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以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推動四川高品質發展

四川 37℃ 0
摘要:“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强。”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四川科技界引起熱烈反響,大家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我們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關鍵看科技自立自强。”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四届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在四川科技界引起熱烈反響,大家的使命感油然而生。

加快實現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動高品質發展的必由之路。

科技創新,是四川的寶貴基因,也是閃亮名片。四川擁有中央在川科研院所56家、國家“雙一流”高校8所,已建成各類國家級創新平臺195個。

國之大者,省之要事。四川有基礎、有責任發揮高校院所眾多、科教人才資源富集優勢,乘勢而上推進創新發展,為國家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貢獻四川力量。

敢為人先,打造創新成果“原產地”

繼一個月內在頂級刊物連發3篇論文後,3月2日,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又相繼官宣,相關科研成果在頂級刊物《自然》上發表。

論文連續在頂級刊物刊發,掀開四川創新驅動蓬勃發展的一角。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四個面向”,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著力强化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頂尖科學家領銜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

服務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四川聚力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全國人大代表、科技廳廳長吳群剛帶來一組數據:2022年全省新增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10個、總數達195個。

“四川已成為中國創新版圖中的閃亮座標。”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子科技大學國家電磁輻射控制資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鄧龍江說,現時四川已建有很多高能級創新平臺,包括國家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但與先進地區相比,四川的平臺建設依然還不够,不能滿足於現狀,要進一步加強政策引導,聚集更多的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突出四川的優勢特色。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成都市委會主委楊建德建議,在成渝地區佈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通過彙聚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新型研發機構等多種戰畧科技力量,吸引高層次科研人才集體攻關,努力形成基礎科學和原創能力的重大突破。”

“地方政府一定要積極看待並真正下力氣支持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從長遠的角度來給予支持和配套。”全國政協委員、電子科技大學校長曾勇補充。

服務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要努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核心技術是等不來、買不來、要不來的,對於實現高水准科技自立自强極端重要。”全程經歷了殲-10飛機、殲-20飛機的研製過程,全國人大代表、航空工業成都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王海峰體悟深刻。他說,近十年來,四川創新實踐“政府搭台、主機出題、揭榜掛帥”機制,為航空科技攻堅克難作出了重大貢獻。

談及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時,全國人大代表、東方電力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副主任工程師曹天蘭滔滔不絕。去年11月25日,在中國東方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企業東方汽輪機的燃機總裝車間內,國內首臺自主研製F級50兆瓦重型燃氣輪機完工發運,宣告了我國在重型燃氣輪機領域實現從“0”到“1”的突破。

從“0”到“1”,填補“空白”,實現“零”的突破……在四川,一項又一項重大技術攻關成果,正加速突破,在重點領域、關鍵環節實現自主可控。

研製出超靜音智慧鑽機、齒軌列車等重大工業產品21個,育成天府黑猪、川油101等農畜新品種269個。“探索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四川路徑。”吳群剛表示,下一步將聚焦國家戰畧需求和四川六大優勢產業,全面加强基礎研究,實施省級重大科技專項,佈局創新聯合體,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卡脖子”科技。

產業創新,助力新興產業跑出“加速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强化企業主體地位,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發揮科技型骨幹企業引領支撐作用,促進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健康成長。

“科技地基打得牢,產業塔樓才能建得高。”信利(仁壽)高端顯示科技有限公司嘗到技術創新的甜頭。生產線上,機械臂揮舞,一片片玻璃組裝上集成觸控模組、液晶顯示模組等電子元件,成為一塊塊手機顯示幕。不斷創新的超窄邊框、超高清、超高刷新率,讓該公司2022年產值首次突破百億元大關。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是推動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全國人大代表,四川東材科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唐安斌說,企業科技創新,必須依託自身科技和研發經費的投入,以及人才隊伍、平臺的建設。回顧企業發展歷程,在地理區位優勢並不明顯的情况下,企業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競爭靠的就是技術創新。現時,東材科技集團已建有3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其研發電工聚酯薄膜已完全實現進口替代。

要讓企業跑在創新一線,離不開政府政策引導。四川不斷出臺相關政策,聚力推動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對59家企業基礎研究投入給予後補助7510萬元,引導企業持續新增創新投入。

截至2022年末,四川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45萬家、備案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87萬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營業收入2.6萬億元、同比增長11.8%;全省高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

今年,四川還將實施“頭雁領航”行動,表揚一批科技創新表現突出的企業和企業家;深入實施企業創新主體培育“三大行動”,梯次培育瞪羚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落實研發投入後補助等政策,充分激發企業技術創新積極性。

要為現代化產業體系注入强大活力,還需要科技成果轉化。鄧龍江注意到,四川在財政有限的情况下,對此進行了大量投入。2022年,揭牌成立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試研發平臺;用1.2億元財政資金,支持27個在川“央字型大小”大院大所的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在必要的資金投入的同時,還需營造一個良好的創新氛圍。”鄧龍江進一步闡釋,科技成果轉化本身是有風險的,要有相對寬容的環境,有允許失敗的機制。

深化改革,築强創新引擎的“點火系”

“人心穩、結項好、績效高。”作為四川首批財政科研經費包乾制試點單位,過去兩年中,四川農業大學試點取消項目經費預算編制、自主確定績效支出。

打醬油的錢也能用來買醋——包乾制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當前,四川正在推進第二輪試點任務。

如果把科技創新比作我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點燃這個新引擎必不可少的“點火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大力培育創新文化,健全科技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為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盡展才華創造良好環境。

四川,歷來是原創性改革的策源地之一,曾誕生了被譽為科技界“小崗村”試驗的改革探索。從“先確權後轉化”的職務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到職務科技成果轉化前非資產化管理改革試點,四川持續破題“不願轉”“不敢轉”“無成熟成果可轉”的難題。

四川在科技領域的改革探路,已成為全國一張閃亮的名片,多部委委以重任。國家科技成果評估改革綜合試點、科技人才評估改革試點兩項改革試點重任,也花落四川。

在四川省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楠看來,要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就要在專案管理上做“減法”、在人才政策上做“加法”,換來創新創造活力釋放的“乘法”效應。

賦能主體,攻堅破障。時隔4年,四川再次修訂省級科技計畫管理辦法,為項目牽頭單位和專案負責人賦予更多自主權。財政廳、科技廳聯合端出減負賦權“大餐”,提出設備費預算調劑權全部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項目完成任務目標並通過綜合績效評價後,結餘資金留歸項目承擔單位使用。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當前,全省人才總量已突破1000萬大關,居西部第一位,兩院院士和國家人才計畫入選人數大幅增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省委人才辦主任李國貴介紹,四川還將加快構建全省人才發展雁陣格局,推進新時代創新人才集聚高地建設。

“以‘1+3+N’作為主要功能佈局,同時在‘1+3’區域裏佈局建設若干覈心區,引領帶動雁陣格局整體成勢。”吳群剛表示,下一步還將全面推進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開展科技成果、科技人才評估改革,健全科技創新激勵機制,加强科研誠信和作風建設,大力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持續涵養風清氣正的科研環境。(記者徐莉莎付真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