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周楠
在昨天開幕的第三届上海數位創新大會上,普陀發佈全國首個地市級數位化轉型指數。一個全國參攷可用、全市橫向可比的綜合型數位化轉型評價體系,由國家資訊中心聯合普陀區政府研究發佈。
指數體系共分三級,含七個一級名額,關聯數字經濟深度、數字生活溫度、數位治理精度、數位要素廣度、數位科技深度、數位生態韌度、數位示範亮度等多個維度,為科技創新賦能區域轉型發展提供了歷歷可“數”的參攷指引。
據瞭解,上海數位創新大會自2020年首次舉辦以來,已連續三届“落子”普陀。普陀區委書記薑冬冬表示,普陀區持續打響“數智普陀”品牌。現時,普陀區引進和培育了360華東大安全總部、阿裡數位農業供應鏈中心、京東上海中心、波克城市等一批頭部企業,打造了27個數位化轉型示範專案和標杆場景。未來,普陀區將構建高品質發展的“數創新生態”、推出高品質生活的“數聯新體驗”、打造高效能治理的“數治新範式”,為上海打造“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數位之都”作出更大貢獻。
厚植“首髮型”數位生態
“普陀數位化轉型起步早,尤其是在各類數位化應用上更是強調首創性。”普陀區科委主任李文波舉例說道,普陀區在全市率先啟動城區數位化轉型,在區內掛牌設立首批數位化轉型市級示範區,還在全市首個採用“揭榜掛帥”管道開展數位化應用場景需求徵集等。
以海納小鎮為例,它之所以落在普陀,離不開這裡的數位基礎。“這裡將成為普陀區深耕數位治理精度的示範區。”普陀區科委相關負責人介紹,海納小鎮正在打造一個數位交通超級應用場景。場景一期項目計畫於今年上半年初步建成,年內投入應用。
為了進一步織密這張數位治理的精細網絡,普陀廣發“英雄帖”。去年10月落戶普陀的青島海納雲數位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我們為普陀城市建設構築數位孿生基地開發了一套‘海納雲數位孿生開放平臺’,將樓宇、園區、市政運維、都市治理等從二維空間轉化到三維世界,實現都市全息全域的動態視覺化感知。”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項目除了賦能都市數位化轉型,還將聯合上下游產業帶相關企業超百家,服務輻射區內相關企業超千家。
挖掘“深度型”數位科技
在這套指數體系中,普陀區域數位化轉型的長板盡顯,但其短板也清晰可見:數位科技深度還不够,技術創新支持指數和技術成果轉化指數較低,數位科技賦能和成果轉化情况仍有待進一步提升。
以區域內武寧創新發展軸為例,這裡科研院所、服務平臺、科技載體集聚,資源豐富但分佈分散、聯動較少,與區域重點產業的匹配度、關聯度有待提升。李文波說:“為此,我們要補足短板、進一步挖掘深度型數位科技,從而提升數位科技賦能科研成果轉化率。”今年初,在普陀區召開的科創平臺迎新會上,建設“百大科創平臺”就是普陀補足短板的實際舉措之一。“百大科創平臺”打破部門、條線壁壘,切實助推科技創新聯動產業升級,是全區科創服務的新生“主力軍”。
眼下,“百大科創平臺”的效能已嶄露頭角。對此,剛剛落地普陀的仁和全域(上海)大健康研究院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很有感觸,他告訴記者:“在‘百大科創平臺’的組團服務下,我們接洽上了上海化工研究院,並聯合共建了化妝品功效檢測實驗室,不僅可以低成本共亯化工院的檢測服務,降低企業研發成本,還有助於我們開展其他系列產品的研發。”
評論留言