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當開路先鋒——上海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探路(上)

上海 62℃ 0
摘要:新征程上,這座城市的使命,是勇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當今上海,不是西方超大都市發展之路的翻版,而是要為中國式現代化開闢新路。

  記者周程禕顧傑

  上海一直是國家戰畧集中承載地、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地。新征程上,這座城市的使命,是勇當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2023年,新的使命,標注新的座標——

  時間尺度上,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新一届政府各項工作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把握時代座標,方能找准切入點,以點帶面加快實現突破。

  空間尺度上,上海是中國的上海,也是世界的上海。這意味著,只有著眼“四個放在”,在內在功能、底層邏輯等方面對標國際、接軌國際、引領國際,才能持續提升自身能級,參與深層次全球競爭。

  價值尺度上,更要明確現代化絕不只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評判標準。當今上海,不是西方超大都市發展之路的翻版,而是要為中國式現代化開闢新路。

  這條路並非坦途,有許多全新課題需要探索,有許多瓶頸問題需要破解。而其最為重要的抓手,正是在每一項國家戰畧的承接、落地中,體現開路先鋒的擔當與胸懷。

  直面壓力,勇闖未來之路

  今年是上海自貿試驗區成立10周年,也是提出“改革開放排頭兵、創新發展先行者”的第十個年頭。多年來,上海把服從服務國家戰畧作為頭等大事,大力推進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開拓性創新,不斷取得新突破。

  浦東就是一個絕佳的觀察樣本。從瞄準“一業一證”改革為經營主體鬆綁,到推動形成與都市綠色發展相適應的固廢處理模式,再到優化“揭榜掛帥”機制……自獲得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之後,上海先後製定頒佈15部浦東新區法規,逐步建立完善與支持浦東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相適應的法治保障體系。

  在臨港新片區,制度創新成果不斷落地。到今天,《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分解出的78項任務已完成90%,特殊支持政策80項任務基本完成,累計發佈210餘份政策檔,形成典型創新案例63個,全面系統集成改革創新的成效逐步顯現。

  從這些實踐來看,上海承載的多項國家重大戰畧,其覈心使命是以自身為牽引,在改革開放過程中攻堅克難。這些攻堅克難的最大意義,在於持續為國家探尋新路、闖出新路。

  改革,是在不斷回答一個個時代之問的過程中前進的。不回避問題,直面挑戰與阻力,是開路先鋒應有的使命擔當,也是國家賦予上海更多改革自主權和先行先試任務時的殷殷期許——在“無人區”探索新路,在“深水區”破浪前行;在國家需要時,全力做好那些非做不可、非上海做不可的事;在風浪考驗中,代表中國發出堅定清醒、自信自强的聲音。

  比如,上海承擔國家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以來,地方實踐為全國改革探路先行,很大程度上紓解了羣衆“看病貴”問題。但改革的複雜性,决定了沒有一勞永逸的可能。改革不止步,就像相關負責人所說,“集采就像一把鑰匙,雖然不能打開所有醫改的難關,但作為突破口,可以使其他問題顯現出來,然後逐一解决”。

  再比如,長期以來,我國行政交界處的地區經濟發展普遍比較落後,也就是所謂的“三不管地帶”。但滬蘇浙三地交界處,卻創造了三年GDP年均增長7.4%的“奇迹”。這得益於一體化為示範區發展注入的強勁動力。有學者指出,未來長三角應該在人口和土地資源如何暢通流動方面繼續努力,進一步促進跨省都市圈的一體化建設。一個月前,國務院正式批復《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範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這是國務院批復的我國首個跨省域法定國土空間規劃,恰好回應了外界對一體化建設的期待,高品質發展的路徑愈加清晰,動能不斷增強。

  鍛造實力,勁吹開放之風

  古代世界航海貿易中有一種常見現象,比如泉州的貨物運到廣州,廣州的貨物運到麻六甲,麻六甲的貨物運到波斯灣,波斯灣的貨物再運到非洲東海岸,就像階梯一樣,一級一級向前傳遞,這就叫作“梯航萬國”。

  “梯航萬國”象徵的是一種在不斷開放中走向世界的進取精神。這種精神流變至今,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

  《世界開放報告2022》顯示,儘管世界開放處於震盪下行區間,但中國始終堅定不移對外開放,開放指數逆勢上行。在“背靠長江水,面向太平洋,長期領中國開放風氣之先”的上海,與開放有關的畫面更是隨處可見——

  去年11月,在水下沉眠150多年後,長江口二號古船整體打撈出水。藤壺滿布的桅杆、泥沙堆積的橫隔板,訴說著昔日上海港的繁華。今年2月,從上海外高橋造船有限公司科技大樓向窗外望去,一側是即將出塢的首艘國產大型郵輪,另一側是正在忙碌工作的大型集裝箱船,拼接出充滿韻律的全球貿易圖譜。

  今昔互鑒,一個個鮮活的實例證明,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必定是高水准對外開放的開路先鋒。作為“排頭兵、先行者”,上海要始終以開放為最大優勢,通過改革探索和創新實踐帶動全國高水准對外開放。

  如何推進高水准對外開放?强化制度型開放引領、强化重點區域對外開放的示範帶動、强化總部型企業等各類經營主體集聚是關鍵。

  過去一年多時間裏,聚焦更高水准的“邊境內開放”,浦東不斷尋求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的規則建立和制度突破,先後引導全國首家外商獨資券商、首批外商獨資公募基金等首創性外資項目落戶;國內首單外資班輪船“外貿集裝箱沿海捎帶”業務、首單國際航行船舶保稅LNG加注業務落地實施;此外還發佈了全國首個船供服務地方標準。

  就在一周前,大虹橋-中歐企業跨國交流合作平臺正式成立,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又添一座“橋樑”。米其林中國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葉菲表示,新平臺的成立,將幫助企業更好地瞭解政府吸引外商投資的政策導向,“在任何一個區域裏企業想長期堅定進行投資,一定要掌握這些方向”。

  老朋友信任不减,新朋友信心更足,這正源於上海更高水准的開放制度供給。擴大開放優勢,從要素流動型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上海迎來新一輪的動力再造——2022年,上海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239.56億美元,可比增長0.4%,規模創歷史新高。通過實施“利用外資築基引强”行動,今年上海力爭實際使用外資240億美元左右,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0家、外資研發中心25家。

  靶向發力,深謀當下之實

  對上海而言,能否真正打造中國式現代化的都市模範,歸根究底還是取決於當下的實踐。

  春寒料峭,上海一批批重大專案已經火熱開工,各地重大工程建設開足馬力。其中,“上海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項目”讓人聯想起當年的上海光源。十多年來,正是借助後者,我國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研究成果,逐步縮短與先進國家光子科學領域的差距。事實上,就在2009年上海光源竣工之初,上海已經在思考如何部署下一代光源,這才有了如今的關鍵性工程。

  “排頭兵、先行者”能够立時代之潮頭,靠的從來不是“臨門一腳”,而是更為系統、更富前瞻性針對性的決策過程。這既需要堅持問題導向和底線思維,也要求從戰畧全域上謀劃問題、從長遠眼光思考問題、從整體思路上把握問題。

  去年,上海進一步健全了包含50項市場監管領域不予處罰事項的“免罰”清單制度,獲得經營主體好評。這是市場監管部門通過20餘次走訪、座談後推出的舉措。也正是在這樣直奔一線、深入現場的調查研究中,真問題才浮現出來,成為工作的著力點和突破口。

  “創業的本質就是解决問題。”一比特創業孵化園區負責人曾這樣感慨。同樣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决問題也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

  有時候,答案本身就蘊藏在問題中。比如新能源行業是科技密集型與知識密集型產業,上海雖然新能源稟賦匱乏,但智慧製造水准較高,所以還是可以通過加快佈局,在“雙碳”賽道上實現“彎道超車”。

  找准裉節問題,才能靶向發力。經歷了“極其特殊、極不平凡”的2022年,上海經濟總量繼續保持全國經濟中心都市首位,離不開精准有效的穩經濟政策支撐。今年1月底,上海發佈《上海市提信心擴需求穩增長促發展行動方案》,又推出十項行動、32條政策措施,以更大力度助力企業發展,以更實舉措擴大需求强化供給,以更高水准夯實支撐保障。

  全面落實各項稅費優惠政策、社保緩繳政策、發放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這些援企穩崗措施從短期看會使政府减收增支,卻換來社會、企業、勞動者長期的信心,可以說是贏得了“大盤”。

  在實踐的底層邏輯上,還是需要堅持長期主義,以實幹構築起確定性和可預期性,推動現代化建設取得扎實成效,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的上海篇章。

标签: 時政

評論留言

  • 熱心網友
    暫時沒有留言

我要留言

◎歡迎參與討論,請在這裡發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觀點。【所有評論需要人工稽核後才能顯示,請勿發佈垃圾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