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衛群
“大虹橋”新藍圖正在加速轉化為施工圖和實景畫。2021年2月,《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由國務院批復、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擘畫了一幅“大虹橋”“一核兩帶”宏偉藍圖。記者昨天從有關方面獲悉,虹橋國際開放樞紐“一核兩帶”7000平方公里全域生產總值,從2020年的2.3萬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69萬億元,以占三省一市不到2%的區域面積,貢獻了近10%的經濟總量。
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作為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覈心承載區,主要經濟發展名額全面提速,顯示度、引領力和競爭力持續提升。在上年高基數基礎上,2022年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剔除留抵退稅因素後稅收收入比上年增長15.2%,外商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增長1倍,進出口總額增長8.6%;全年累計吸引重點投資近1300億元,增長超60%,正成為長三角區域高速發展的新標杆和雙向開放的新地標。
“大商務”“大會展”功能提升
兩年來,《總體方案》明確的104項重點任務已落地100項,落地率超過95%;明確的29項政策措施已落地26項。嘉昆太協同創新圈、金山—平湖長三角科技城等一批依託毗鄰區、聚焦產業鏈的合作平臺,正成為深化區域合作重要抓手。滬蘇湖鐵路、通蘇嘉甬鐵路等一批跨區域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已實現開工。
兩年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大商務”功能進一步提升,一批國內外高能級企業、機构、平臺加快集聚,體現出經濟發展高密度、高品質、高產出、高效益。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累計吸引各類總部企業500餘家,累計推薦三批次共177家企業開立自由貿易帳戶。“中歐班列——上海號”從“大虹橋”始發,實現中歐線、中俄線、中亞線三大主要線路全覆蓋,2022年累計開行53列、總貨值13億元。
兩年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充分發揮作為進博會永久舉辦地的平臺優勢和溢出效應,推動“大會展”成為服務國內外企業搶佔全球貿易制高點的戰畧支撐。虹橋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在蘇州、嘉興、合肥等地設立了17個分中心,“6天+365天”常年展示交易平臺能級持續提升。虹橋國際會展產業園揭牌以來,已經集聚國內外知名會展行業頭部企業、會展上下游配套企業200餘家。
“大交通”“大科創”功能夯實
兩年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客貨運功能日益完善,以虹橋綜合交通樞紐為覈心的長三角主要城市群與國際交流更趨密切,“大交通”功能進一步夯實。
“空鐵聯運”產品已開通蘇浙皖大部分都市經上海前往國內各通航都市的雙向聯運,產品覆蓋全國樞紐都市41個、通達645個火車站點。蘇州工業園區創新打造數位貨站,太倉港深化與上海港“滬太通”合作,嘉興港創新推出“全程轉關、一次辦理”模式,成功列入2022年國家物流樞紐、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名單。合肥獲批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入選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蕪湖長江LNG內河接收(轉運)站項目LNG加注站、LNG集裝箱碼頭投入使用。
兩年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加快集聚市場化創新主體,科技創新策源能力持續增强,跨區域創新合作機制逐步形成,“大科創”功能正在進一步做實。
蘇州市與上海市嘉定區簽署高品質推進嘉昆太協同創新覈心圈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探索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集群。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鏈聯盟在蘇州工業園區成立,首批吸引65家會員單位加入。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全球數位貿易港建設全面推進,累計集聚規模以上數位企業2200多家。
“產城融合”效應進一步深化
兩年來,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全面推進功能完備、職住平衡、宜居宜業、治理高效的城市建設,“產城融合”效應進一步深化。
中國上海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虹橋園獲國家授牌批復,累計落地125家知名人力資源服務企業。持永久居留身份證的外籍高層次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政策實現落地。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九都市人才公共服務通辦專窗在蘇州揭牌,“長三角留學人員之家”在嘉興設立。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學院(海寧)、昆山杜克大學獲批全國首批國際合作教育模範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內一批外籍學校自主面向全國招收外籍人員子女。中山醫院長三角相城醫院、瑞金醫院太倉分院和位於南湖的長三角國際醫學中心總醫院先後啟動建設,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安徽醫院落地開診。
虹橋天地演藝中心、虹橋當代藝術館等一批優質文化藝術場館彙聚。由外商投資運營管理的虹橋百老匯劇場群項目加快建設。上海松江科技影都累計集聚7000餘家影視企業,金山濱海國際文化旅遊度假區濱海新片區控詳規劃發佈,致力打造世界級濱海旅遊度假目的地。
評論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