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代表委員熱議——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注重“量質齊昇”

四川 55℃ 0
摘要:“這幾年我國多措並舉,醫療資源不均衡現象有明顯改善,但優質醫療資源在各省份、各地市仍不均衡,醫療質量水准仍參差不齊。”全國人大代表、內江市副市長張永說,經過三年疫情,羣衆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更大了,作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的部署,是及時必要之舉。

兩會視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

為何要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如何推動?這成為代表委員熱議的話題。近日,記者邀請4比特代表委員暢談各自看法。

代表委員建議

●鼓勵在有需要的地方多點擴容、高品質擴容

●鼓勵公立醫院進行綜合改革,因地制宜推廣一批醫改的新經驗

●繼續優化配齊醫療設備,持續提升基層醫療人員診療水准,探索縣、市、省人民醫院之間的互聯互通和科技、人員交流

●加强人才培養,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和醫療中心,打造一批市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准

●注意活用“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方法,加强人才隊伍建設

資源均不均衡怎麼衡量?

高品質發展不僅體現在醫療科技上,也體現在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等方面

“這幾年我國多措並舉,醫療資源不均衡現象有明顯改善,但優質醫療資源在各省份、各地市仍不均衡,醫療質量水准仍參差不齊。”全國人大代表、內江市副市長張永說,經過三年疫情,羣衆對優質醫療資源的需求更大了,作出“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的部署,是及時必要之舉。

全國人大代表、自貢市副市長陳張銘也有同感。“這一重點工作的部署正是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體現,也是推動衛生健康領域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他認為,高品質發展不僅體現在醫療科技上,也體現在醫療服務的公平性、可及性、反應速度、服務效率和服務價格等方面。

以“可及性”舉例,陳張銘介紹,我國醫護人員和醫療床位資源的供需匹配呈現明顯的地域性差异,北京、上海和江浙等經濟發達地區的人均醫護人員數量明顯多於其他省份,而東三省、陝甘寧等地區人均醫護資源偏少;優質醫療資源仍彙集於經濟發達地區,上海、江蘇、浙江擁有的三甲醫院數量占全國總量的1/4,廣東三甲醫院數量相當於整個西北地方三甲醫院數量的總和。張永也在多次調研中發現,部分基層醫療機構醫療水准有待提高,存在基礎設施落後、人才匱乏、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的提出,還意味著衛生健康領域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鎮化、工業化、人口老齡化行程加快,居民生活方式和疾病譜(將疾病按其患病率的高低而排列的順序)發生變化,需要建立層級預防、規範管理、分級診療的健康管理模式。不但要將優質醫療資源延伸到有需要的地方,也需要在工作能力上順應疾病譜變化帶來的新需求、地方特點帶來的個性需求,還需在工作理念上引導全社會以治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從供給側引導需求方獲得更好的健康保障。”陳張銘分析道。

進一步擴容下沉怎麼幹?

鼓勵在有需要的地方多點擴容、高品質擴容;鼓勵公立醫院進行綜合改革

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我國已有大量探索。“在國家層面,我國設定有13個國家醫學中心,佈局建設7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有效推動優質醫療資源向羣衆身邊延伸,减少跨省份、跨區域就醫;在省級層面,不少醫院通過‘一院多區’方式讓優質醫療資源下沉;在縣級層面,多地探索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醫學科學院·省人民醫院院長楊正林說。

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是76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之一。“四川大學華西廈門醫院去年門診已開業,今年住院部將正式開業。”住川全國政協委員、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院長李為民透露,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還在海南三亞、西藏拉薩建立了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將三個中心納入一體化管理,出臺鼓勵優質專家外派、同質化管理等激勵措施。

“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不是鼓勵單點擴容,而是鼓勵在有需要的地方多點擴容、高品質擴容。”楊正林說。李為民同時表示,擴容過程中面臨對本部優質醫療資源的稀釋、醫院運營可持續發展等挑戰。

國家醫學中心、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在多省緊密佈局的同時,我國800多個縣(市、區)試點建設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對此,陳張銘建議,“區域內”要做好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佈局,就要鼓勵公立醫院進行綜合改革,因地制宜推廣一批醫改的新經驗。楊正林則建議,要繼續優化配齊醫療設備,持續提升基層醫療人員診療水准,探索縣、市、省人民醫院之間的互聯互通和科技、人員交流。

在支持臨床重點專科建設方面,張永和陳張銘都認為,要加强人才培養,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臨床重點專科和醫療中心,打造一批市縣級臨床重點專科,努力提升服務質量和水准。

張永特別提醒,優質醫療資源擴容過程中,要注意活用“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方法,加强人才隊伍建設。“人才來了,不能只考核做多少臺手術、看多少病人,當地也要搭平臺、創條件,支持人才在當地做醫療技術創新等,給予足够的職業發展空間。”(記者魏馮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