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代表團舉行小組審議,代表建議將資料安全納入公益訴訟範圍

上海 59℃ 0
摘要:全國人大代表其實說,不少人收到騷擾電話或者詐騙簡訊,說明某個環節他的個人資訊被洩露了。陳達表示,接下來審議兩高報告時,她將建議擴大公益訴訟的領域,將資料安全也納入公益訴訟範圍。

  特派記者王海燕

  “走進商場,當你的頭像被隱藏在某處的監視器拍下來後,商家可能就直接掌握了你的相關個人資訊。”8日上午,上海代表團舉行小組審議提到資料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問題,代表們深有共鳴:大數據時代給人帶來便利的同時,稍不留神個人資訊就被洩露。

  一比特代表提到,有的消費場所在採集個人資訊時並不明示,尤其在人臉識別應用中,用戶幾乎沒有選擇的權利,只能被動接受。這些資訊存在被商家“精准行銷”“大數據殺熟”的可能性,如果被不法分子盜用濫用,甚至可能導致更嚴重後果。

  會場休息時,不少代表拿出手機,現場操作。使用某軟件的視頻功能朝對方掃一下後,對方的頭像下麵直接跳出了年齡、職務等個人資訊,越是知名度高的人,資訊識別得越快。全國人大代表、復旦大學物理學系教授龔新高說:“你和朋友不經意間的聊天資訊,可能就被手機某款軟件聽到了,以此精准行銷和推送。”

  “如果你使用搜尋引擎去査詢對方的資訊,這是合法行為,但是未經對方同意,通過人臉識別等科技手段收集對方資訊,這就涉及個人隱私保護和資料安全。”全國人大代表其實說,不少人收到騷擾電話或者詐騙簡訊,說明某個環節他的個人資訊被洩露了。“人臉識別等科技的濫用,讓隱私安全風險新增。未經同意隨意採集人臉數據的做法,實質侵犯了消費者的隱私權。”全國人大代表印傑說。

  個人資訊與數據隱私該如何保護?“如果未經個人授權同意,而濫用個人資訊,這屬於違法,消費者可以選擇訴訟。”全國人大代表、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特聘教授黃勇平說。《個人信息安全規範》規定,人臉資訊屬於生物識別資訊,也屬於個人敏感資訊,收集個人資訊時應獲得個人資訊主體的授權同意。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自己的資訊在哪個環節被洩露,也沒有足够的維權意識,走個人訴訟途徑是比較困難的。”全國人大代表、東浩蘭生集團上海工業商務展覽有限公司能源展部經理陳達說,她查閱了一下,現時屬於公益訴訟範圍的,僅僅是數據條例的個人資訊保護這塊,範圍還比較小,建議能够擴大公益訴訟的範圍。陳達表示,接下來審議兩高報告時,她將建議擴大公益訴訟的領域,將資料安全也納入公益訴訟範圍。(解放日報北京3月8日專電)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