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七七”順利完成手術移除梗阻竹節,並製定了細緻的後續治療及護理方案

上海 56℃ 0
摘要:術後,專家組為“七七”製定了細緻的後續治療及護理方案。在人工圈養環境下,消化系統疾病已成為大熊猫的“頭號殺手”。

  記者陳璽撼

  記者昨天從上海野生動物園瞭解到,由中國大熊猫保護研究中心的獸醫、飼養專家,上海仁濟醫院胃腸外科專家和上海野生動物園獸醫團隊組成的專家組本月初經過近兩小時的手術,已順利將“七七”的梗阻竹節移除。術後,專家組為“七七”製定了細緻的後續治療及護理方案。

  隨著對大熊猫種群和棲息地保護的不斷陞級,疾病已成為大熊猫數量減少的首要原因。以野生大熊貓為例,有研究指出,野生大熊貓的主要死因是營養不良導致衰竭,其次是消化系統疾病,排名第三的是蛔蟲病。此外,心包炎、肝炎、肺炎、肝癌等疾病也是導致野生大熊貓死亡的原因。

  在人工圈養環境下,消化系統疾病已成為大熊猫的“頭號殺手”。東北林業大學、成都動物園、福州猫熊研究中心曾共同做過一項研究,分析因病死亡的大熊猫,消化器官和消化機能尚不健全的亞成體死亡最多,占死亡總數的64%以上。

  腸道疾病是大熊猫的常見病,如果延誤病情,對大熊猫而言較為兇險。記者整理公開資訊發現,2016年以來,僅在上海野生動物園,就至少有4例大熊猫的死與腸道疾病有關。資深獸醫表示,腸扭轉、腸梗阻會在短期內引發腸道壞死、出血、穿孔、內毒素中毒等症狀,手術治療是唯一有效的根治辦法,一旦確診應儘快動手術。

  據上海野生動物園介紹,今年2月24日夜間,飼養員發現“七七”出現活動少、休息多、食欲欠佳等异常表現;2月26日初步診斷腸梗阻,採取輸液、潤腸等措施;2月27日將“七七”送往上海仁濟醫院進行胸腹部CT檢查,確診為腸梗阻;3月1日下午,為“七七”實施手術。從發現問題到動手術,整個過程不到5天,為“七七”搶出了寶貴的生命通道。

  上海自然博物館展教中心館員葛致遠表示,作為大熊猫主食的竹子是引發大熊猫消化系統疾病的因素之一。大熊猫的消化器官和消化酶至今仍保留著肉食性動物的特點,比如消化道短、無盲腸、食物通過消化道時間短,且消化纖維素的酶和微生物少等,導致它們對於植物性食物的營養吸收率比較低。

  為解决這個問題,一隻成年大熊猫一天中有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進食,每天可以消耗14公斤至20公斤竹子。要在非竹子產地儲備足够多的竹子給大熊猫當口糧,絕非易事。2020年底,旅加的大熊猫大毛和二順,正是因為竹子供應短缺而提前結束租期,回到祖國懷抱。

  大量進食竹子能够保證大熊猫吸收足够的營養,卻囙此苦了腸胃。竹子中大量的粗纖維素難以消化,它們和部分大熊猫狼吞虎嚥時吃下的竹節一起,對腸道造成損害,導致胃腸炎、胃腸出血、腸扭轉、腸套疊等疾病。

  葛致遠認為,提高精飼料和竹粉配合料的使用,或許是能有效减少大熊猫消化系統疾病的解决對策。除了調整飼料的配方,還有業內人士提出了更徹底的解決方案——讓圈養大熊猫回歸自然,在食源豐富的前提下,大熊猫或許能擺脫對竹子的依賴,自行搭配更健康的“菜單”。

  但時至今日,將圈養大熊猫大規模外遷仍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比如圈養大熊猫有野放環境無法追趕的科技等資源的集中優勢,此外,還要考慮圈養地區在資金、情感等方面的付出。不過,大熊猫終究是野生動物,人工飼養或許能暫解滅種的燃眉之急,但不是最優解,也不是最終解。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