊的紀念儀式專門為她舉辦。位於南丹路的徐圖原址是陳枚工作年限最長的地方,而今這棟建於20世紀90年代的老樓完成了歷史使命。徐匯區圖書館今年初遷入徐家匯書院後,陳枚也遇到不少結識了20多年的老讀者,見證了他們從青春年代到如今帶著兒女前來。

  短片另一比特主人公蔣謙,從兒時的一比特閱讀愛好者成為了徐匯區圖書館的一名館員。讓他沒想到的是,“圖書館館員”的主要工作並非看書,而是搬書。“細數從業以來自己搬運過的圖書,應該有幾百萬册了。”徐家匯書院開館後,蔣謙和同事們的工作量接連倍增,讀者每天到館人數是原先的十倍以上,每天需要回答的提問數也是原先的十幾倍,許多家長還要在蔣謙的指導下,學習用孩子的學籍卡借閱兒童讀物。

  “短片裏重複了很多圖書館員們搬書的鏡頭,雖然鏡頭不是美輪美奐的,但大家看完後都想認識畫面中的搬書人。”首發儀式後舉行的“匯講壇×申生不息”特別場活動中,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副主任周全說,都市更新的豐富程度遠超人們想像,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囙此,《申生不息》系列不僅將展現上海的都市更新成果,更要記錄都市更新之於人的變化,以及設計師、規劃師們的創意過程、面對的現實挑戰,和決策過程中實踐的全過程人民民主。

  就在《申生不息》發佈前夕,徐家匯書院、西岸美術館的建築設計師大衛·奇普菲爾德榮獲了建築界最高榮譽2023年普里茲克建築獎。與會嘉賓表示,公共圖書館是面向所有人開放、讓每一個人都能平等接觸知識的場所,也是都市中為人們遮風擋雨、讓失意者也能放心走進並重拾信心的地方。

  《申生不息》學術顧問、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院長李翔寧表示,近期有海外城市規劃學者來上海考察學習,專門提出要參觀疫情期間為許多快遞小哥提供休息驛站的蘇州河橋下的咖啡館。這一都市更新載體背後,其實也反映出上海通過精細化治理和民生改善解决老百姓的“急難愁盼”,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認同、形成共識。

  《申生不息》由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與上海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共同策劃,將突破傳統紀錄片的制播管道,打造獨特、多元的紀錄片IP,今年年內將在國內外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播出。後續該系列微紀錄片還將在徐家匯書院滾動播放,開展主創交流分享,共同出版《申生不息》主題圖書、設立“都市更新”主題書架等。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