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文化交流,文博與昆曲相遇

上海 33℃ 0
摘要: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作為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與昆曲承載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絢爛文化與不朽的人文精神,蘊含著人類文明偉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

  記者諸葛漪

  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戲曲藝術,推動文物活化利用,昨天,故宮博物院與上海昆劇團簽署戰略合作協定,雙方將圍繞學術研究、劇碼創作、文化傳播開展深度合作。

  自2019年起,上海昆劇團與故宮博物院數次深度互訪,研討兩大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活化及創新。根據計畫,雙方將推出從清宮戲藏本中精選的“月令承應戲”,如經典名著之“三國”“水滸”“西遊”系列,以及昆劇《金雀記》等。

  “月令承應戲”又稱“節令承應戲”。清代自乾隆元年以來,凡遇元旦、立春、寒食、端午、中秋、重陽、冬至、除夕等節令都演出相應的戲曲,在清宮演劇中佔據十分重要的地位。上海昆劇團將結合“傳統·民俗”節慶品牌演出項目,對部分節令戲進行挖掘整理,在中秋、除夕、七夕等傳統佳節陸續推出。

  在活化創新方面,上海昆劇團將結合故宮所承載的優秀傳統文化,對當下戲曲音樂、服裝、化妝、道具以及文化創意等方面進行全方位研究探索,特別是在昆曲音樂方面,將對故宮所藏的明清宮廷音樂開展學習恢復,豐富昆曲的音樂演奏,更讓傳統音樂重新煥發光彩。

  文化和旅遊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表示,作為珍貴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與昆曲承載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絢爛文化與不朽的人文精神,蘊含著人類文明偉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不僅需要系統地梳理和深入地挖掘,更需要利用與傳承,讓戲本回歸戲臺、讓文物煥發新生,使觀眾身臨其境地感受中華文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趙嘉鳴表示,上海始終堅持傳承弘揚“最鮮亮”的紅色基因、“最海派”的都市文脈、“最江南”的文化肌理,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此次文博和昆曲兩大“國寶”的相遇,將推動京滬文化交流合作再上新臺階,共同打造更多歷史傳承與時代潮流融合共生、國際風範與東方神韻相得益彰的生動圖景,攜手書寫文化自信自强的嶄新篇章。

  上海市戲劇家協會主席、上海昆劇團團長穀好好表示,上海昆劇團希望通過與故宮博物院的合作,建立起多元合作發展的模式,讓故宮的戲曲文物“活起來”,使傳統文化重新融入日常生活,讓蘊含其中豐富的歷史、藝術、時代等價值更加清晰立體地呈現,講好中華文明故事。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